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29, 2006

門徒 - 葡萄一生

一八四八年,當義大利從奧地利手中取回失去之版圖的前夕,一群垂死的受傷戰俘,環臥在醫院?聆聽義大利的著名福音使者,雨果伯鍚(Ugo Bassi, 1801-1849)講述葡萄一生的故事。那一篇富有歷史性動人的講章,後來被金漢彌爾敦夫人(Mrs. Hamilton King)用詩的體裁寫了下來,而流傳於英語的基督徒世界。大約在前面的故事發生以後,整整一百年,據說在上海的一個聚會中,倪柝聲弟兄拿著一疊的紙張對與會的人說:「這一疊的紙張有五兩黃金重!」原來這一疊紙上面所印的,就是剛剛譯成中文的那首英文散文詩:「葡萄一生的故事」。這首詩無疑地是倪柝聲弟兄一生非常恰切的寫照。倪弟兄當初給這首詩的題目取作「門徒」。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一生確曾走在他的主人所走過並留下的路跡上,忠心到死。當他像葡萄一樣,經過無情的酒酢時,他曾問主說:「你手須剌多深,須扎多痛,方能吸出甘甜?」歷史已經證明:他所寫的詩歌就像所傳的信息一樣,使人接觸到像蜜一樣的屬靈精華。為著在歷史上存真,我們採用了倪弟兄所譯的「葡萄一生」原來未經潤飾的初稿作為本詩集的序。此一初稿今日已不多見,其文字雖未經過十分琢磨,然而詩的感覺辦常深入。但願感動倪弟兄寫成這些詩歌的聖靈,加倍的感動我們。阿們!

——陳希曾《曬熟的美果》


門徒——葡萄一生

我們現今思念葡萄樹的生命,我們同是有份的人;我們看見牠的道路不是快樂,也不是安逸。

牠的生長不像野地中的野花,隨地隨意,在此在彼,自由吐華;或向太陽昂仰其可驕傲之葩,蝴蝶繞飛上下,為生存而歡喜,並為自己所有豐姿,自感榮耀,或者生成曲徑迷堂,堆堆錦繡,生成許多款式,生成許多奇形,看見自己生之興旺,自感可樂。

*   *   *

葡萄的花不過非常渺小無華,在牠一生之中,花為最小部份;人幾不能辨識牠竟也曾開花,花未一日開成,即已結成為果。

當牠坐長,牠也不能隨意向天,乃是杆在樁上;牠如伸肢展臂,也是在於架上,受了約束捆綁;牠就如此,從了山岡礫土,吸取牠的養生糧食;立定自己位置;從之得著生命,從之發出萌芽,又樂又青,又是形態佳美無匹,輕盈編織許多蔓鬚,蔥葉花萼。

是的葡萄綠衣秀美,使了全地春時變成可愛;牠仍依然生長更快,靠著牠自己生命的豐裕;直至細苗嫩枝開始盤繞飄浮,在於青藍空中,並嘗其中甘美。

但是他們對牠並不放任;園工清早要來,帶著刈剪,攜著修刀,剝牠淨盡,剝去牠的天真驕傲,和牠四散美穗;割得又深又準,毫不顧惜牠的細嫩,和牠喜樂。

在牠損失痛苦時候,牠不浪費;但是牠反將牠自己更為完全交付給那強行剝牠至空的手。

那些流血的枝,逐漸堅硬成木;那些餘留的穗,也漸成熟為果,更為豐滿寶貴,直至紫盛之日。

*   *   *

但是,牠越長,牠的所有肢枝,所受束縛越多; 當牠果子更圓,周圍更顯心中所有血的顏色,牠就更近牠的生平最大日子——太陽迫其枯乾, 牠葉起首墜落;但是生命仍然流通,不敢失敗,一切都為結果,一切都為成形。

*   *   *

不久葡萄收成,因為日子已熟。牠因所負甚重,致牠無枝不沉,這是牠心長期努力——琢磨來的。

現今牠的結果已是十全十美,自然,牠可為牠工作稍為喜樂。

但,呀,此時,有手預備即要摘除葡萄樹的寶藏;此時,有腳預備即要踐踏牠們,聚集在於酒酢;直到血紅的酒有如長江大河,源源而流,直全地充滿喜樂。

但葡萄樹站著,剝光而且淒涼,已經給了一切;現今牠的黑暗時候即到,也無誰人向牠償還。

牠努力所給人的安樂和榮耀;而且,現今最無憐惜,各種痛苦,各種損失,件件加增,樣樣堆積,看牠時日衰減,青春已不再流。

現今將牠再割,直至只餘禿幹;剝奪損傷,只餘一個無葉之梗,孤獨在那將來又長又黑日中。

然而全冬之中,牠酒卻賜喜樂給那本在寒冷中間憂鬱的人;但葡萄樹卻在外面經歷冰霜;在這一切之後,只餘這點恩典。牠是堅定忍受一切,又孤又長,直過全冬—次年牠又起首吐花;不因所受磨難,而有埋怨不平,不因所失豐富,而欲減少貢獻,面向犧牲,依然含笑,依然放綠,有如從來末遇毫釐損失,冤枉,所觸盡是高天清氣,大地甘露;牠就開始再來盡牠的責任。

*   *   *

現今我當何言?需否我在這?詳闡此生功課?或只再綴數言?

葡萄樹從牠的肢枝流血流酒,牠是否因捨了自己,而變更窮?

世上醉人,人間浪者從牠而飲,他們是否,多享恩賜,因而更富?

估量生命,是以所失,不以所得;不視飲酒多少,乃視傾酒多少;因為愛的力量乃在愛的捨棄;誰苦受得最多,最有可以給人。

——金漢彌爾敦夫人(Mrs. Hamilton King)著倪柝聲譯

復興教會的秘訣 - 宋尚節

【讀經】:王上十八16~46。

  復興教會的秘訣,是看教會有沒有靈火與靈雨,奮興會之後,多人狂熱如火;但是,靈?卻乾渴,尚未得有滋潤的靈雨澆灌。我到福州開奮興會五次了,每次皆見靈火降臨你們中間;本屆乃第六次了;盼望這次不但從天降火,而且從天降雨,這是本次開會的目的。
  第十六節至十九節:當亞哈王時,國有大災,因為耶洗別乃異邦人,迷惑亞哈去拜巴力。當時耶洗別創設先知學校,栽培許多偽先知;所以有拜巴力的偽先知四百五十人,拜亞舍拉的先知有四百人,共計八百五十人。他們訓練全國人為先知;神只訓練以利亞等為先知,那時俄巴底把一百個先知藏在洞內,恐怕被亞哈王殺戮。以利亞具有絕大勇氣,侃侃往見亞哈,當時三年苦旱無雨,農產品絕收;以利亞不為國家求雨,因為耶洗別等拜巴力遭神重譴。從此可知教會倘若沒有聖靈,就會枯乾;要復興教會,必先得有靈雨。

  怎樣會得靈雨呢?因為當時有真偽兩種先知,假先知有八百五十人,真先知只有俄巴底所藏匿的一百人和以利亞等;俄巴底一面靠亞哈,一面又敬拜神;只剩下以利亞一人,具大無畏的決心,證明神為真神,巴力為假神,誠為難能可貴者。以利亞對亞哈說:「你建造祭壇,盡你方法,求你的巴力降火,我亦設壇,求我的神,從天降火,試看誰能降火,就是誰的神為真神。」


  第廿、廿一節:亞哈會集各處代表,一同上了迦密山顛,那邊有偽先知八百五十人,這邊只有以利亞一人,以利亞對他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我們常不能辨別真偽的神,模糊不清,今天拜神,明天拜偶像,心懷兩意,沒有定見。我們很多地方聚會,會友的態度,都跟領袖轉移,不能自己主決;不論那一種的聚會,都去參加。今天開奮興會時,女會友們攜兒挈女,踴躍到會;會畢如再有另開的什麼會,也一起赴會,這個會好,那個會也好;不察是非,不辨真偽,自己毫無把握,隨人而作浮沉,不勝可憐!

  第廿二節至廿四節:以利亞不說上帝為真,或巴力為假,只求各人的神,誰能由天降火,即是真神。我曾到南洋,看見有一禮拜堂,題額為真耶穌會,再走一個禮拜堂,題名為真真耶穌會,不知誰為真誰為假。但以利亞不說我為真,你為假;只說誰能降火,即為真的。教會領袖若傳真道,聖靈即降臨,教會就變為活的;若傳假道,聖靈不降臨,會友為死的;真假由此可以鑑別出來。

  第廿五節:以利亞叫他們先選一隻牛犢,預備好了,就求告他們的神,卻不要點火。「柴」與「牛」乃代表傳道人所傳的材料;偽先知拜巴力可代表現今有人不傳主十字架真道,偏傳什麼犧牲、服務、社交等等。但是最要者,乃是火,有了火,就能發熱,沒有火,就是天天查經祈禱,天天見證傳道,也勞而無功了。

  第廿六節:拜巴力的先知,拼命的自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阿!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

  現今什麼農村改造啦,家庭歸主啦,五年運動啦,五光十色,燦然雜陳;但是結果呢?有的吃飯打架;有的開會打盹;開始開會,有一百多人;繼則剩五十餘人;最後不過三十餘人;會尚未閉,人已先回。唉!任你如何作為,結果總是沒有火降,沒有效果,你拼命運動,他卻不動,將奈之何?因為天不降火,犢不焚燒,所獻之牲乃是生的,豈能被神接納為活祭呢?

  第廿七節: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現時教會,果然有犧牲了,果然用刀用槍自割自刺;費了很多錢,開什麼研究會啦、討論會啦、靈修會啦,五年運動不夠,還要再加上四年運動;甚至犧牲、服務至於滿身流血;結局仍是毫無火味,毫無火氣,還是冷冰冰的,死殭殭的,雖拼命到死,還是勞而無功。

  第廿九節: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是他們最後的決勝,他們狂呼亂叫,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教會雖然有什麼鼓吹啦、發起啦、提倡啦、運動啦、組織啦,倘若天不降火,任你賣盡氣力,耗盡精神,總是隔靴搔癢,毫無關係,那麼怎樣才有辦法呢?

  第卅節:以利亞重修已破壞的舊壇。以利亞第一步的方法,就是重築新壇;這壇可預表耶穌的十字架,保羅說:「我斷不以別的為誇口,只誇我主耶穌的十字架。」

  第卅一節:他照以色列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重築新壇,那石頭可預指先知的預言,和舊約所預表救主流血贖罪的妙能,用這樣的石頭去築壇,是有根有基的。從前衛斯理約翰傳悔改、重生、成聖、流血、聖靈的要道,他所傳的道理,是用石頭建立的。可憐!現今教會,不傳那有根基的十字架的老舊道理,偏要去傳那嶄新神學,叫人墜入五里霧中,多麼可嘆!

  第卅二節: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榖種二細亞。挖溝可指挖出我們的罪惡,把我們心中一切罪惡挖出來,讓生命的活水(聖靈)流入,然後才能高舉十字架,仰望耶穌為我們信德始終的主。那活水在我們心中,成為泉源,並湧到永生,這是以利亞第一步傳道的方法-悔改重生。

  第卅三節:又在壇上排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我們傳道以十字架為根基,把所有講道的料材,都安頓在十字架之上,除了祂以外,並無別的根基;並且我們傳道的人,應當如同牛犢那樣,順服謙卑,站在十字架上,作為活祭的犧牲,切成塊子,完全奉獻。我們並不是變為兇惡的老虎,站在十字架之旁;乃是作順服的牛犢,安在十字架之上;這樣的奉獻,才有效益。這是以利亞傳道第二步的方法-犧牲自己。

  第卅四、卅五節:以利亞叫他們第一次把水四桶,倒在燔祭和柴上,這可指悔改;又倒第二次,這可指重生;又倒第三次,可指聖潔水流至壇的四周,溝?也滿了水;有悔改,有重生,又有聖潔了,那活水就在我們心中直湧出來。

  第卅六、卅七節:求你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以利亞祈禱,是要使人知道神的作為,就是由天降火,燒那祭物。我們的老脾氣、老驕傲,亦必須求神火燒燬,以致激發熱心了。
  第卅八、卅九節:於是火由天降,燒盡所有的祭物,化為煙灰,蒙主悅納,眾民這時才拜服說:「耶和華是神!」

  第四十節:以利亞拿住巴力的先知,在基順溪邊殺掉了他們。以利亞之行為,似為過激,太為殘忍,可為我們的鑑戒。許多教友既然參加奮興會之後,激動如火如荼的熱心,為主作見證;但是沒有得自上頭來的靈雨,澆灌滋潤,恐怕還是過激而失敗了。如同每次開奮興會,蒙恩決志,為主見證的人,出發佈道,開始有千餘人,以後只剩下四五百人,再後數十人而已;最後就銷聲匿跡,不見一人了;或只有口唱:「感謝讚美!」「哈利路亞榮耀歸主!」就完了,豈不是讓人大大痛心的事嗎?是以這次奮興會,不只希望由天降火,還須切求由天降雨;因為如火的熱心,若不加上如霖雨的恩典,恐怕那狂熱的會友,就可能排斥教會領袖了;品評那個傳道奄奄待斃;罵那個牧師暮氣沉沉;反對別的教會,不屬靈乃屬世的;會友熱心固然是好,倘若把他的熱心去反對,那就是大鑄其錯了。

  第四十一至四十四節:奮興會後還要求雨;火熱的氣,因熱上升,到了天空,成為雲,雲遂成雨;雲的目的,不是為己,乃是要成甘霖,以振興萬物;雲乃從海?上來,不是到海?去。我們奮興後的熱氣,應該「昇化」為小雲,集合小雲,昇化為甘雨。第一次至第六次,未見有雲從海上來,直至第七次,僕人才見有一片小雲,大不過如人手,但是集合小雲,能昇化為大雨,使三年的久旱,得逢甘霖,如此之快?一片小雲,大不過如人手,算得什麼呢?結果沛然大雨,人民額手稱慶,喜形於色。我們有時組織一個小小團體,算不得什麼,但是若得靈恩,必能為主擴充國度。

  第四十五、四十六節:霎時之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我們不但奮興,還要得聖靈恩典的充滿,為主作見證,盼望每個人,都由熱而成雲,由小雲而變大雨;這是奮興教會最大的秘訣。

  去年剛好這時,我本縣教會領袖,要我返鄉去開會;因為教會在那?很軟弱;禮拜日只有幾個教友。我在永春地方領會,他們派人來找我,我對他們說:「你們要我返鄉工作,必須先祈禱,使每個領袖都能謙卑接受,才有辦法。」他們應允我的話,回去了。果然,到開會日期,有三四千人聚集,會開八日,有二千人蒙恩得救,組織五百隊佈道團;每個禮拜堂座為之滿,每個教友都能為主作證。不過幾個月,加增三千人入教,聖靈的恩賜有偌大的功效,怎叫人不開口讚美呢?

  希望每個人都能作雨,並且有分別的靈,能辨誰為真假,以致所傳的道,真能叫人悔改、重生、成聖,而且更得靈雨澆灌,收成百倍。

星期三, 6月 14, 2006

起初的愛 - 俞成華

 讀經:(雅歌一章一至八節,七節的「牧羊」或作「餧養」「歇臥」或作「安息」。)

  司可福在他的《司可福參考聖經》裡,講到雅歌的時候所說的話,是我們該在沒有講之先,所當注意的。他說:讀雅歌,如果沒有屬靈的心思,就全本聖經,沒有一本書比這本更難看的;好像是不能看的。是看不懂的。另一面,如果用屬靈的眼光來看,如果是站在主的裡面來看,如果真是愛主,追求主,與主要有更親密的交通,就沒有一本書,能彀叫我們享受,比這一本書享受得更多。如果我們的心,真是愛主的,這一本雅歌,就要成為我們最歡喜,最快樂,最甜蜜的一本書了。所以這一本書,是為著與主有交通的人寫的,是為著追求與主親密的的人而寫的。

  在這裡,我們再要注意二件事:第一、我們必須除去肉體,不能以肉體的眼光來看;因為這一本書,特別用了一件東西,就是用男女間的愛,來表明主與聖徒中間的愛。所以我說,我們必須拒絕肉體。(實在說來,我們的肉體,和肉體的邪情私慾,都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了,讚美主!)所以每一個弟兄姊妹,在這裡聽這些話的時候,就該站在復活的地位上,在新造的一方面來聽。這件事,是我們該先擺好的。第二件事,就是我們必須真有一個心來尋求與主有更深的交通,更親密的交通。有了這樣的一個心,你才能彀看見這裡面的寶貝。所以弟兄姊妹們,這二件事,我要先好好的放在你的面前。讓我再說,先是拒絕自己的肉體,再是有一個心來與主交通,然後纔能彀好好的讀這一本書。願意主在這裡,賜恩給我們,叫我們看的時候,不會有肉體的活動,和撒但的攻擊,但願主祝福我們!

  這裡說:「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或可譯作「這是歌中的歌,是所羅門的。」我們看列王記上,四章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所羅門曾寫過箴言三千句,也曾寫過一千零五首歌。這雅歌就是一千零五首中的一首。這雅歌,不止是一千零五首歌中的一首,並且是特出的一首。是最好的,是最美麗的,最寶貝的,是他的傑作。所以在英文的譯本裡,是說歌中的歌。意思是說;凡是歌,就沒有一首歌,能比得上它。在歌中,它是超頂的一首,我們知道,主耶穌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或說祂是王中之王,主中之主。這就是表明說,主的權柄,是超過一切的;主的能力,是強過一切的。誰都趕不上祂。所以雅歌告訴我們說:「這是歌中的歌。」就是說,如果把全世界的歌,放在一起,它是特別好的那首。它是歌中之歌,所以它是一首不能再好的一首歌了。

  這一本雅歌,是誰寫的呢?我們知道,是所羅門寫的。當我們想到所羅門的時候,我們就頂自然的,想到神所給他的聰明和智慧。他是一位特別有聰明才智的人。他所寫的詩歌,必定是頂好的,他的描寫,他的表情,必定是最美麗,最文雅的。假若是一個愚笨沒有學問的人寫一首歌,就不免是鄙俗粗魯的,若這是所羅門所寫的,所羅門是從古到今,沒有一人能像他那樣的聰明和才智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這樣一位聰明絕頂的所羅門,你想,只要是他寫的歌,已經是彀好的了,何況是歌中的歌呢?

  弟兄姊妹們,在這裡,讓我補上幾句話。請你們注意,這一本書,所說的愛,雖然是二個人中間的愛:一個是所羅門,一個是書拉密女。我們該記著,按靈意來講,這是表明基督,和教會間的愛。意思就是說:所羅門是代表基督,書拉密女,是代表教會。如果說得更準確,更個人的話,她(書拉密女)是代表一個,或一班極愛主的基督人。這樣的看法,就不會錯。

  這一本書裡面,所特別注意的一件事,就是與主的聯合和交通。如果我們領會了這一個,就我們對於看雅歌,就不難了;也就知道雅歌是說到一個最愛主的人,怎樣在主的面前,追求與主聯合,與主交通;怎樣一步一步的被主帶領,受主的對付,享受主的同在。

願意主今天帶領我們,追求一直與祂聯合,與祂交通,像馬丹蓋恩,勞倫斯,一類的人一樣,他們與主是特別有交通的人,在主面前,是特別美麗,也是主所特別愛的,那些人的生命,才像雅歌裡所說的交通,真是純潔,而且專一。

  第二節是說到女的那一種羨慕的光景。她說:「願祂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在這裡,她有一個盼望,盼望說,主!願意你來親近我,用你的口,來親我。親嘴是最親密的交通。在這裡她的心好像只有一個祂,一直羨慕,要與祂親近。她不說是誰,沒有名字,只說一個「祂」。好像抹大拉的馬利亞一樣,你把我的那一個祂挪到那裡去了?不說名字,她只記得一個祂。好像全世界,只有一個祂。全世界除了祂之外,就沒有誰。若沒有這一個祂,世界好像是空白似的。她願意與祂有一個最親密的交通。交通親密到了二個人連在一起了。起先有一個裡面的羨慕,羨慕著有一個最親密的交通,就是親嘴的交通。究竟這是什麼種的親嘴呢?這一個親嘴,不是浪子回家時的親嘴,這是表明赦免,是父愛兒子的表示。父親不顧兒子的污穢,兒子的骯髒,卻用親嘴來蓋過他。(Covered with kisses)這裡的親嘴,不是這一種。這也不是猶大假冒的親嘴,這是最詭詐最惡毒的。因為外面是親嘴,裡面是賣耶穌。這裡乃是像大衛與約拿單那樣的親嘴,是因二心相契,到白熱化時的一種表示。所以這是信主之後,愛主愛到一個地步,非個人與主有最親密的聯合與交通,是不能過去了,才有這一種的表示。哦!願意主親近我,與我親嘴,向我個人表示祂的愛。我渴慕這個,我要這個,─這親嘴的交通。─親嘴這一件事,是最個人的。有一位弟兄說,你不能在同時,親二個人的嘴,所以這是最親密的交通。

  為著什麼緣故她纔如此呢?因為這一個書拉密女,懂得一件事:「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她懂得主的愛。哦!她懂得,她懂得主的愛。比酒更美。什麼是酒呢?弟兄姊妹們,也許都知道,酒是能使人快樂的,是能使人興奮的。酒就是世界所有能使你快樂的東西,能使你興奮的東西,就是世界所能彀給你享受的東西。也許你有一個人,能使你快樂,使你興奮,叫你去愛他;也許你有一件事情,能使你快樂,使你興奮,叫你得著享受;或者你有一件寶貝的東西,叫你得快樂,得興奮,吸引你去愛它。換一句話說:凡世界所能給你快樂與興奮的一切,都是酒。這裡她說:「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世界所能給我們的東西,無論是人也好,是事情也好,是東西也好,所有的一切,如果拿來與你的愛比一比,就比不上;一比較的時候,就要看見你的愛,比酒更美,比酒更好。弟兄姊妹們,什麼時候是我們能將二件東西,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呢?不是二件東西差得太遠的時候,乃是二件東西差不多的時候,才能比較。不然比例是不能開的。所以我覺得在這裡,書拉密女,用比較來說出主的愛,是不得已的說法,是沒有辦法的一種說法。(若不然,就書拉密女,對於主的愛的認識,還是幼稚的。)其實主的愛,與世界的東西,是不能比較的。相差太遠,不能開比例的。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說法,因為我們的習慣,如果沒有比較,就看不出二件東西的好歹。沒有黑,就顯不出白來。沒有遠,就顯不出近來。必須拿二件東西,比較一下,才能分高低上下,纔知道什麼是好是歹。所以這女子的辦法,也只好以酒來比主的愛。一比較的時候,就知道主的愛比酒更美,比酒更好。其實說起來,主愛的長,闊,高,深,是遠超過一切,任何的東西,都沒有資格和祂來比較。因為祂的愛,是永遠的愛,是愛仇敵的愛,是不死的愛,是比死更強的愛,寧可自己死,而要救別人的愛。哦!祂就是愛,這一個愛,是不能比較的。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能和祂比較的,也是沒法比較的,可是這裡沒法子,只得比較一下,「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弟兄姊妹們,你們有沒有注意這裡的二個小字呢?第一句是說願祂用口與我親嘴,第二句是說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起先是說祂後來是說你,難道祂和你是指著二個人嗎?哦!這是經歷,是交通的經歷。在起初的時候,好像主離她遠得很,心裡盼望祂來親近她,所以她就禱告。但禱告一發出去的時候,她的禱告立刻得著答應。主的同在,立刻向她顯現。所以不再說祂他,乃是你了。哦!祂變作你了!起初好像主遠在天上,現在覺得主在她裡面了。當說祂的時候,還不覺主的同在,但到說你的時候,就已經有同在了。所以起頭是說祂,後來就說你,感謝讚美神,主在我們裡面,再近也不可能了。

  下面說「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什麼是膏油,什麼是香膏呢?也許你們都知道,聖靈就是膏油。膏油是預表聖靈的。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下,這膏油與香膏二個字。膏油在原文是多數(Ointments))香膏是單數的,(Ointment)這裡有一點講究,我們知道主耶穌是受膏者,是被聖靈所膏的。所以祂是主,是基督。祂在母腹裡的時候,已被聖靈充滿,神榮耀的靈,是常在祂裡面的。祂是裡外都有聖靈的。按聖靈的功用來說多數是可以用的。請看以賽亞十一章二,三節「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在這裡,一位聖靈,有各種的表現:有智慧的靈,聰明的靈,謀略的靈,能力的靈,知識的靈,和敬畏耶和華的靈,分開來是這麼多。總稱是一個─耶和華的靈。這就是諸膏油。(Ointments)聖靈是一位,不錯,但是按著功用說,就不止一種,祂的諸膏油馨香,是因為祂充滿了各樣功用的聖靈。所以在主的身上,各樣功用都有。祂一生行事,都是隨著靈的引導。祂所有說話,行事,工作,都是聖靈的表顯。所以我們從福音書裡看見祂的言行真是滿了膏油,能治人的傷;祂心所存的,充滿了愛。所以祂不肯拿起石頭來,打死犯姦淫的婦人。祂口裡所說,滿了恩典,所以一說出來,就是恩言。祂所行的,都是善事,所以祂能問說:你們是為那一件善事拿石頭打我呢?主耶穌所有的存心,所說的話,所行的事,都是由於聖靈,所以祂的膏油馨香,凡出乎祂的沒有一樣不是馨香的。

  底下說:「祂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名是什麼呢?名是代表一個人的自己。主因著聖靈,生活出來的生活,是馨香的。但是祂的自己更香,倒出來的香膏,比在瓶子裡的更香。你記得,在伯大尼有人請耶穌吃飯的時候,馬利亞把玉瓶打碎,香膏倒出來,抹在主的身上。那屋子就充滿了香氣。如果玉瓶不打碎,香氣就不出來。噯!我們聽見了那一個書拉密女的話,我們就知道主耶穌必須經過十字架。哦!怎樣能彀叫香膏倒出來呢?玉瓶必須打碎。玉瓶若不打碎,香膏永遠不出來。哦!什麼比十字架上的傾倒更香甜呢!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並且死在十字架上,祂獻上自己,將命傾倒出來。祂那一個瓶(身體),祂那一個寶貴的玉瓶,已經為著我們的緣故,打碎了,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傾倒出祂的生命,真給我們看見,祂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何等的馨香!你聞到麼?但是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是與主走一條道路的人,今天如果我們的生命,不被打碎,在我們裡面的香膏,也不能發出來,不能給人聞見的。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纔能彀結出許多的子粒來。主耶穌已經被打碎,今天我們也必須有一個絕對的奉獻,好讓神來打碎。但願我們一點不保留的奉獻,好讓香膏倒出來。我們知道,凡是得救的人,沒有一個不聞過這一個香氣的。如果沒有聞,就你還沒有得救,還沒有信。你聞到了,所以你信了,所以你得救了。祂把玉瓶打碎,香膏倒出來,祂捨去了生命,叫我們得著生命,這在蒙恩人的身上,是何等的馨香呢?感謝神,祂是倒出來的香膏。

  因為這一個緣故,「所以眾童女都愛你。」你們知道誰是童女呢?林後十一章告訴我們說:我把你們像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是童女。都獻給基督。基督是我們的丈夫。怎樣才像童女呢?請你記得,童女是沒有沾染世界的污穢的。是一心一意愛主的人。不能一面愛主,一面又愛世界,因為童女只有一位未婚夫,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今天我們每一個的情形怎樣呢?按地位來說,我們個個都是童女。但是在經歷上說,是不是傾向世界,另有所愛慕呢?如果另有愛慕,就不配稱作童女,也不像童女。童女是在基督之外,沒有所愛慕的。除祂之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祂之外,在地上也沒有所愛慕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本來是童女,但願主保守我們,不失去童女的性質。這裡是說,眾童女都愛你,所以反過來說,惟獨像童女那樣的人,纔能彀愛主。噯!許多人已經失去童女的性質了。她們的心,不知道已經放到那裡去了,一點也不愛主,一點也不盼望主來,一點也不親近主,與主交通,也不羨慕主,今天有許多基督人的心裡,已經把主放在一邊了。已經不愛主,已經失去了童女的性質。但願主憐憫我們。

  我們往下看:「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她在這裡求主吸引她,她繼續說你,不是祂,所以主一直和她同在了。但是她還覺得不能快跑跟隨祂。所以要求主吸引。「跟隨你」,或作「追隨你」,意思就是緊緊的追隨主,一點不放鬆的追隨主。但是憑著自己不能追隨,所以需要主的吸引。你在這裡看見二件事:一面,你看見主是有吸引的能力的。另一面,你看見我們是軟弱的,並且軟弱到了一個地步,連親近主也不能。人若不看見自己的軟弱,也就不需要主的能力。如果你沒有認識你是軟弱到一個地步,就是要跟隨主都是無能的,你就不會作這一個禱告。感謝神,我們的主有吸力,像吸鐵石一樣,能彀把我們吸過去。我們都知道,為什麼吸鐵石能吸鐵呢?因為在它裡面有吸鐵的能力。今天有這麼多的弟兄姊妹聚集在這裡,是怎麼一回事呢?你們怎麼會跑來的呢?啊!是主的吸引力。主說:「我若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今天是主吸引我們來,因祂是有能力的。感謝神,我們是軟弱如水的,但祂有能力,像地心的吸力一般,把一切的東西,都吸住了。讚美主!祂吸引我們,我們就能快跑跟隨祂。什麼叫作跟隨呢?祂往前走,你向後退嗎?不。祂往前,你也往前。祂到東,你也到東。祂到那裡,你也跟到那裡。這是跟隨。什麼叫作快跑跟隨呢?如果祂走得快,你走得慢,不久就不能看見祂,也就不能跟隨祂。快跑,是緊緊的追上祂,差不多要踏著祂的腳跟。所以快跑就是竭力的追求跟著祂。一步都不脫的跟隨祂。弟兄姊妹們,今天你跟隨主,是什麼種的光景呢?許多人,跟隨主,好像彼得一樣,遠遠的跟著祂。這不是書拉密女的跟隨,也不是眾童女的跟隨。聖經告訴我們說:「我們就快跑跟隨你。」感謝主,這快跑的力量,不是我們的,是出乎主的,但願我們學習認識我們的軟弱。

  弟兄姊妹們,在這裡又有二個小字,你們注意過沒有?這裡說:「願你吸引我。」被吸引的是我。快跑跟隨的是誰呢?是我嗎?不,是我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希奇不希奇,被吸引的是一人,而快跑跟隨的是多人。真的,這是事實。如果有一個人,特別蒙主的祝福,被主所吸引,就跟隨主的人,不止他一個,必定有一班人。一班人,要因著這一人蒙祝福。哦!吸引的是一個,跟隨的有一班人,吸引的是我,跟隨的是我們。但願主興起特別愛主的人來,好叫多人得著祝福。

  下面說什麼?「王帶我進入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王帶女到什麼地方呢?到內室去。或者說,隱密處,臥房,睡覺的地方,密室,不公開之處,私下的地方。王帶她進入祂的內室。我問你:你會不會帶領一個面無相識的人,進你的臥房去呢?不會,是不是?如果你帶領一個,進入你的內室,向祂顯明你的秘密,必定對祂有相當的交情,相當的認識,必定不能隨便。這裡並不是說帶領眾童女進她的內室,乃是「我」一個人,換一句話說,是特別與主有交通的那一個。是特別愛主的人,王纔把她帶進內室去,內室的經歷,是奧秘的經歷。在內室你要得著前所未有的經歷。這內室的經歷,不是任何人都能得著的,必須與主有深切的認識,主纔能帶領進去。所以這不是每一個基督人的經歷,乃是特別愛主一班人的經歷。

  這裡說:「王帶她進了內室。」許多的時候,我們想到天上去,到第三層天去,到樂園去,得著保羅所得的啟示。豈知這不是你自己能去的,因為這是王的內室。是最森嚴的地方。若不是祂帶你,你就不能進去。若是祂看你可以到那裡去的時候,祂就帶你進去。是祂看為可以將祂的奧秘啟示你的時候,是祂看為能將神的計劃告訴你的時候,是祂看為能把神的旨意顯明給你看的時候,纔好把你帶進去。所以是「我帶你」,不是你跑進去的。在這裡,並不是因為你的定意,你的奔跑,乃是因為祂的憐憫,祂的恩典。王帶誰進去,誰就能進去。不是每一個人,是一個人,不是眾童女,乃是書拉密女。  這裡並沒有說所羅門把她帶進去,也沒有說是她的良人把她帶進去;在這裡,是說王把她帶進去。什麼是王呢?王是掌權的,有權柄的。她現在所看見的是王,不是良人。這叫我們看見她是服權柄的。她有一個絕對順服的生活。她服在祂的權柄之下。如果我們還沒完全奉獻,還沒有絕對順服,王內室的經歷,秘密的啟示,就不能得著。如果祂在你的身上是王,是有無上的權柄的。祂纔能彀將別人所不知道的奧秘啟示你。弟兄姊妹們,今天主耶穌在你的身上怎樣呢?是不是能絕對掌權管理你呢?還是你自己在那裡掌權呢?祂若不在你身上作王,你就不要盼望進祂的內室。若要得著內室的啟示,你自己就得下寶座。她稱祂作王,不稱良人,所以奉獻的生活,是在情愛生活之前的。必須先有完全奉獻的生活,然後纔有甜蜜情愛的生活。進入內室,是愛情生活的起頭。

  「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歡喜快樂在英文譯作(Glad and rejoice)就是快樂與喜樂的意思。有一位弟兄說,世界所能給我們的是快樂,世界不能給我們喜樂。意思就是世界所能給我們的,是一時的,不能長久的;是外面的,不是裡面的;無論你玩多好的山水,赴多熱鬧的宴會,有各樣的娛樂與享受。這些快樂,都好像早露曇花,一忽兒就過去了。惟獨出於神的喜樂,永遠不能過去。所以主耶穌說:「你們喝這裡的水,還要再渴。惟獨喝我所賜給你的水,就永遠不渴。因為要在你裡面成為泉源。」這裡眾童女和書拉密女不止有外面的快樂,也有裡面永遠的喜樂。這喜樂,和快樂是那裡來的呢?「是因你。」所以基督人所有的享受,不能在基督之外。我們享受的來源,都是由於祂,都是在基督裡。在這裡我們又看見被帶進內室的只一人,享受快樂和喜樂的是一班人,感謝主,這是事實。

  「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起先是說到你的愛情,比酒更美;現在是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美酒。起先是述說愛情多美,現在是告訴我們愛情該得著怎樣的稱讚。先是說愛情的本己多美,現在是說牠該得多少的讚美。世人所稱讚的是美酒。但基督人所稱讚的,是主的愛情。主的愛,是勝過一切的美酒的。世上所有一切的快樂,都不能和主的愛相比。所以主的愛,該受稱讚。─勝似美酒的稱讚。書拉密女和眾童女,因為心裡知道了主愛的甜美,所以口裡就要發出讚美聲音來。心被主的愛所激勵,口就不得不發出讚美來。

  「她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或者說「她們在正直裡愛你。」「她們」大概是指眾童女,她們愛你的愛,是正直的,是對的,這樣的愛,是出乎一個清潔的心,無偽的信心,無虧的良心。換一句話說,眾童女向主所發的愛情,是正當的。

  下面是說到她自己的光景,和工作的情形。第五節:「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這是書拉密女對眾童女所說的話。她說:「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她把她自己的光景說出來,她說出二種的光景出來;一面她說她是黑的,另一面她說她是秀美的。黑是一種不美麗的顏色。人都是喜歡白的,沒有人喜歡黑的。人只有用白的粉搽臉,沒有人用黑的粉搽臉的,所以黑是一種不美麗的顏色。她說我是黑的,是難看的,但是在另一面,我卻是秀美的,美麗的。如果你們在亞當裡看我,我是黑的像黑炭一樣。我是污穢的,充滿了罪惡和不義。但是若在基督裡看我,是秀美的,我是全然美麗像基督一樣。因為基督是我的生命。所以請你們千萬不要在亞當裡看我,要在基督裡看我,基督的生命在我裡面顯出來的時候,就什麼都是美麗的。

  下面二句是形容她的黑,與她的秀美究竟到了如何程度。「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什麼是基達的帳棚呢?基達人,是以實瑪利的子孫。他們是遊牧為業,過帳棚的生活的。他們的帳棚,是用黑羊皮製的。是黑的,一點也不好看,好像我們穿的黑羊皮袍子一樣,完全是黑的。這就是說,她在亞當裡一種污穢犯罪的情形。但是在基督裡,她卻像所羅門的幔子。所羅門的幔子究竟怎樣呢?我們知道牠是細麻布織成的。上面繡著藍色,紫色,朱紅色的線。什麼是細麻布?細麻布是聖徒因聖靈而有的義。(啟十九章八節)基督自己也成了我們的義。(林前一章三十節)我們是穿上基督的,是非常的美麗的,所繡上的,有藍色,屬天的;紫色,作王的;紅色,十字架流血的根基。哦!在我們身上,有十字架的工作,有各種屬天的情形,並有作王的生命。我們知道幔子是在聖殿裡的,所以這是在神面前的美麗,這就是在基督裡的光景。

  下面說:「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曬」字是「看」字,「輕」字沒有,只有「看」。所以可譯作:「因為日頭把我看見了,因我是黑的,不要看我。」她怎樣知道自己是黑的呢?因為太陽光照了她。光一照,黑就顯出來。什麼時候我們看見自己的污穢罪惡呢?是神用光來照我們的時候。在光之下,罪就要顯明出來。她是經歷過內室啟示的人,所以對於己的認識,是非常清楚的。她已經看見在她的裡面,沒有一點是好的,都是黑的。這裡的日光,不止是照,並且也是對付。受神的對付。許多出於神的光照或啟示,就是對付。當我們一天 過一天,在神的光中,得神的光照越多,也就認識自己越清楚。受神的對付越多,你就要發現你從來沒有看見過的罪,從來所不知道的黑。如果這一間房子,沒有光,就桌子椅子都看不見。若有最強的光,就是頂小的針,也要看見。光的用處,是顯明。顯明的結果,是看見自己的黑。既然是黑的,就說是黑的,並不遮掩。但不願意別人注意她在亞當裡的東西,所以說不要看我。

  下面就說到關於工作的事了:「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她先得了主特別的啟示,就是內室裡面的啟示。後來她就認識自己是什麼種的光景。現在她才看見她工作的不對。她作工是因著人的吩咐。她作工沒有奉主的差遣。是她同母的弟兄向她發怒,使她作的。葡萄園是弟兄要她管的。不是神命她管的。誰是同母的弟兄呢?加拉太書說「我們的母親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意思就是說,我們是蒙恩作神的兒女的,如同以撒一樣,是因著應許作神的兒女的。神的兒女,當然是我的弟兄。向我發怒,對我不客氣,要我做我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要我看守他們的葡萄園。這裡的葡萄園,是多數的。底下的葡萄園,是單數的。所以在這裡不得不稍微提一提教會的道理。什麼是多數的葡萄園呢?就是人意的組織,不是按著神的心意而設立的。那些組織,有的是屬保羅的,有的是屬彼得的,有的是屬亞波羅的,各色各樣的宗派,不下有一千三百多個。他們有特別的信條,(就是在全部聖經之外之信條,)有特別的交通,(就是不能包括中外古今所有的一切得救的人,)還有特別的名稱(就是主名之外之名)。有那麼多的葡萄園,書拉密女,是一個真心愛主的人,也曾看守過這些。她不是沒有自己的葡萄園。真正的教會,是單個的,雖然可以因著地方而分作千萬的聚會所,而交通卻只有一個。但是她沒有看守她自己的那一個。她聽從人的吩咐,過於神的差遣。她現在才知道她所站的教會的地位錯了。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的,所以她的心發出底下的呼求:

  「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她要找主在那?,要知道主親手所牧放的羊在那?,她知道她工作的虛空,曉得現在所站的地位不對。因此,她就有一個呼求,羨慕看到主自己工作的場所。願意看見主自己牧養的群羊,所以她說:「我心所愛的阿」「愛」是動詞。你是我心所愛的,求你自己來指示我,告訴我一件事,就是你自己牧羊的地方在那?。你所在的地方我要去,你所站的地位我要站。我現在不過在你同伴的旁邊。雖然是同伴,但不是你自己。雖然不敵擋你的就是你的朋友,但是站在你同伴的旁邊,總覺得害羞。所以我要知道你牧羊的地方。牧羊該譯做餵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歇臥,」或做「安息。」這一個安息,是一個完全的安息。聖經說:「義人的道路,像黎明太陽,越照越亮,直到正午。」正午是最光明的,是光最完全的時候。所以晌午的安息,是完全的安息。也惟獨主自己所帶領的羊群,纔能得著完全的安息。從前所注重的,是工作。現在所尋求的,是餵養和安息。先是工作的問題。現在是生命長進的問題。她已經看見從前工作的空虛,她知道生命的餵養,是比工作更緊要的。所以現在的追求是餵養和安息了。究竟我們得著了完全的安息嗎?一件事是事實。凡在基督之外,另有所追求的。就不能得完全的安息,完全的安息,是絕對在基督?的。

  她說:「我何必在你們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這女已經被主吸引到了一個地步,覺得在主同伴(不是仇敵)的羊群旁,也覺得羞恥,蒙臉是一種害羞的表示。你記得利百加遠遠看見以撒在路上來迎接她的時候,她就將帕子蒙著臉。「蒙臉」還可譯作「飄泊」,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她雖然站在主友人的羊群旁邊,但好像一個飄流無定,流離失所的人,她沒有安息,她必須找到主自己的所在。

  下面是主的回答,告訴她如何纔能找到主的所在。「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人帳棚的旁邊。」「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這是主回答的話。噯,弟兄姊妹們,我們真要感謝讚美主!書拉密女豈不是怕人看她嗎?怕人看見她的黑。但是這裡主怎麼說呢?是說你這女子中極醜陋的嗎?哦!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主沒有看見基達的帳棚,主只看見所羅門的幔子。是極美麗的,誰是女子中極美麗的呢?充滿基督生命的人,纔是主所看為極美麗的,讚美主!祂沒有在亞當?看我們,祂在基督?看我們。

  「你若不知道,」你是該知道的,你為什麼不知道呢?好像有點怪她。如果你真的不知道,現在有辦法,你只要跟隨羊群的腳蹤去好了。哦!羊群所走的道路,是有腳蹤的,是有影跡的。感謝主!因為主曾為我們留下祂的腳蹤。就是在彼得前書二章二十一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主是帶領羊的好牧人。他在前頭走,羊在後頭跟。主的腳跟到那?,羊的腳蹤也到那?。彼得特別告訴我們,主是受過苦的。所以如果我們跟隨羊群的腳蹤去,那一條路就必定是十字架的道路,損失的道路,倒楣的道路,喫虧的道路。主走過這條路,跟著祂的羊群也走過。你若要跟祂,就必定是這一條路,但是這路是窄的.找到的的人也少。雖然少,但有辦法找,只要跟著羊群的腳蹤去好了。那末誰是跟主的羊呢?彼得是跟過主的羊,保羅也跟過主,馬丁路德,戴德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你去看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活,你就能認識他們的腳蹤,也就知道這就是主的腳蹤。弟兄姊妹們,你找到了沒?感謝神,羊群是有腳蹤的。雖然這是一條流汗,流淚,流血的道路,可是結果就是榮耀和寶座,請你不要灰心!

  「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主是牧長,是大牧人,在主之下,受主的分派的,有許多的小牧者。每一個小牧人,也牧養著一班的山羊羔。這女子是小牧人中之一,也有一群山羊羔。現在可以將你的山羊羔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就是你在那麼多的牧人中間,也有你的一個位置。也可以一同餵養的小羊,就是比她更幼稚的信徒。所以在這麼多的帳棚旁邊,,也可以有你的帳棚。帳棚的生活,是帶著寄居的性質的。所以在這?,我們不過是客旅。她一面追求走十字架的道路,一面過寄居的生活,同時還該看顧她手下的山羊羔。願神祝福祂的話。

 

星期二, 6月 06, 2006

讀 經 漫 談 - 李淵如




自信主直到今日,匆匆的八年了。波浪式的靈程,不能說沒有走過,但對於讀經,則無間於寒暑。這似乎是良好的習慣,而我的經歷,卻是生命的關係。喜閱書是我的素性,但我的書桌上,常常有天然的淘汰,就是我愛看的書,自然的挪開了,我愛讀的聖經,偶爾不在,就非找來放在我眼前不可。有時旅行在外,行李可委之於人,任其代拿代搬,聖經則非自己拿著不可,因為想萬一失去了行李,好在我手中還有聖經。

  由少讀而多讀,由多讀而少讀,這樣變化有多少次,這是因為聽了人說多讀就多讀,人說少讀就少讀。少讀多讀,都曾得益處,都曾感難處。近兩年來,在經歷中,明白至少每日當有一次像慕勒先生每日用祈禱默思的工夫去讀經。─廣西梧州宣道書局有先養心靈論的小冊,就是翻譯慕勒先生每日讀經法。福建福音書局的復興報第八冊,也譯了這一段事─只是還未能像莫勒那樣的祈禱默思!近來又覺悟了,該當如何的努力呢?

  不學無術的我,在聖經上毫無根柢的我,對於聖經,頗有求知的心。起頭兩年,每逢字面不懂的,喜歡問人,人一說就信。後來發生了疑點,因為偶然遇到幾處,似乎與某人所解的不合;某人與某人所解,又彼此各異,我到底依從何說呢?那時我心裡還有一個可笑的問題,就是「聖經是聖靈默示人寫的;某某,又都是有聖靈的,為什麼幾方面不協和呢?」後來,我明白這問題的答案,有一位信徒也是這樣向我說,就是:「聖靈不能將解經的恩賜,只賜給一人。也不敢說,只有一個人的解說,是絲毫沒有錯誤的。若有錯誤,是發生在人這一方面,不是由於聖靈。」從此我也定了主意:(1)不輕易地以人言為憑,總要用經上的話去對照他。那一天發現一節可以攻破那理由的,那斷案就不能成立。(2)果然是理由充足了,我自己尚未經歷時,我還要謹慎些必須釋然於心始可。縱然各方面解得好,我還未了解,只好當它是懸案(這不是說不信聖經上的話)(3)對於幾個不同的解釋,都是引聖經為憑的,我查考那一個理由,近乎我的經歷,也是我能明瞭的,我就列在我的研究中,我不表決我是信那一個。(4)不是抱定了自己的斷案,去在聖經裡找證據,乃是要查聖經各卷所表顯的自然的斷語。(5)當敬重名人的解釋,然而亦當慎查名人的解釋。因為名人之名,可以左右人心,萬一名人有一點的偏解,我也就隨之偏解了。教會之分宗派,這未必不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聖經中的家譜與年錄,我讀時總有非常的興趣。在一個暑假內,差不多的時間,是用在讀家譜與年錄上了。我不是要學甚麼考據。不過讀到家譜,總叫我因著那樣的記載,愈發生敬畏與尊重的心。讀到年錄,可以解決同是若干年月內的事,而記載不同的緣故;又因同是一時代的人,對主有如此如彼的態度,而得靈性上的教訓。將各處的家譜與年錄綜合以觀,其表面往往有所不同,因這不同所顯出的靈意,真不能不讚美聖靈默示的奇妙!(抄寫之誤不在此例。)

  因為自己要求明白聖經,曾寫信詢某信徒以查經之法?他舉了幾個例示我,但他有更重警勉我的話說:「讀經當是為生命,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他那些查經的舉例,我都忘了─底子也許存在那裡。若得他本人的同意,下期或可發表。─他這警勉的話,卻使我牢牢記住了。所以為我的生命的養育,隨時只求其自然的靈性教益,縱不能解,就不求甚解。因著為別人的益處,還須用心查考,但不是為的有了知識,就可以誇耀。

  當「按著正意,分解真理。」這樣的分解真理,有時自然要指明他們的時期性質,是對誰說,誰當遵守。前一時期的事,可以使後一時期的人得教訓。我從全聖經的各時期,都得教訓,然而我自己所處的時期的教訓,則看其是特別為我的。譬如「主日」,我並不以律法的態度去守,我卻十分甘心樂意的,以此日獻主作特別紀念主之日。出埃及二十章八節的「當記念安息日」,視為守主日的背景,未始不可;若拿它來註釋「守主日」,即是代替「守安息日」,那是把我這作恩典時代兒女的,降回到律法時代作百姓了。多少傳道人本著出埃及二十章八節的話,責備人「不守安息日」,那與使徒行傳十五章一至七節的辯論有什麼分別?新舊約全本聖經我都信,惟這不按正意的分解,我不能信。在這一點上不分清,那麼舊約上的許多條例,到底我當如何呢?

  從許多事實上都可得靈意,惟偏重靈意,即抹煞事實的解經,無論如何,我信不下去。譬如受洗與擘餅,都是有很深的靈意的,然事實又豈可忽略?不然,「藉著洗禮歸入死……」的「藉著」,羅六4「你們應當如此行」,「要如此行」,林前十一章2425節的話,將作何解呢?有的是用形式暗式教訓的,又不能拘於形式而忽略了主要的教訓。例如:約十三章主為門徒洗腳的事,細考上下文,是教訓門徒彼此的謙卑服侍。果然真的有洗腳之必要時,未始不可以洗腳,不過這洗腳,並不是命定的一種儀式。

  雖不必用邏輯學的法子來解經,但聖經之自然的協和,並不背乎此例。用邏輯的法子,有時可以證明解釋者的錯誤,及譯本的不合。例如有的人說:「以諾摩西以利亞等人,是早已復活改變的了;啟示錄十一章之兩傳道人,總是此三人中之二人。」在此當分別此三人是否已如林前十五章所說的改變與復活?若是,按此處所說復活與改變,是不能再死的,啟示錄所說二傳道人是必須被殺的,則當然不是此三人中之二人。除非說此三人的復活與被提,並不是林前十五章所說的方講得過去。又如行傳十五章十七節「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一句,成寄歸先生告訴我,「就是」二字,當譯作「以及」。用邏輯的法子來試驗,這話是不錯的。餘剩的人,是指猶太人的,─以賽亞書極多如此的說法─不是指外邦人的。譯「以及」二字,是猶太人同外邦人,譯「就是」二字,豈非說:「猶太人就是外邦麼?」

  每一段聖經,自然在本段裡有它的正解,須注意上下文。然有許多的地方,須比較他處,方能得正確的解釋。只講那一段,固然是有條理,參以他處,就大謬而特謬了。今年復活節時,某神學教授講復活的道理,題目是「三天」。分段是:「第一天被釘,第二天埋葬,第三天復活。」本來只按著「第三日復活」這句話去解,不能肯定說是埋葬了三日三夜以後的第三天。但一參考太十二章四十節,「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的話,就可證其必是埋葬三日三夜以後的第三天了。教會每年總在禮拜五紀念主的受難,豈非亦是因錯解了這第三天呢?我們不能隨著遺傳的錯誤去強解聖經,總應當按聖經實在的表示,更正教會的謬誤才是。

  讀經是應當在聖經的範圍裡默思而推理的。並非是要恃自己的腦想,推出些新穎的解釋來,乃是將自己獻給神,讓聖靈來啟發我的理性。不如此,不是泛無所得,就是易為遺傳的解說所誤。例如馬太二章的博士拜主,我總是聽人說是在伯利恆。有一天我給一個人問呆了,因她要我說出憑據與理由來。後來她仔細的解釋,我方才恍然大悟。有一次高師竹牧師問我路加十六章財主和拉撒路故事,到底要緊的教訓是甚麼?我也給他問呆了。他說:「多少人講這段故事,總說財主因為不憐憫人,所以在陰間受苦。但按亞伯拉罕所說,他是在生前享過福。他若是一個慳吝不仁的富人,人又怎麼把拉撒路放在財主的門口呢?可見以財主不肯作好事而下陰間為正意的解說,是靠不住的。」我想因不默思而錯解的地方,不知有多少呢。

  除了原本以外,英文本的聖經,並不可以為藍本。不過通英文,在文法上,文字上都比中文本要清楚些。參考英文的書籍,雖然不明白原文,然可以因英文的引註而明瞭。類如創世記一章的「造」,有「創造」「修造」的分別;馬太十六章所說的「磐石」,有指彼得和基督的分別;彼後一章的「私意」,不是指著人的私意,乃是指預言的本身而言。(以它的代名詞,是中性名詞。)這些,若不是因著英文,或原文,很不容易明瞭的。不明瞭,就要發生許多難解或強解。我是不懂英文的,所以我必須參考人的著作,並請教懂英文的人。感謝神!許多信徒,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只憑著英文或西國信徒的口述,我不敢盡言都信。聖靈的恩賜,不是厚於西人而薄於華人的。有時候西國信徒一種淺近的強解,有許多我信不下去呢。

  互有關係的經文,其解釋一發現衝突,必有一方面可以斷定它是錯了。例如:林前三章十三至十五節,明說信徒工程的審判。結果有得賞與不得賞的分別,沒有得救與不得救的分別。那麼馬太二十五章十四至三十節的與僕人算賬,是算工作的賬,末一節的解釋,按林前三章的理,是一種使之慚愧的懲罰而已,若說是滅亡,就是自相矛盾了。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星期五, 6月 02, 2006

尼希米記概要 - 達秘原著 江守道譯

第一章

尼希米記不用詳細解說: 但是它的含意卻非常深刻。在神用忍耐恩慈對待祂所揀選之耶路撒冷的歷史上,它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

在以斯拉記裡,我們已經見到聖殿的重建,及律法的重立在百姓中間。他們再一次離絕外邦人,將自己分別出來歸向神。

在尼希米記內,我們看見耶路撒冷的城牆重新修造起來,同時所謂的民政,也在外邦的控制下,得以恢復。

第二章

因著恩典,信心,豎起了祭壇,外邦人絕對無份,除非自願前來敬拜;然而在城市重修之時,外邦所設立的省長卻站在顯要地位,神摸著外邦人的心,叫他們恩待祂的百姓。我們看見尼希米的心怎樣被百姓的苦難深深感動,這是神的恩典的寶貴標記。使尼希米有這種感覺的神;也同時傾向王的心,允准他為百姓和耶路撒冷所求的一切好處。我們也看見在尼希米裡面有一顆心,一直是向著神的,從神支取力量,勝過最大攔阻。

尼希米為百姓求好處,並不在一個顯赫的時代,好像祗須一絲信心,就會激發肉體的能力,攙入它的光芒。這是一個要求堅忍的時候,這種堅忍不拔是從一分關心神的百姓而產生的.因為知道他們的確是神的子民;為這緣故,雖然受到藐視,乍看工作也極渺小,其實仍不失為神的工作,猶能百折不回,完成目的;雖在敵人仇視反對之下,同伴的心又發生搖動,依舊再接再厲。毫不喪膽,專心工作,挫折敵人所有陰謀,避免一切陷阱;神實在眷顧凡信靠祂的人。

尼希米還有一點美麗的品德,即他雖居於高位,心裡熟悉工作詳情,而且十分關懷百姓,要他們走正直的道路。

在這種忠誠表演中間,我們仍能察見外邦勢力控制了整個局面。尼希米的回來,甚至他的行動,都受這種勢力的影響,在此不只看見有信心的行為,同時還有一個保護的權力。(比較拉八章廿二節及尼二章七至九節)雖然如此,以色列人還能小心離絕一切非猶太的東西。(三章廿節,七章六十五節,九章二節,十章卅節,十三章一、三、廿九、卅節。)

第三至第六章

這裡歷史所給我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當神有所舉動的時候,一切有關的人物都充滿信心。耶路撒冷荒涼已久,現在猶太人樂意建造。重重艱困使猶太人灰心,然而堅忍不拔的心志也因此激發。真實的信心常帶著這種堅忍的態度;外面的情形無論怎樣微弱,信心認清這是神的工作,所以全力以赴。尼希米的活力感動了百姓的心,他們準備一面作工,一面爭戰。信心在人心裡印證神和祂的百姓是聯結的。這個成了忠誠的根源。

讓我們這樣說,當日子艱難的時候,信心實在並不顯在偉大的成效上,而顯在愛慕神的工作,縱使那工作十分微小。信心也顯於堅忍不拔的心志。無論光景怎樣軟弱,艱難如何眾多,仍能奮鬥到底;因為信心所注意的,乃是神的城池和神的工作,這些從來不因環境的殊異而變更價值。

第七章

神祝福了尼希米的忠信和勞苦,城牆重新環繞著耶路撒冷。這件事雖遠不如神的壇保衛神的城那樣動情,因為那是見證神的同在及百姓的信心,但仍不失為神的信實和恩慈的確據。雖則神在外表上重新建立他們,神卻沒有收回祂向著百姓和城邑所宣告的審判。重修城牆的,乃是外邦君王所設立的省長,修造的目的,在於百姓的安全。凡心裡正直的人必須如此承認。修牆的工作終告完成。(九章卅七節)神仍舊施福於他們。尼希米再一次數點百姓,按照第一次上來之人的家譜計算,因為已經隔了相當長久的日子。百姓重新分配,住在自己的城裡。

第八章

律法恢復了它的權威。這固然是因著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緣故,但亦是因著百姓自己的請求,因為神已經預備好他們的心。到了七月初一日,神使他們聚集在一起,百姓縱然迷惘無知,這日子實在就是神的吹角節。百姓在月朔聚集,表明恩典再度出現,雲霧無論怎樣掩蔽它微弱的光芒,新月究竟已經現出。百姓的心被律法書上的話所打動,他們都哭了,但是尼希米和以斯拉吩咐他們要歡樂,因為這日是聖日。這些神人的話是不錯的,神既已復興祂的百姓,他們理當喜樂感謝。

次日,他們繼續查考聖書,見律法上寫著,以色列人應當在同月十五日守節。當教會受神管教,回到神面前的時候,往往重新記起長久遺忘的命令。隨著這些命令的遵守,跟進了所應許的祝福。自從約書亞的日子,百姓沒有遵行律法書上這些命令。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功課。百姓大大喜樂,守住棚節。(附註:住棚節乃是慶祝他們經過曠野,得到安息和應許之地。搭棚表示他們曾為客旅,居住帳棚內。)這件事表明神怎樣眷愛歸回的百姓。不錯,這不過是局部歸回,而且不久重被厚雲遮蔽。(甚至它所帶入的惟一希望,亦因棄絕彌賽亞而完全消逝,彌賽亞應當為王。)但它的含意卻甚是深長。這是恩典的初熟果子,遙指將來的恢復,那時以色列的心要歸向基督,他們要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他們的喜樂是真誠無偽的,可是一切未臻完善。第十天所象徵的,未獲應驗,因以色列尚未同那個贖罪的死發生關係。他們的歡樂雖甚適宜,惜如曇花一現而已。

第九、十章

在廿四日,百姓聚集自卑在神面前,並與一切外邦人離絕。他們從應許亞伯拉罕的福份開始,數算述說神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同時也承認他們怎樣多次不順服,得罪了神。他們顯出真心誠意的悔改,毫不掩飾他們的光景。(九章卅六、卅七節)決意遵守律法(第十章),離絕一切當地的人,忠心執行神殿裡所該有的一切事奉。

這裡給我們看見,他們所站的特殊立場。他們追念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承認百姓是憑著這應許進入迦南的,後來卻多次跌倒,他們一面承認神的良善寬容了他們,一面又將自己重新放在律法之下。他們的目光不能超脫一個有條件摩西式的恢復,他們的喜樂或是盼望並不根據於彌賽亞或新約。他們現在是而且繼續是伏在外邦的轄制下。

這是以色列的光景,直到彌賽亞在神的慈悲中臨到他們中間。彌賽亞能把他們從這種情形裡拯救出來,將他們聚集在祂的翅膀底下;祇是他們不願意。

第十一章

尼希米記將這種光景和盤托出。乃是王為歌唱的出命令,每日供給他們一定的糧;有一個猶太人輔助王,辦理百姓的事。(十一章廿三、廿四節)

第十二、三章

我們已經看見,歡樂是百姓所當得的分。這種喜樂乃是因認識神而有的,因為神保守了百姓,又祝福了他們。但是百姓中的官長立刻復萌故態,背叛了神。尼希米不在的時候,從前收藏供物的屋子竟給多比雅居住;多比雅乃神百姓的世仇,為人十分狡猾,然而在行奉獻耶路撒冷城牆之禮的時候,因著百姓的歡樂和尼希米的忠信,他們被帶回神的話語;以色列再一次與一切閑雜人絕交,多比雅的家具都從殿內為他預備的屋裡拋出來。安息日的條例重新實施。凡娶了外邦女子為妻的,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外邦的話,一半是猶大的話,這些人都被咒詛,受申斥,經管教。百姓重新得到潔淨,各種班次都按照律法所規定的重予設立,作者就在這個主要的概念中結束了他的記載。

以上所述,給我們知道本書的大原則。

這裡還要加上幾點:

尼希米記將以色列人,或者更準確的說,將猶太人放在一種特殊的情形中,他們在那裡守住這個地位,直到彌賽亞降臨。他們一面離絕列邦,忠心遵守律法,但是已經喪失神百姓古有的權利;另一面他們雖在外邦轄制之下,仍能將神的物歸給神,可惜已經失去他們從前在殿內所享受之神的同在。最後,他們必須將該撒的物歸給該撒。當立約的使者,就是那位能潔淨聖殿恢復榮耀的神子降臨之時,他們竟然不接待祂。因此繼續留在壓制之下,自食厭棄彌賽亞的惡果。這就是他們的光景

尼希米記的重要性就是在此。尼希米用信心來把握那些關乎神的政治的應許,例如在利未記廿六章所記載的。可惜他的信心不能更進一步(參閱第一章)。這個信心誠然帶進祝福,成神的旨意;但終究將以色列撇在原處,我們不見那句寶貴的話語「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尼希米的信心不夠高昇超脫,他自己是外邦的僕人,他處處承認他們。那種高超的信心卻是與祭壇和聖殿聯結的;在彼耶和華乃是一切,外邦人毫無地位,無非仇敵而己。(拉三、四章)

猶太人的光景雖因神施恩的手給他們即時的祝福而大大改善,但尼希米記並無豫言的前途,它缺少信心的指望。(附註:人若沒有信心,內心又遠離神,缺乏恩典,他們在律法上的精確不過造成狹窄心地和假冒為善。因為拘謹並非就是正直。)猶太人仍舊是羅阿米,並非我民。坐在基路伯中間的神沒有和他們同在,也不能與他們同在,因為神已轉移寶座到外邦中間。我所說的,乃是祂在殿裡的同在,這殿是祂榮耀的居所。他們被放在祝福和責任底下,等候彌賽亞降臨,來試驗萬事,結果發現一所空屋,打掃乾淨,修飾好了,污鬼已經離去,裡面依然空閒。污鬼要回來,另帶比自己更惡的鬼來。基督既被棄絕,這可憐的百姓將要接待敵基督。然而這事要等到基督降臨之後,纔顯明出來。

在尼希米記裡,百姓被置於祝福中,撒迦利亞和哈該的預言,乃與所羅巴伯的工作發生聯系,與尼希米的工作並不相連。他們指向那個單純的信心,豎起祭壇作祝福平安的根源。那裡(亞一章十六節)耶和華能說祂已回到耶路撒冷,仍舊施下憐憫,但是要在「顯出榮耀之後」,祂纔來住在那裡(二章八至十三章)豫言中間用祝福來激勵他們,應許他們基督要來,且在未來的日子耶和華的同在要向他們顯現。第八章把兩件事併提,鼓勵百姓行走正直的道路;然而那裡的話也夠清楚的指示我們,事情的發生要等到時代的末了。基督被棄絕(十一章)造成將要臨到他們的審判,同時更奇妙地造成恩典的作為,就是憑藉這位被棄絕之彌賽亞的能力,挽救百姓從罪惡的毀滅中出來。

瑪拉基發言在後,他指明並申斥那些蒙福局部恢復後所侵入的罪惡,同時也宣告耶和華將在審判中降臨。

此外還要補充一點,即無論在撒迦利亞書內或哈該書內,主沒有稱百姓為我的子民,雖曾預言將來在末後的日子,當基督建立祂榮耀的時候,百姓要被稱為神的子民,但在何西阿書上所宣佈的審判卻從未收回,你找不到一句話來反駁這點。

總之,尼希米記給我們看見,猶太人雖在表面上得到局部的恢復,然而無神的寶座,也無大衛的寶座,他們等待彌賽亞顯現,來尋找恩典的義果。簡而言之,他們的恢復,使彌賽亞能向他們顯現,百姓暫被帶回聖地,歸向了神,但他們仍在外邦政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