星期五, 9月 02, 2005

教會「歷史」 (二)

弟兄會早期的「百基拉派」


一般人都注意到,馬丁路得怎樣從天主教改革出來,建成「信義宗教會」(包括信義會、路得會、崇真會、禮賢會、巴色會);加爾文和慈運理怎樣改革,建立「長老會」;英國的天主教教會,怎樣因為英國皇帝與天主教教皇不和,而與歐洲天主教斷絕關係,改成「聖公會」;聖公會的衛斯理約翰,又怎樣熱心佈道,而建立循道衛理公會;又從循道衛理公會中,有部份偏激的教會,怎樣追求靈恩經驗而變成「靈恩派教會」…。很少人注意到,威克理夫、馬丁路德、加爾文、衛斯理約翰…等主流教會的屬靈偉人,都是因為受到「弟兄會」的信仰影響,而信主得救,或脫離天主教的。「弟兄會」原是一群沒有有形組織、沒有創辦人、沒有總部、沒有人為教條教義、在社會上沒有甚麼地位、在歷史上沒有甚麼政治勢力……的基督徒。他們在歷史上不斷出現,不約而同地熱愛聖經、凡事以聖經為最高原則、只被人欺負,從不欺負人;只被國教屠殺,從不加入國教;每主日以「擘餅記念主」為聚會最主要內容、彼此以「弟兄」稱呼、沒有金字塔式職位…。至於他們的歷史根源,沒有任何文獻有記載,但是根據逼迫他們的天主教法庭的記錄,他們的歷史可以根查到初期教會。

要做這樣的根查工夫,實在不容易,因為殺害他們的人,故意誣告他們許多惡行,將他們的信仰歪曲、刪改,為要叫讀歷史的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他們就是古代的「異端邪說」。所以在搜集資料的時候,許多西方主流教會的記錄都不能用。因此,研究歷史的人,要從東歐的民族歷史中,搜查他們的資料。他們發現,不少從第一二世紀流傳下來的資料,早在「大公教會」漸漸變成「天主教」的時代,亦即是古教父開始變質的時代,他們已經離開「大公教會」,成為受逼害的「少數保守信仰分子」。他們因為人數不太多,漸漸被人遺忘和被孤立。

我們在上一期已經介紹過「孟他尼主義者」,「諾窪天教派」,和「丟奈特」這個早期信仰十分純正的聖徒。其實除了這些教派之外,還有不少其他教派,例如「多納徒派」(Donatists)也是主張節制自律,品格清高,行為檢點的教派。在北非一帶地方,成為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

此外第四世紀中葉,西班牙興起了「百基拉派」(Priscillian)。「百基拉」原是有錢有地位,能言善辯的知識份子。信主後,熱心鑽研聖經,過一個完全奉獻,克己遠離世俗的生活。他雖為平信徒,卻常常講道,不久自建聚會地方,吸引不少人加入。後來被立為阿維勒(Avila)的主教。可是,當時許多天主教的主教敵視他,尤其是路西坦尼亞城的赫德修斯主教(Hydatius)。主後380年,赫德修斯主教在一次會議中控告百基拉為諾斯底派異端,但得不到會議通過。到羅馬皇帝被人纂位之後,赫德修斯主教拉攏多個西班牙主教,於384年再度控告百基拉行邪術,和有傷風化的行為,結果會議將百基拉斬首示眾。雖然有馬丁主教,和安波羅斯主教起來維護百基拉,仍然無效.這是天主教第一次公開迫害基督徒的事例,以後各地就爭相效尤了。後來,到羅馬皇帝倒台之後,百基拉和他的同人才得以平反,且被奉為烈士。但一百七十六年之後,天主教會議又再一次定百基拉教派為異端,並記錄於歷史中,為主流教會所認同。

其實百基拉教派信仰非常純正,只可惜他的著作都被天主教燒毀,或失傳了。不過,感謝主,1886年,有人在武殊堡大學(Wurzburg)的圖書館裡,發現了十一篇百基拉的著作,藏在一本珍貴的安色爾字體手稿內,一直未被人發現。可能這是現存已知的最古老拉丁文手搞。這十一篇短文,有四篇詳細記載當時他受審的經過,有七篇是他的著述。從這些短文可見,主流教會評擊百基拉的記錄並不正確。其實他的為人十分敬虔,教訓亦無懈可擊。他和與他一同聚會的人,都是真誠忠心跟隨主基督的信徒。只是天主教把他們殺害,充公家業,還嫌不足,竟惡意詆毀中傷他們,要叫他們遺臭萬年。

百基拉的文章寫得非常活潑生動,常引用聖經支持他的講論。他並不反對基督徒閱讀其他經書,因此有人詆毀他,指他把偽經也納入聖經之內,其實他並沒有這樣做。他也主張平信徒和婦女們都可以在聚會中分享.他又解釋,為何他反對與玩世不恭的人一同守聖餐。他不爭議諸如三位一體這一類神學問題.他認為,只要認識在「基督」裡,可以藉著「聖靈」得著那位「獨一的真神」就夠了。他教導人說:救贖的目的,是叫人轉回歸向神.所以人必須極力遠離世俗,否則與神的交通就受到阻礙。他反對「聖品人」階級觀念,他認為每一個平信徒都可以接受聖靈的恩賜。他強調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信心,和信心的行動。有了信心,好行為就隨之而產生。因為有了新生命之後,信徒裡頭就會有行善的德性。他又認為,人的靈以聖經為糧,只要虔讀,人就能從聖經中發掘出蘊藏的啟示.而且聖經不是為人的知識而寫,乃是為教導所有聖徒都必須全然成聖而寫。

就以上這些教訓,勢必對當時自稱為聖品人的主教們,構成威脅。他們自稱是「使徒的傳人」,享有祭司的特權.現今百基拉主張平信徒也可以從聖靈得著恩賜,又可以從聖經得著啟示,就大大搖動主教們的權力地位。這是百基拉教派被殺害的主因之一。但百基拉教派的追隨者,卻變成地下活動,將他們的信仰保存一段相當的日子。


弟兄會早期的「保羅派」



上期我們談到神在西班牙興起了「百基拉派」,這派後來受到「國教」逼害,二百年後就漸漸消失了。此後,西方教會受到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壓制,信仰歷史以天主教為主,直到十五世紀宗教改革運動開始,基督教主流教會才漸漸成立,脫離天主教的壓制。

但是在東方,情況卻好得多。我們所說的東方,就是亞西亞、巴革斯坦、和幼發拉底河一帶地方。歷史顯示,東方教會一直都在相當復興的狀態中。從第三世紀開始,就有不少人起來,反對西方教會實行「政教合一」.他們紛紛脫離天主教,認為凡與政府聯合的,就不能再稱為神的教會。他們彼此稱為「弟兄」,教會則稱為「主耶穌基督聖潔的普世使徒教會」,人們稱他們為「保羅派」(Paulician).天主教誣告他們為摩尼教異端,他們卻一直否認。從他們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他們的信仰是非常純正的。他們堅守新約聖經教訓,反對嬰兒洗禮,不肯接納不信者參加主的晚餐;他們沒有任何組織,更沒有一個總會來管轄他們。各教會都是獨立的,彼此只是愛心相交,靈裡相通。雖然,他們中間不時興起作風不同的傑出領袖,各人強調自己所看重的真理,以致教會出現一些分歧.但是,他們都願意以聖經為信仰最高權威,所以他們的分歧很快就復合了。

在「保羅派」許多領袖之中,有一位名叫「西拉」“Silvanus”的,可算是表表者了。他熱切地研究四福音和保羅書信,在亞美尼亞和幼發拉底河一帶傳道三十年之久,領許多人歸主。較早之時,羅馬皇帝康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Helena),從耶路撒冷帶回一些木片和廢釘,說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聖物」,於是跪拜聖物和聖像的習慣就開始了。許多教會放滿了聖像和聖物,供人跪拜。「西拉」起來,極力反對,連羅馬皇帝也注意他。皇帝下旨攻擊「保羅派」,差派一個官員,名叫「西緬」(Simeon)的去對付他們。「西緬」鼓勵會眾用石頭打「西拉」,眾人不肯;但「西拉」有一個乾兒子,名叫查德斯(Justus),為討好皇帝,竟然親自用石頭打死「西拉」。「西拉」殉道的情景卻大大感動執行刑罰的「西緬」,後來更加入「保羅派」,改名為「提多」(Titus),繼承「西拉」的工作,最後,他自己和大批信徒也被「查德斯」告發,被皇帝捉拿,集體被焚至死。本來,焚燒他們是為殺一警百,但他們勇敢殉道的見證,大大感動許多人加入「保羅派」,他們到處作見證,教會反而大大復興起來。

「保羅派」受逼迫,主要是因為反對敬拜聖像和聖物。神卻在這個時候,興起「里奧」(Leo)成為東羅馬帝國的君王。他是歷代最好、最成功的皇帝。因見國內到處迷信和敬拜聖像,遂於726年下令禁止偶像崇拜,並處決一些拜偶像的人,引起東西方極多人反對他。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稱為「大馬色的約翰」(John of Damascus),他指出: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耶穌基督也是神的像,所以敬拜圖像是對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不識字的人,用圖像來刻畫出主被釘十字架,更是不可少的。他的理論,得到許多神父、教皇、和皇帝支持,人人公開指摘里奧,給他起名為「反對崇拜偶像者」(Iconoclast)。他的兒子和孫子繼承他的皇位,也勵行他的政策,不遺餘力。直至842年,皇后「提阿多拉」(Theodora)攝政,才全面恢復偶像崇拜。

提阿多拉皇后對「保羅派」大肆逼迫、濫用斬首、焚燒、溺斃等酷刑,共殺了十萬多人。當時有一個負責執行刑罰的人,名叫「馬哲司推勞」(Gregory Magistros),將逼迫「保羅派」的情況寫下來,其中一段這樣說:「在我們以前,有許多將領和裁判官,把他們用刀劍殺害,毫不留情,不分老幼,一律處決……。教廷的裁判官還把狐狸形象的烙印燒紅,烙在他們的額上……,又把他們的眼睛挖出來,對他們說:『既然你們看不清屬靈的事物,就讓你們也看不見其東西好了。』」

「保羅派」對屬靈的事並沒有瞎眼,請看他們寫的「真理之鑰」一書,就可以知道了。書中提及按立長老的條件,說:「按手的人必須問那受按手的長老說:『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浸,你們能受麼?』那弟兄要回答說:『我甘願受鞭打、被囚、忍受痛苦、辱罵、十字架的苦難、禍患和世界一切試探,正如主耶穌和他的聖教會所曾甘願忍受的一樣。我立志忍受這一切,直至最有一息為止。』」

正當東方教會為敬拜圖像爭得你死我活之際,主後571年,模罕默德就在麥加出世了。他創立「伊斯蘭教」(原意是順服神旨意者),極力反對敬拜偶像。伊斯蘭教徒一手拿刀、一手拿著可蘭經,結果,不出一百年,伊斯蘭教就傳遍各地,南至非洲、東至印度、西至西班牙。因為里奧皇帝和伊斯蘭教反對敬拜偶像之故,「保羅派」信徒反而得到最好的喘息機會,並且在東方大大增長。

「保羅派」中出現過不少著名的傳道人,例如:第八世紀末期在亞美尼亞貴族家庭出身的「森伯」(Sembat);800至834年在亞美尼亞又興起一位木匠出身的傳道者「士求」(Sergus).此外,還有「真尼西柯」(Genesios)、「約瑟」、「撒迦利亞」、「白奈斯」(Baanes)……等。



東方的「聶斯多流派」



神曾在西班牙興起「百基拉派」,卻被天主教逼害二百年就消失了。神又在東方亞西亞和幼發拉底河一帶興起「保羅派」,他們也被天主教誣告為「摩尼教異端」,大加逼迫和屠殺,反而因為回教興起,使「保羅派」得到喘息機會,在東方大大增長。但在更遠的東方,神興起「聶斯多流派」(Nestorian),影響極其深遠,遠及中國、俄國、波斯、印度等地,有一千年之久。

提到「聶斯多流派」,差不多所有西方教會歷史書都形容他們是異端,主因是天主教的「以弗所會議」誣告他們。歷史指出,天主教長期籍著誣告、刪改歷史來消滅異己,又藉異端裁判所和十字軍來逼害,並屠殺他們。「聶斯多流派」就是這樣被他們追殺的。只是「聶斯多流派」在回教勢力的掩護之下,一直向東方發展,避開天主教的勢力。

聶斯多流原是安提阿一名傳教士。主後428年被拜占庭皇帝封為君士坦丁堡主教。他反對當時盛行的崇拜聖母馬利亞風氣,人們反而斥責他否認基督的神性,因而召開著名的以弗所會議對付他。該會議的主席是反對派主教息利爾(Cyril),他不等支持聶斯多流的代表到齊,就開始猛力攻擊他,結果皇帝將他放逐到在埃及曠野一個小鎮,受苦終生。根據東方流傳的史料,聶斯多流並沒有息利爾攻擊他的罪狀,乃是息利爾忌恨他,才誣告他的。他被放逐之後,支持他的傳道者都紛紛逃往波斯,受到當地教會非常的歡迎;而波斯教會亦因而得到大復興,成了向外宣教的新動力。從此,人們一貫稱東方教會為「聶斯多流派教會」,其實他們不同意這樣的稱呼,也沒有奉聶斯多流為他們的鼻祖,只不過歡迎逃到他們中間的聶斯多流派傳道人而已。他們的信仰還是一位獨一無二的神,獨一的基督;基督有神人二性,和二位格,這是最純正不過的信仰。

聶斯多流在放逐期間,把自己的信仰寫成書,取名「荷勒克拉斯的市集」(The Bazaar of Heraclides)。他在該書說:「基督取了奴僕的樣式,自己卑微,完全卸下神的形像。他並未得著尊榮與權能…,雖然是神子,卻成了奴僕的樣子,站在人子的地位,全心順服神,放棄自己的意思……,正如奴僕不再有自己的意思,只有那原來形像的旨意,這就是神的本體取了奴僕的形像的原因。他沒有逃避奴僕的卑微,只把一切都接受下來,使神的樣式充滿其中。惟有如此,他才能除去那首先被造的人的罪愆,並且將人因犯罪喪失的形像償還給人。因此,他取了罪奴的形像,蒙受各種羞辱,本是合宜的。因為除了他的本體以外,不可能有屬神的、可敬的、自主的本性……。神子取了罪奴的模樣之後,並沒有運用神子不能犯罪的本性,免得有人以為他沒有犯罪,並非出於順服,而是本性如此而已。他雖然有了我們本性的一切……,但他那順服的心志,愈過愈堅定。…他的順服不是顯在一些可以贏得尊榮的事上,而是顯在一些可憐、難堪、可恥、軟弱無能的事上。這種情況最易叫人順服的心志受挫,因這些事完全不能吸引人去順服,反而令人鬆懈、逃避。…但他順服純粹出自內心對神的愛慕……。雖然身處逆境,撒但又用盡千方百計叫他離開神,他卻從未後退過。……他與人一同出入,受制於人的一切制度……,雖然疲乏,仍然一心照神的旨意而活。……他保守自己毫無玷污,所以能叫人靠他勝過一切……」

從聶斯多流自己所寫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一點異端成份也沒有。當時波斯帝國因為忌恨西方羅馬帝國,長期不相往來.所以波斯的統治者看見大量聶斯多流派傳道人擁入,知道他們不可能再與羅馬教會有交往,就樂於讓他們在國中自由傳道,結果使當時教會大大復興,四處出外佈道,遠至阿富汗、中國等地。我們現在從各地發掘出許多碑文得知,當時聶斯多流派傳播得非常廣泛。

在馬德里附近曾發現一些七八世紀的碑文說:「這位在十字架上受苦被害的才是真基督,獨一的神,永遠純全的指標。」印度在第八世紀時,有一個人名叫大衛,被委任為統管中國幾個主教區的大主教。

第九世紀時,有一份各地區主教名單,統管印度、波斯、敘利亞、阿拉伯…等地。其中還有蒙古人將聖經翻譯成幾種文字。有一份第九至十世紀的手稿,註明他們曾把新約譯成一種印度與伊朗通用的文字。

中國西安府更發現唐太宗時代(780-783年)的「景教碑」,謂:「自大秦傳至中國的要義,立碑為誌。」又有一位傳教士名叫阿羅本(Olopun),在635年由大秦東來,帶來聖經,並註明當時聖經如何譯成中文,獲皇上欽准,公開傳教。至玄宗時(713至755年),又來了一位佶和傳教士,以後有佛教興起,但教會仍然相當復興。可惜「景教」傳教方法注重本色化,將教會稱為廟宇、傳道人稱為僧侶、崇拜儀式改用香燭,廟內又擺設皇帝的偶像…,結果唐武宗的「滅佛運動」,連「景教」也一併滅了,因為分不清佛教與景教。在西方,回教徒入侵時代,聶斯多流派也有被回教同化的。

及後蒙古的成吉思汗興起,攻佔歐洲不少國家.蒙古人寬大為懷,派出聶斯多流派信徒與西方政治談判。當時擔任此重任的其中一位是中國人,名叫葉洛合三世(Yabh Alaha III),他後來做了敘利亞教會的主教長。(1281-1317年)

從一些碑文可以看到,七至十三世時,敘利亞和俄羅斯的聶斯多流教教會都十分興旺,他們都是韃靼族人。碑文中還記有一個中國婦人,一個印度人、一個維吾爾族人,可見當時各地信徒已有很好的交往。


源自使徒時代的「瓦勒度派」



我們介紹過西班牙的「百基拉派」、在東方亞西亞和幼發拉底河一帶的「保羅派」、和在更遠東方興起「聶斯多流派」(Nestorian)。其實,反對國教或天主教的純正信仰教派還有許多許多,為篇幅關係,筆者現在要介紹法國南部,被天主教幾乎滅絕,信仰純正,成為日後弟兄會主要根源的「瓦勒度派」(Waldeneses)。

西方歷史開始注意「瓦勒度派」是在十二世紀法國的Albi所舉行的天主教大公會議。當時這個會議原是針對Albi這個地區出現一些不肯跟隨教皇信仰的天主教徒,會議稱他們為「亞勒比根斯派」(Albigenese)。其實他們的信仰與一般羅馬天主教徒的差異很小,但他們主張返回聖經真理;又認為人要等到成長到能夠明白信仰之時才可以受洗;又指出敬拜神與華麗的教堂無關,只要運用心靈和誠實就可以了;他們也反對跪拜十字架;又不相信酒和餅會變成基督的身體和血;又認為活人的善行和祈禱對於拯救死人是無助的。結果會議定他們為異端,教皇下令十字軍將他們全部屠殺,連一個人也沒有留下。

Albi會議在研究亞勒比根斯派之時,發現這派之所以背叛教皇,是受到鄰近阿爾卑斯山谷一帶的「瓦勒度派」所影響。根據逼害他們的仇敵對他們的根查和研究,認為「瓦勒度派」是源自意大利的古代信徒,可以追溯到使徒時代。他們非常熟諳聖經,深信聖經是惟一的信仰準繩;人的權威無論有多高,也不得超越聖經。他們最愛引用的經文是主耶穌的「山上寶訓」,認為這些教訓才是神兒女的真正生活準則。他們不輕易發誓,也不妄稱神的名。他們反對得救要靠聖禮,主張因信稱義,又認為一個人真心信了主,就必定有愛心的流露。他們承認神有絕對的權柄,但也配合人的自由意志。他們在教會的治理上,主張「組織簡化」,在選立長老的事上非常嚴謹;每主日守主的晚餐。

他們週遊四方傳道,彼此稱為「弟兄」,人們統稱他們為「完全人」,或「里昂的窮人」,因為他們照主的教訓而行。主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以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太19:21)所以他們身上分文不帶,四海為家,切切實實地遵行主的吩咐,憑信心出去傳道。

瓦勒度派的一位領袖里昂的彼得華度,他原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有一天,他目睹一位客人猝然去世,感到得救的重要。後來他讀聖經,愈讀愈有興趣,終於在1173年,把產業給了妻子,其餘的全部變賣,分給窮人,之後他出外傳道,依照主的話,兩個兩個人組織起來。這些人就是人們稱之為「里昂的貧民」。他們曾向教皇請求承認,教皇不但拒絕,還下令趕逐。但他們的足跡遍佈許多國家。

他們完全沒有玷染當時天主教的歪風。他們又反對拜十字架、反對拜聖人、極力主張破除偶像、指摘當時教會離開聖經真理。他們反對政教合一、反對流血、反對死刑、反對在信仰上施用武力、反對向傷害自己的人提出法律控訴。1544年,一些瓦勒度派信徒對法蘭斯一世皇帝說:「我們所奉行的信仰,並非如敵人所誣告我們的所謂『現代宗教』,也非近年新興的學說,而是我們從遠古的先人所傳給我們的,也是諸殉道者,和眾使徒所信的。……先祖常向我們細述使徒時代的歷史,事實上我們從使徒時代開始,就一直持守這信仰。」

到1689年,一位瓦勒度派領袖亨利亞諾形容他們的信仰說:「他們的信仰純樸自然;他們的名聲叫人起敬。這些特徵,連敵對他們的人也不能不承認。」有一位天主教裁判官又向教皇這樣說:「他們實在源於無法追查的遠時代。……他們在皮持芒山谷一帶,已存在了四百多年;要定實這一點,並非難事……,他們的教會從未有過任何改革。」

有一個裁判官說:「這些里昂的貧民非常奸險,因為他們裝出敬虔的外?……,生活謙卑莊重…。」又有一位裁判官見證說:「他們不但從容就義,而且還滿腔熱切去面對死亡。」又有一位神父見證說:「在倫巴第(Lombardy)等地區,這些異端份子比正式神學的教派更多,聽從他們的人也不計其數;他們公開辯論,又在市集和戶外地方聚集,沒有人敢攔阻他們,因為大家都懾於他們人多勢眾。」又有一個主審裁判官這樣說:「據統計,古時的異端教派多至七十種…其中影響德國至大,遺害至深的是『量尼派』(亦即瓦勒度派)。原因有三:1.他們歷史尤久,有說從羅馬第一任教皇時已經開始存在;2.他們分佈極廣,幾乎各地都有他們的聚會;3.其他教派恣意褻瀆神,但『量尼派』外表敬虔、生活正直、篤信教義、敬畏神,只不過他們毀謗羅馬天主教的神父而已……。」

當時教皇英諾森三世,下令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陀流伯爵雷門六世(Raymond VI),要全然消滅所有瓦勒度派異端分子。雷門六世認為此舉等於殺滅他的大部份人民,所以借故拖延不行。到1209年,教皇不得已派十字軍前去征伐。十字軍在利誘之下,在法國南部屠殺瓦勒度派長達二十年之久。他們被燒死時,都是集中在一處禱告。

為了對付他們,教皇更成立著名的「異端裁判所」(Inquisition)。歷史告訴我們,天主教的「異端裁判所」比任何黑暗政權所施行的酷刑還要殘忍,他們殺死的瓦勒度派基督徒有五十萬之眾。雖然如此,他們殺了四五百年,還未殺盡,其中還有少部份瓦勒度派基督徒跑上阿爾卑斯山上去躲起來。據歷史證實,後來的胡司約翰(Huss)也是受瓦勒度派影響而起來改革的。直到宗教革命過後才走出來。可惜,最近筆者注意到有雜誌報導,今天的瓦勒度派後人,竟然也與天主教聯合。可見今天天主教推動的「教會大合一運動」,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兇險的運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