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03, 2006

講道的秘訣 - 吳勇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約一1)

神把自己變成道,我們唯有從道去認識神,以知道如何等候神、享受神。如果沒有這道,我們就不知神的可愛與可畏,更不知道如何對待神。道是藉著人來傳,而異端邪說的分辨,唯藉著道才能分辨,作神出口的重要就在於此。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做神出口。



經文的選擇

曾看見一位傳道同工,很緊張、很疲乏地在滿是聖經工具書、培靈講道集的桌前準備第二天的主日講道內容。我問他如何準備?他告訴我有那兒不懂,就找工具書查看。我說,傳道人這樣準備講道非常辛苦,不出四年就會疲乏,並視講道為畏途,因為這種準備法是海底撈針。因此我願在此分享我的方法。

講道與每日讀經有極密切的關係。每個人讀經方法不同,我採用每天一章的「細讀」。粗讀雖廣卻少有所獲,細讀雖窄卻多有獲得。我的細讀原則是一遍又一遍的讀,直到差不多可以背誦的程度,再花時間默想,就可以把這章聖經的重要思想串連起來。讀出並定出這一章的題目、綱要及內容是每日讀經的方式。一週七天下來,就有七個題目,題目、題綱和內容皆有了,就可以從七章中挑出要講的道,與弟兄姊妹分享:



講章要組織

講章的組織很重要,有組織易於記憶,無組織則散漫難記,緊張時就必雜亂。舉例來說,「惟你以色列我的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賽四十一8)我們使用「僕人」為題,首先列出聖經中有幾種僕人,大衛是合神心意的僕人;保羅是不違背從起初來的異象的僕人,他們可稱為好僕人。壞的僕人可襯托好的僕人,聖經中以色列人是不忠不信的僕人;參孫是起初被神使用,後來卻是利用神,以恩賜來滿足自己的情慾,和掃羅一樣是壞僕人。

題目、題綱和內容的結論出來了,講章就差不多完成了。這個例子即是從一章聖經中去思索、組織講章,而不必大費周章、絞盡腦汁從整本聖經的範圍去找。

也有一種講章是無需組織的,譬如「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十二1)這段經文的題目可定為「奔跑天路」。題綱有二:

(一)是資格:以那許多見證人為例,即是指著前面所指的以諾、挪亞、以撒、雅各……,這些人名前面都加了「因著信」三個字,因此參加這場賽跑的資格就是「因著信」。

(二)是條件,即:1.放下各樣的重擔;2.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3.存心忍耐;4.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組織的方式千變萬化,必須先定好題目,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引經據典應用得當

另有一種講章是綜合式的。我曾經用三次的時間講「伯大尼」,伯大尼就是無花果。先知以賽亞曾用無花果去貼希家王的瘡,這是醫治,醫治之前必有診斷,醫治之後才有健康,所以這三次的題綱「診斷」、「醫治」、「健康」就訂出來了。

耶穌第一次到伯大尼的馬大家是記載在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她家有兩姊妹馬大及馬利亞,一弟兄拉撒路。當時拉撒路對屬靈的事沒有興趣,不在家?聽主耶穌講道。馬大卻因服事忙亂以致責怪主、批評她的妹妹,她被診斷出是屬肉體的。馬利亞雖被耶穌稱讚是選擇上好的福份,但是她在拉撒路死後責怪耶穌不及時拯救他,當耶穌第二次來到伯大尼時竟不去見祂,被診斷出她對主愛是有條件、有限度的。(參約十17~21)

耶穌第二次到伯大尼是醫治,祂使拉撒路復活,也使他能行走。馬大、馬利亞及在旁的人都因這事而改變了。(參約十一1~45)

耶穌第三次到伯大尼,馬大一家因著耶穌的醫治,屬靈生活健康了。那時拉撒路留在家與耶穌一同坐席,表示他對神的道有興趣;馬大只是動手服事人,不再動口責怪人;馬利亞從前愛主有限度,現在卻打破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為主一點都不保留給自己。

以上是舉一綜合式的講道法,使用這方法必須對聖經非常熟,否則難以引經據典、應用得當。

另外,用同義或反義方式來講解聖經亦是常用的方法,如天對地、黑對白、光對暗、得著生命對喪失生命等。無論什麼方法,最基本的是熟讀聖經,才不致慌亂無措,能清楚地闡明主耶穌的道。



講道的人要行道

一個講道的人必是一個受神管制、被神對付的人。我常說,聖經不盡然是神的話,更多是關於人的事。神的話道成肉身,即是透過講道的人把神的話傳講出來,因為神的話不是說給人聽,而是要聽到的人去實行。若傳講神話語的人都不去行神的話,如何叫那些聽見的人相信神的話呢?

約瑟是個分糧(指屬靈的糧食)的人。為什麼他有這麼多的糧食可以分給本國人及外國人呢?因為他是受到神的對付與管制,他的一生實在是遇到許多「倒霉」的事,然而就是這些經歷,才能使他成為分糧的人。

我不以為受神學的教導,多讀一些聖經、看了釋經學或講道法的書就會講道。那麼我們如何講道呢?神要我們在祂每天所安排的環境中去經歷、試驗,使所讀過的話語在生活中組織起來,讓生活就是道,使道變得豐富。一個被聖靈雕塑愈多的人,他的道就愈豐富。



罪要對付清楚

聖經不能只吃部份,必須全部吃盡,以避免斷章取義。信仰的基礎是建立在啟示上,絕不能自恃思想的聰明,有了聖經的知識,還要加上屬靈的經歷,才是屬靈的豐富,也才能有一篇完全的信息。

神的話是靈、是生命,倘若從我們口中出去的卻不是如此,必定是我們出了問題。問題竟出在那裡?

1. 因著「罪」,使我們雖講神的話卻沒有神的靈與生命。

2. 是「思想散漫」,講章沒有組織、先後秩序不對,予人零亂無章之感。

3. 是舉用「低級趣味」的例子穿插信息內,使神的靈不在信息中,自然沒有生命。

4. 是「不尊重自己的身份」,即小看自己是作神話語出口的人,若看見台下坐著比自己地位高的或達官貴人,就洩氣、緊張,怎樣適當的傳達信息,作神話語出口的管家呢?

宋尚節博士講道,會眾必須傾注全心聆聽、不可隨便轉頭頸項。有一次,他講道時發現聽眾在動,他思索原因後即刻暫停講道,叫台下的人開始唱詩歌,他在台上跪著,並掌自己的嘴,馬上對付前一天晚上與宋師母吵架的罪,當他再起來講道時,話語帶著神的靈與生命,氣勢與前大不相同。



按著負擔講道

有一點尚需提及的是,講員所講的信息應是由「負擔(或稱默示)」來的。一個人得著光照無法成為信息,必須是「思想」(負擔或默示)再加上話語才能成為完全的講章。若「光照」加上思想則將成為講員的擔負,唯藉著話語把孕育於心中的擔負說出,神放在講員心中的擔負才能捨掉。

最後,我提出幾點預備講章時要注意的事:

一、使用經文要看場合,對象若是一般人,經節不宜過多,因他們無法快速翻閱聖經。

二、內容應有比喻、經歷,要講自己懂得的,不要講不懂的。

三、上講台時以大綱代替講章,因講員易受控於講章,若看講章時兩眼昏花,反而會使演講內容混亂。

四、比喻的應用要恰當,必須清楚比喻的意義,以比喻來解析真道,不是以比喻來代替真道。

五、佈道時的講章,宜:

(1) 少提聖經典故,因聽眾對聖經不清楚。

(2) 低級趣味少說,因會觸動聽眾肉體。

(3) 好勝心不可有,不要太看重是否有人舉手決志,要把結果交託給神。

(4) 要尊重自己是作神話語出口的身份。

(5) 不受講章控制,隨聖靈感動、要收放自由。

(6) 講章儘可能帶「血」,因耶穌基督不是來救義人,乃是救罪人。

(7) 採用說服式的講道,而非說書式的講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