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30, 2005

我的感恩見證 - 陳終道

(編者按:陳終道牧師於一九九五年初心臟病發,心臟重要部位損壞三分之二,出院後身體一直很虛弱。然而靠著神的恩典,他仍在病榻繼續寫作,本文即節錄自他在最新著作《直到地極--使徒行傳講義》一書序言,以饗讀者。)


《直到地極--使徒行傳講義》之完成,實在是神的奇恩大愛。筆者從未如此深切體會到,神的恩如此在軟弱人身上顯得夠用的應許。在拙作《天國君王--馬太福音講義》和《萬王之王--啟示錄講義》出版後,即有意寫使徒行傳的講義。但九五年初(農曆除夕夜),心臟病猝發,遠較前兩次嚴重,心臟重要部位損壞三分之二。在深切治療室靠心肺機呼吸共二十五日,群醫束手無策,幾度向家人解釋已盡全力,準備撤除心肺呼吸機,並提供會客室供家人親友輪流見最後一面。但家人堅持繼續用心肺機,遠方專家也致電詢問病情,親友中也有醫生、護士,都認為已無可救治。我的全身肌肉灰白,冰冷而無彈性,僅憑心肺機維持呼吸。專家們也認為縱使救活,可能成為家人負累,不能正常生活。但因各地肢體代禱,家人及教會兄姊也不願放棄救治,醫生迫不得已兩次囑護士在我耳邊大聲說出我的病情,希望我自己表示生死之意願。但我完全聽不到他們所說的,當然也不會表示了!


出院不久,有人問我病危時有否看見大光,我說沒有,但在最後一次彌留之間,我看見似有一匹長布從上下垂,走近觀看,原來是電腦稿的長紙,垂到滿地。我忽然醒悟過來,心?向神禱告說:「主啊!?若要僕人繼續用文字事奉?,求主顯出?的作為;不然,早日接僕人回去。」就這樣心中相信神自有安排,那時忽覺呼吸較為容易,有人為我吸取不斷湧上來的痰,漸覺清醒。我近些年來已有幾次在全身麻醉後,眼睛會看見幻象的經驗,那是注射嗎啡類麻醉藥後的現象。但對於這一現象我的印象深刻,清楚知道不是一般潛意識之幻覺。到寫這篇感恩見證時,就更確定了!


住院四十四日後,由救護車送回家中,還未能自己上床、下床,每天用學行架學行,右手還拿不起金屬茶匙,要用塑膠匙慢慢飲食。第三周,由家人用輪椅送入書房,無力執筆,只有很短時間有足夠精神去閱讀。我決定開始本講義的寫作,我既然活了,就該寫了。我既不知道能活多久,就必須用現有的每一天。豈知執筆無力,勉強回了一封由台灣來的信,便先開始閱讀我在病中請陳姊妹為我整理的使徒行傳查經的錄音稿。經過約兩個月才讀完六次的錄音稿,但決定該錄音稿不合用,因當中有太多針對本地教會需要而加插的事例。


大約第三個月,我開始本講義之寫作。那時雙肩痛楚難當(在住院時曾有一段日子醫生找不出我發高燒的原因,又不敢隨便用藥,只好用冷氣和風扇使體溫降低),每日嚴重咳嗽,不停地吐痰。延續至九六年冬,又因皮膚對一種貼在上半身的血管藥敏感,全身癢得難當。精神持久力很短,血壓反常的低,易感呼吸困難。我在這種情形下,可說完全沒有寫作條件。但除了不能起床(有時血壓低至46/78上下),每日仍可多次執筆,多次休息,很緩慢地繼續下去。多年來,主教導我學會把研讀聖經和不斷心中向神切切禱告合在一起,又把心得寫下。本講義能以寫成,這是原因之一。這樣寫常感自己有受益而喜樂。


我不是意志堅強或信心充足的人。有人說你多次衝過死亡邊緣,因你求生意志強,有信心。其實我大部分時間昏迷,根本不會用意志,且沒有一定要活下去,還是到主那?的意念;出院後也不知道能活多久。這次死?復生,是因主內眾兄姊的信心和代禱。但正因不知自己能否活到明天,反使我盡力用我的今天。所以本講義之寫作,初時不敢用詳解寫法,僅每章分段解釋,希望趁活著寫完全書。在寫作期間,我把五十年前學過的一首佈道短詩「何必再遲延」另填詞為「何不趁今天?何不趁今天?若不趁今天,不再有今天!:::」我在心中不斷唱著。但使我身心不斷得力的,是天天體驗那寶貴的金句:「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


在全書完稿時,我試把電腦中的若干章稿紙垂下,就像我在兩年前病中所見的,證明神真是可信可靠的。我曾多年期望可以專心用文字事奉祂,但總有種種原因,不能不同時擔負教導、牧養、領會、主編等類崗位。想不到現在神用自己的方法,使我成為只可以躲在家中寫字的人!恩長紙短,何以言盡?惟有借用舊約先知的話,略為表達神在已往多年中,怎樣用慈繩愛索,引領我在各種困境中看出祂的同在,吸引我向前行!
「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何十一4)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0-21)


     

星期四, 4月 28, 2005

對 工 人 的 建 議 - 賓路易師母

「神的同工」(林前三9)

「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儆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來十三17)


   一、要在信徒自己的水準上與他們交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看一切的難處。(林 前九22「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 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要體恤他們(彼前三8「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 謙卑的心。」),但要溫和地把他們的看法從人的方面引領到屬神的方面。

   要鼓勵他們不要使其沮喪(帖前二11「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 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五14「……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 弱的人……。」)

   常常教導他們明白,信徒的平安的根基是基督寶血,而不是他們的感覺和經歷。

   二、要成為指引信徒到基督面前的一個「聲音」。

   樂意從人眼前消失並且被遺忘,不要使自己心思停留「被主使用」的榮譽上。(參 林後十二15「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 得你們的愛嗎。」約一37「兩個門徒聽見祂的話,就跟從了耶穌。」約三26∣30 「就來見約翰說,……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遣在祂前面的,……祂必興旺,我 必衰微。」)

   三、要懼怕在信徒身上留下你的幫助之屬人的印象,因為這印象必須消失。要羨慕 只作聖靈能自由作工的器皿。(西一29「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面運用的大 能,盡心竭力。」)

   四、尋求得著恩典能辨明神在信徒身上的工作,如此就能與神同工,能在神的「長 久忍耐」中與神一同等候,為神等候。(雅五7「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 …」)。要害怕把信徒推動超過他們的度量,以致攔阻神在他們身上的工作。(參 賽四十二3、4「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祂不灰心也不喪膽……。」林後六1「我 們與神同工的。……」)祈求得著屬天的智慧能明白信徒正在經歷的「恩典」,以 致你能夠帶他前進到另一個階段。絕不要因為信徒沒有立即「明白」所有的經歷而 責備他。神是以細心及「誘導」祂的兒女,而非強逼他們前進。(伯三十六16「神 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參約十六12「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 們現在擔當不了。」林前三2「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 就是如今還是不能。」)

   五、迫切尋求明白「耶穌的沉默」,並且絕不議論信徒屬靈的「長進」。「量度的 杖」是為我們自己(也按我們的度量),不是為別人(林後十12∣17)。竭力栽培 在聖靈?的合一,不要長存「紛爭」,對於論斷你的人,要把神的愛澆灌在他身上。 要求別人的益處(羅十五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熱切禱告,不像基督樣式的言語都不要說。(彼前四8「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 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六、尋求顯出謙卑的心,使你容易站在最低微的地位。0.(腓二3「凡事不可結黨,不 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絕不辯論及進入 「戲謔性爭端」的討論。(提後二23「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 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注意提摩太前書第六章四節對於有病態人症狀的描述, 如此你就可以不「傳辯論,而是在敬虔的建造。」(提前一4「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 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

   七、不要在任何事上獨斷,寧可凡事多少存「質疑」,也不要急於強迫別人行走在 你的亮光中。(注意林前七17「只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 帶領信徒考查神的話來明白聖靈對他們的指示。神必教導誠實的信徒。神是信任誠 心遵行神旨意的人。(參羅十四1「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八、尋求保持與神不斷地交通,如此你可以讓神生命不斷地流入,使得以往對神真 理的認識可以復甦。有亮光卻缺乏生命,這就是我們的危險。見證必須是自己所經 歷的,而不是一種想法,這樣的見證,聖靈必同作見證(約十五26、27「真理的聖 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聖經中的字句不僅是存寄在人的思維中,而是 進入心中並發芽生長進入永生。(林後三6「……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 活。」)

   九、若是我們以上週的經歷來教導別人,沒有今天神新鮮生命的流通,我們必成為 「響的鈸」,成為虛空及無力。若我們直接從永活的主支取,祂必使用我們的才幹, 以往的經歷及知識。若我們依靠以往經歷和知識而不是神,那麼在我們使用它們時 結果是截然不同(參利二十六10「你們要吃陳糧,又因新糧挪開陳糧。」)

   十、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器皿」,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支持」別人。我們不要依 附「一些觀點」,或是為神爭戰。最好不說「我以為」或「這是我的看法」,免得 我們介入神和別人之間,所以最好說「經上如此說」,並且安靜交給神去處理。 (參看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七章十六、十七節的態度。「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 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是出於神, 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

   十一、內外的生活必須配合。若是專注於「神深奧的事」,忽略了實際的責任及拯 救靈魂就不智了。別人有權利藉著我們的「實際」來量度我們的「靈性」(參看林 前二10「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 透了。」弗四1「……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帖前二12「要叫 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林後六4∣9「反倒在各樣的事上 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 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彼前二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 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 耀給神。」)

   十二、要以竭力追求認識神,及明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面生命之最深的意義,為 最主要的事。要忘記一切貪求的情緒上的經歷和「顯現」。(參看腓三10、13、14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我 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從上 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你要不斷地站在過去及現在的地位上,就是「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加二20), 每一刻均在寶血之潔淨下,「倒要像從死?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 義的器具獻給神。」(羅六13)

星期三, 4月 27, 2005

工作的再思 - 英文版

Cephas 弟兄希望我貼上的工作的再思英文版:

Concerning Our Missions (THE NORMAL CHRISTIAN CHURCH LIFE):

http://www.ministrybooks.org/books.asp?id=664&chapterid=0§ionid=1&pageid=1

How to Study Scripture - C.H. Mackintosh

Please click on the "C.H. Mackintosh" above for the biography of C. H. Mackintosh:


It is a very difficult for anyone to attempt to prescribe for another the proper method of studying Scripture. The infinite depths of Holy Scripture, like the exhaustless resources that are in God and the moral glories of the Person of Christ, are only unfolded to faith and need. This makes it so very simple. It is not cleverness or intellectual power we need, but the simplicity of a little child. The One who composed the Holy Scriptures must open our understandings to receive their precious teaching. And He will do so, if only we wait on Him in real earnestness of heart.

We must never lose sight of the weighty fact that it is as we act on what we know that our knowledge shall increase. It will never do to sit down like a bookworm to read the Bible. We may fill our intellect with biblical knowledge, we may have the doctrines of the Bible and the letter of Scripture at our finger-tips without one particle of unction or spiritual power. We must go to Scripture as a thirsty man goes to a well; as a hungry man goes to a meal; as a mariner goes to a chart. We must go to it because we cannot do without it. We go, not merely to study, but to feed. The instincts of the divine nature lead us to the Word of God as the newborn babe desires the milk by which he is to grow. It is by feeding on the Word that the new man grows.

Hence we may see how very real and practical is this question of how to study Scripture. It is intimately connected with our entire moral and spiritual condition, our daily walk, our actual habits and ways. God has given us His Word to form our character, to govern our conduct and shape our course. Therefore, if the Word has not a formative influence and a governing power over us, it is the height of folly to think of storing up a quantity of scriptural knowledge in the intellect. It can only puff us up and deceive us. It is a most dangerous thing to traffic in unfelt truth; it brings on a heartless indifference, levity of spirit, insensibility of conscience, which is appalling to people of serious piety. There is nothing that tends so to throw us completely into the hands of the enemy as a quantity of head knowledge of truth without a tender conscience, a true heart, an upright mind. The mere profession of truth which does not act on the conscience and come out in the life, is one of the special dangers of the day in which our lot is cast. Better by far only to know a little in reality and power, than profess a quantity of truth that lies powerless in the reg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exerting no formative influence upon the life. I would much rather be honestly in Romans 7 than fictitiously in chapter 8. In the former case I am sure to come right, but in the latter there is no telling what I may come to.

As to the question of making use of human writings to help us in the study of Scripture, great caution is needed. No doubt the Lord may and does make use of the writings of His servants, just as He uses their oral ministry for our instruction and edification. Indeed, in the present broken and divided state of the Church, it is wonderful to mark the Lord's rich grace and tender care in feeding His beloved people with the writings of His servants.

But, we repeat, great caution is needed, earnest waiting on the Lord, that we may not abuse so precious a gift, that it may not lead us to trade on borrowed capital. If we are really dependent upon God, He will give us the right thing; He will put the fight book into our hands; He will feed us with food suitable for us. Thus we receive it from Himself and hold it in communion with Himself. It is fresh, living, powerful, formative; it tells on the heart and shines in the life; and we grow in grace and in the knowledge of our Lord and Savior Jesus Christ. Precious growth! Would there were more of it!

Finally, 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Holy Scripture is the voice of God and the written Word is the transcript of the living Word. It is only by the Holy Spirit's teaching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Scripture, and He reveals its living depths to faith and need. Let us never forget this.

WATCHMAN NEE - LOYAL SOLDIER OF JESUS CHRIST

By Angus I. Kinnear

一位弟兄來信盼望我能貼上工作的再思英文版, 再尋找的過程中無意間挖到另一寶礦, 其中蒐錄史百克及其同工們(包含倪弟兄)早期信息及見證,今先貼上兩篇: 一為Kinnear所寫的倪弟兄,另一篇為倪弟兄在1939五月在Honor Oak 所釋放的信息:

EARLY in July this year reliable news reached the West that on 1st June, at the age of seventy, Watchman Nee of Foochow passed into the presence of his Lord. At the time he was, we are told, somewhere in Anhwei Province, several hundred miles up the Yangtze. Less than eight weeks had elapsed since the completion of his twenty years' confinement in prison and labour camp. There seems no means of knowing whether he was ever aware of the powerful impact of his earlier preaching upon the lives of Christians round the world during this period.

Older readers of A Witness and A Testimony will remember the transcriptions over the initials W.N. of a series of addresses given in 1938 at Helsingor, Denmark, under the title "The Normal Christian Life". We too at the Christian Fellowship Centre, Honor Oak, London, were among the few Christian groups in Europe to hear, over a brief period in that and the following year, the inspired preaching of this gifted and clear-thinking Chinese brother. It is safe to say that all those who remember him thank God for his gracious personality and for his truly Christ-centred teaching and exhortation.

It was in February 1920 that a Chinese woman evangelist was preaching Christ in Foochow. The resulting dramatic conversion of Watchman's mother from a revolutionary agitator for Sun Yat-sen to a humble follower of the Saviour induced him, the eldest son, to attend the meetings in search of an explanation. A few days later, in a change of heart no less complex, he himself found the Lord Jesus as Saviour and King. From that day he made the Scriptures his special study, and set himself to bear witness to his Lord by life and word, preaching the good news first among his fellow students at the C.M.S. Trinity College, Foochow, and later more widely through the southern provinces.

Working from Pagoda Anchorage, Foochow, he was soon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what to do with his village converts. Not a few Chinese of his generation were finding the confusing variety of Western church traditions ill-adapted to their people's situation. Watchman and his young co-workers sought instead a simpler and more flexible pattern of church fellowship. (In this his reading of the New Testament was for a time coloured by the writings of the earlier Brethren.) By 1928 the centre of his work had moved to Shanghai, with well-attended meetings at Hardoon Road and a widely distributed devotional magazine.

The ensuing years saw household churches spring up far and wide throughout China, all with a strong evangelistic witness. The simple message of redemption and new life in Christ Jesus met a deep hunger among Chinese of all classes. His Rethinking Our Missions (English translation, Concerning Our Missions, Shanghai and London, 1939) indicates the point then reached in their strategic thinking. It was to be a long pilgrimage and a painful one, for because its methods were untraditional the 'Little Flock' (as the movement was nicknamed from the title of its hymn-book) was viewed with caution and even hostility by som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ern foreign missions. There were always those among them, however, who saw in Nee a Christian thinker and [81/82] missionary strategist of outstanding spiritual insight. On his visit to Britain in 1938-39 he enjoyed stimulating fellowship with Christian leaders like Mr. Norman Baker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while particularly in Mr. T. Austin-Sparks, editor of A Witness and A Testimony, he made a close friend. And few who were present at the Keswick Convention of July 1938 failed to be moved by his prayer at its great missionary meeting.

With the ending in 1946 of the Japanese war, Watchman Nee began an intensive training of young workers to carry the gospel throughout China. His plan to evanvelise its unreached cities by group-migration of Christian believers into the far interior (an idea based on Acts 8:4) seems in retrospect an inspired preparation for the Church's enforced dispersal so soon to follow. After 1948, in a statement perhaps deliberately exaggerated, he was credit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with heading the largest Christian denomination in the country.

But it was the Little Flock's very independence of foreign links and foreign support that enraged the Party representatives in the Christian Three Self Patriotic Movement, for it did not accord with their doctrine that all Christianity but their own was imperialist inspired. They framed Nee therefore, and he was tried on a series of wholly extravagant 'criminal' charges and sentenced to twenty years, which he served from April 10th 1952, mostly in or near Shanghai. Stories of his gross mutil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are to be discounted, but if any positive Christian witness was possible it can only have been to his captors. His death this year was from a long-standing heart condition. His wife, Charity, visited him regularly in prison until her own death in October 1971. They had no children. A single final message from Watchman Nee himself, written in his own hand after her passing, mentions his ill-health but characteristically adds, "The inward joy surpasses everything."

Since 1966, throughou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ao Tse-tung, all places of worship have been closed. On the surface there exists no longer a Church in China. What survives is hidden and informal. It is also surely still pilgrim, cast for its very existence upon God. Through the recent spread in the West of Watchman Nee's devotional writings, his name became for many a focus for their prayers on behalf of the oppressed people of God. I believe he would have urged us both to step-up and to broaden the scope of those prayers. We thank God from our hearts for the witness of this one dear brother in Christ. We must thank Him all the more, and with renewed hope, for the anonymous multitude who, like him disdaining release, conspire to set forth Christ crucified and risen and exalted, still triumphant over all. "The Lord sat as king at the Flood; yes indeed, the Lord sits enthroned as king for ever!"

----------------

The following is an extract from a testimony given at
Honor Oak Christian Fellowship Centre by Miss Joy Betteridge.


AFTER previous years of service for Christ in China, I returned to Shanghai in 1948. At that time Brother Watchman Nee was holding Workers' Conferences at a mountain resort near Foochow, his old home. The workers came from all over China and from other places in the Far East, and I was present at two of them. On the second occasion I was taking part as one of the workers, and it was then that the Communists came so near to Foochow that the conference had to be abandoned.

Brother Nee told me that those responsible felt that I should move off at once to Hong Kong, adding that if I had strong convictions that I should not go they w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me. Much as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stayed, I felt it right to take this advice, and so I made one of a party which sailed immediately for Hong Kong. Mrs. Nee was one of the party. I had a great regard for her. She was practical in the home, and a quietly helpful influence among all the sisters. Later Brother Nee himself came to Hong Kong to stay with his wife for a while, but then they returned voluntarily to Shanghai, never to come out again.

I did not have many personal touches with him, for he was not a man for much light conversation, but I greatly profited from his ministry of the Word. At the conferences he always wore a dark blue Chinese cotton gown. I never saw him with any notes. He would walk up and down, with his hands behind his back, just speaking from his heart. He would invite questions after his messages to the workers, and his answers were always full of spiritual value. Every morning there would be one session given over to individual testimonies [82/83] from workers. They would speak freely for half an hour, after which the others were invited to give their criticisms and finally Brother Nee would sum up for the benefit of the one concerned. I remember how nervous I felt when I was asked to do this, but I did it, though with fear and trembling. Among other things which Brother Nee said at the end was, "We thank God for all that our sister knows. It will be good if she is led into some experiences where she discovers what she does not know." I understand now the point of that criticism and thank God for all His way with me since then. When inviting me there he had said "If you are only just with us, it will be a testimony that God's Church is not just Chinese". He never liked the use of the phrase 'Chinese brothers and sisters' preferring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China', for he affirmed that all born-again believers are citizens of heaven.

I remember that last meeting at Foochow before we all scattered. Brother Nee knew that he must remain in Shanghai for the sake of the church there, and therefore at that conference he made the decision, regardless of the cost, which he already knew would be very great. I saw God's grace, as well as sorrow and foreboding, on his face as we commended Him to God for that. He could have stayed out, but he chose to stay in. And I remember that we sang a hymn which he had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from an English poem. He loved to sing it and we did so in the light of the fact that we were to be separated the next morning. A rough rendering of it includes such phrases as, 'If my way lead me to suffering: if Thou commandest me to pass through adversity, may there be intimate fellowship between us through it all. The longer the trial, the sweeter the fellowship. If earth's happiness grows less, I pray Thee give me more of heaven. Although the heart may be sorrowful, may the spirit still praise. If Thou dost separate me from the ties of earth's sweetness, may the link between Thee and me be more precious. Although the road may be lonely, I pray Thee to be my Friend, encouraging me so that I can finish the course. Lord I trust Thy gracious strength, hoping always to be a clean vessel through which flows Thy life.'

WASTE - Watchman Nee

A message given at Honor Oak by Brother Watchman Nee
and published in "A Witness and a Testimony" May 1939.


Reading: Mark 14:3-9


THE LORD has ordained that the story of Mary anointing Him with the costly ointment should always accompany the preaching of the gospel. We know the story well. Judging by the story in connection with her brother's resurrection, we know that the family was not an especially wealthy one. The sisters had to work in the house themselves, and one of them, Mary, had an alabaster box with three hundred pence worth of ointment in it, and with a stroke she broke it and poured the whole of that costly nard upon the head of the Lord. According to human reasoning it was altogether too much, even for the Lord. That is why Judas took the lead with the other disciples in thinking that Mary was wasting something (John 12:4-5).

Now we come to the word which the Lord wants to emphasise at this time, the word 'waste'. What is waste? Waste simply means giving too much. If a shilling will do and you give a pound, it is waste. If two ounces will do and you give a kilogramme, it is a waste. A waste means that you give something too much for something too little. A waste means that the one who is receiving the something is not worth so much. Yet we are dealing here with something the Lord said was to go out with the gospel, wherever the gospel should be preached. With the preaching of the gospel the Lord is out to have a result that corresponds with Mary's action here; that is, for people to come out and 'waste' themselves on Him. That is what He is after.

Now we must look at the question from two angles, that of Judas and that of the other disciples. They all thought it to be a waste. To Judas, who had never called our Lord the Lord, everything that was poured upon Him was waste. Even water would have been waste. To the world, the service of the Lord, and our driving of ourselves to Him is a pure waste. 'Such and such a man would have made good in the world if he were not a Christian', is a sentiment that is frequently expressed. For anyone with natural talents to be a Christian, to serve the Lord, is deemed to be pure waste. [83/84]

So thought Judas. 'We could manage better with the money. We could give it to charity; we could do some social service; we could help people in a more practical way. Why pour it down at the feet of Jesus? As to yourself, can you not find a better employment of your life?' That is what Judas was thinking, and that is what the world is thinking. It is too much to give yourself to the Lord! But no! when once our eyes have been opened to the worth of the Lord, nothing is too good for Him.

But it is upon the reaction of the other disciples that I want most to dwell; for they affect us more than does Judas. We do not mind very much what the world is saying, but we do mind what those other disciples are saying who ought to have understood, yet did not. We mark that they said the same thing as Judas; and not only so, but they were moved to indignation, saying, "To what purpose is this waste ...?"

Now here is the whole question of waste, and of what the Lord is after. Today, even amongst Christians, there can be found much of that spirit that wants to give as little as possible to the Lord and yet to get as much as possible from Him. The prevailing thought today is of being used, as though that were the one thing that mattered. That my little rubber band should be stretched to the very limit seems all important. But this is not the Lord's mind. The Lord wants us to be used, yes; but what He is after is that we pour all we have, ourselves, to Him, and if that be all, that is enough. It is not a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poor have been helped or not, but of whether the Lord has been satisfied. The question is not one of working for Him, my friends, but of service to Him, of ministering to the Lord. That is what He is after, that I should give Him my all, even though people should say, You are doing nothing! My service to the Lord is not on commercial lines. No! my service to the Lord is to please Him. There is many a meeting we might take, many a convention at which we might speak, many a campaign in which we might share, but this is not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That my usefulness should be brought to the full is not what the Lord is after, but His concern is rather with my position at His feet and my anointing of His head. What I have as an alabaster box,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my whole life, I give it all up to the Lord. It seems as if it is a waste, but that is what He is after.

May I tell you something? One thing some of us have come to learn is that in the divine service the principle of 'waste' is the principle of power, whereas the principle of 'usefulness' is the very principle of scattering. The real usefulness in the hand of the Lord is 'waste'. The more you think you could do, the more you employ your gifts to the very limit -- and perhaps beyond the limit -- that you will find to be the principle of the world, and not the principle of the Lord. I knew a sister in the Lord, now in His presence, who was very greatly used of Him. But my first concern about her was that she did not seem to be being used. Every time I said to myself, Why did she not get out and take some meetings, get somewhere, do something? It was a waste to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without anything happening. Sometimes when I went to see her, I almost shouted at her: 'No-one knows the Lord as you do. You know the Book in a most living way. Do you not see the need all around you? 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 It is a waste of time, a waste of energy, a waste of money, a waste of everything, just sitting here and doing nothing!' But she was the one who helped me most of all. The highest thing is not just to be moving about. I do not mean to say that we are going to do nothing, but the first thing is the Lord Himself, not the work. That is what He is after.

So the Lord said, 'Why trouble ye her? She has wrought a good work as to Me. The poor you will always have, but you cannot always have Me.' The whole point is, What am I going to do to the Lord today? Did those other women who came with their spices to the tomb succeed in anointing the Lord's body? No! He was risen. Only one succeeded, Mary, who anointed Him beforehand. It seems as if man will say I am wasting my time -- but Lord, nothing is too good for Thee! He is worthy to be served. He is worthy for me just to be His prisoner. He is worthy for me just to live for Him. Let others say what they will. Have our eyes been opened to see that working for the poor, working for the benefit of the world, working for the eternal welfare of the sinner, as things in themselves, are not to be compared with the work we do to the Lord, with our being just for Him. What is your estimate of the Lord?

Then the Lord said, "She hath done what she could". It means that Mary had given her all. That was all she could do, no more; and she did it. The Lord will not be satisfied with anything less. The whole point is a life really laid down at the [84/85] feet of the Lord, and that in view of His death, His burial; that is, in view of a future day. Then it was His burial, now it is His crowning day that is in view. He will be acclaimed by all in that day, but how precious, far more precious to Him it is that we should anoint Him now, not with any material oil, but with that which is deepest and, maybe, hard for us to break. The Lord get anointing from us today!

Further, the Lord said, 'Wherever the gospel shall be preached, this story shall be told'. Why? Because the gospel is meant to produce this. The gospel is not primarily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sinners. The gospel is preached that everything may be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on of God. Not to sinners first of all, though, praise God, sinners will be satisfied. But supremely it is Christ who must find satisfaction through its preaching.

Once more let me repeat. The whole question for us is simply this: It seems that I am giving too much for too little. That is waste. Others appear to far better advantage than I, though they have given up n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have. As for me, I seem to meet with all the difficulties. Continual trial and suffering is what comes my way. Now, am I not wasting my time? If I consecrate myself enough for the blessing, but not enough for the trouble; if I consecrate myself enough for the Lord to use me, but not enough for the Lord to shut me up, it will be all right! Are we not found thinking thus at times? But the principle of waste is that which satisfies the heart of the Lord Jesus. You can get something for yourself out of your consecration, but often real satisfaction can only come to the heart of your Lord when you seem to be 'wasting' yourself on the Lord; giving too much and getting nothing back for yourself.

O friends, what are we after? Are we after mere usefulness, as those disciples were? They wanted to make every penny of that three hundred pence go to its full length. They wanted to be used themselves. If only we can please Him, surely that should be enough.

Now the breaking of the alabaster box and the anointing of the Lord filled the house with the odour, with the sweetest odour. Everyone could smell it. Whenever you meet someone who has really suffered, been limited, gone through things for the Lord, willing to be imprisoned by the Lord, just being satisfied with Him and nothing else, immediately you scent the fragrance. There is a savour of the Lord. Something has been crushed, something has been broken, and there is a resulting odour of sweetness. The odour which filled the house that day still fills the Church; Mary's fragrance never passes away.

Friends, we cannot produce impressions of God upon others, impart the sens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without the breaking of everything, even 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at the feet of the Lord Jesus. The Lord would have us here, not first of all to preach or to do work for Him, but to create hunger in others. No true work will begin in any life apart from a sense of need. We cannot inject that into others, we cannot drive people to be hungry for God. Such hunger can be created only by those whose lives convey vital impressions of Him.

Oh, to be wasted! It is a blessed thing to be wasted for the Lord. So many of us who have been prominent in the Christian world know nothing of this. Many of us have been used to the full -- have been used, I would say, too much -- but we do not know what it means to be wasted on God. We like to be always 'on the go': the Lord would sometimes prefer to have us in prison. We think in terms of apostolic journeys: God dares to put His greatest ambassadors in chains. "But thanks be unto God, which always leadeth us in triumph in Christ, and maketh manifest through us the savour of his knowledge in every place" (2 Corinthians 2:14).

----------------

From 'A Table In the Wilderness', a book of daily meditations
from the ministry of Watchman Nee. -- December 31st.

David, after he had in his own generation served the counsel of God,
fell on sleep, and was laid unto his fathers. Acts 13:36


David served in one generation, his own. He could not serve in two! Where today we seek to perpetuate our work by setting up an organisation or society or system, the Old Testament saints served their own day and passed on. This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life. Wheat is sown, grows, ears, is reaped, and then the whole plant, even to the root, is ploughed out. God's work is spiritual to the point of having no earthly roots, no smell of earth on it at all. Men pass on, but the Lord remains.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Church must be up-to-date and living, meeting the present -- one could even say the passing -- needs of the hour. Never must it become fixed, earth-bound, static. God Himself takes away His workers, but He gives others. Our work suffers, but His never does. Nothing touches Him. He is still God.

星期一, 4月 25, 2005

如何住在主裡 - 宣信

請按以下連結進入本文:

http://042505.blogspot.com/

慕 迪 的 信

在基督裡親愛的朋友們:

自從我返美國,我已經收到許多因我請求而寫給我寶貴的信,如屬可能,我極願意一一作答;但是,我無機會這樣做,我將使用幾頁的篇幅來給你們大家幾句的祝福。

我不斷地讚美神;因著祂已經為你們所做的,藉著祂兒子耶穌基督的血拯救了你們的靈魂,你們常在我心裡和我的禱告中,但是我更喜歡知道的,即便我有時健忘,耶穌自己卻帶著你們每一位在祂的父面前常作記念。你們是銘刻在祂的手掌上(賽四十九章十六節),並且寫在祂充滿大愛的心上(出廿八章廿九節);關於你們,祂曾說「我的羊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十章廿八節)。

你們已經接受主耶穌作你們的救贖主,這已成為你們永遠的救贖。現在耶穌向著你們是豐富的。祂已成為你們的大祭司。祂今日在天上的大職任是代表你們─你們的需要,你們的軟弱,和你們的試煉。我要你們十分明白這一點;因為沒有別的真理能天天供給你們更多的安慰,或更有力的建立你們在堅固的聖潔生活上。耶穌死了,為要拯救你們;耶穌活著,為要保守你們。在十字架上,祂把你們從罪的審判中洗淨;在施恩寶座上,祂要在日常的污穢上潔淨你們。

你們中間有人寫信告訴我,那古老不化且根深蒂固的罪惡怎樣攪擾你們。把這些直接帶到主耶穌那裡去。不要太依靠自己來勝過牠們;不要太跟隨人的勸告,或者過度的模倣別人的榜樣來得勝。拯救你們脫離這個疲勞。把牠完全拋在你們可稱頌的中保面前,讓祂來擔負你和你的重擔。

更要緊的,不要離棄你們的聖經。你們永遠不能把道成肉身的耶穌和寫出來的道分開。那宣告自己是惟一道路的,也宣佈祂是惟一的真理。把聖經節裝滿了你們的記憶。當撒但來試探或控告你們時,就用這些來抵擋他。不要單單以知道為滿足,要努力去順服神的話語。永遠不要想耶穌吩咐的是一件小可的事,也永遠不敢輕看祂所吩咐的任何命令 。

我勸青年男子們要端莊,在敬虔上操練自己,照著保羅「望斷以及於耶穌」的格言來奔跑當跑的路;直接從祂自己來吸取你們的靈感和能力。

我勸少年女子們要十分謙和。你們作見証的範圍或者不致顯露,你們有用的區域或者不能廣汎;把神你們救主的真道來裝飾你們自己的家罷。一直守住一個甘美的思想:「沒有別人,只有耶穌是我所要取悅的。」故此,使你們的服裝簡單到你們知道能取悅你們的主;使你們的舉動謙和到你們曉得會被主悅納。

為著你們眾人(我們曾在你們中間工作過的),我們的禱告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立比一章九至十一節)在基督裡孫蓋先生(註:孫蓋先生是慕迪先生的同工,以唱詩來傳福音者。)與我一同向你們請安。

你們在基督裡的弟兄─慕迪

-譯自慕迪紀念冊

屬靈的人-神最終的呼召

[史百克]

歷史每一次的轉變皆有三方面,並且這三方面說出了神的審判。審判不僅是刑罰,審判更是:
  (一)顯露和揭示。

  (二)按其所是的加以區別。

  (三)宣判其定命。

  神在萬民和祂百姓中的審判,以及神在這末世歷史?的審判都是這樣-顯露、區別和定命。

  詩篇五十篇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該篇詩具體說明神審判的工作。它首先給我們看見神最豐滿最尊高的心意,並且這心意就是祂的標準、願望、喜樂和滿足。「從全美的錫安中,神已經發光了。」(詩五十2)全美的錫安就是神最豐滿最尊高的心意。神從始至終有一個目的和模型,祂一切的審判都是根據於這目的和模型。如果神尚未清楚指明並啟示祂的心意,祂就不能審判。因為審判永遠是按照神所啟示並使人知道的那個旨意。

  在舊約中,錫安的意義具體表明神的心和思想得著了完全的喜悅和滿足。在新約?,錫安不再是一個屬地的地方,乃是指明教會,基督團體的表現。(來十二22~23)這個神聖的思想和心意已經藉著使徒保羅末後的幾封書信豐滿榮耀的啟示給整個的時代。原則上神的審判乃是根據於祂所啟示出來的心意。啟示錄二、三章?的審判就是根據於一章?的啟示。詩篇五十篇?的審判也是這樣,先是啟示:「從全美的錫安中神已經發光了」,後是審判:「我們的神要來,決不閉口,有烈火在祂面前吞滅;有暴風在祂四圍大颳。」(詩五十3)

  有三件事說明這「要求之審判」的性質:

  (一)對惡人者-「但神對惡人說。」(詩五十16)「你們忘記神的,要思想這事。」(詩五十22)許多可怕的事正在等待著那些忘記神的惡人。到處都充滿著神的證據,但他們的思想?卻沒有神。

  (二)對拘守字句者-中間一段說到對形式主義的審判。這審判乃是揭示並顯明甚麼是僅僅外面的和形式的。在此有儀式的整個制度:有祭物、有祭壇、有祭司,還有各種禮儀。烈火的試煉要驗證在這虔誠的基督教世界中究竟有多少是那「在?面諸部分中的真理(實際)」(詩五十一6另譯),這火要試驗他們到底是真正的生命和性質,或者不過是一些儀式的制度和作法。當「我們的神要來」的那一日,那些巨大的人工組織、結構和作法,都要瓦解並且要變成灰燼。

  (三)對滿足神心意者-一切是精金者皆穩固的得以保存。「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詩五十5)神最終的呼召,亦即神審判之依據,乃是呼召到祂自己這?來。在我們所處的今日,神就是以這呼召來呼召我們。神百姓末後的運動乃是到祂自己這?來。這運動不是到任何其它事物之處;不是到一種教訓或真理的解釋之處;不是到一種宗派或社團之處;也不是到一種宗教企業或差會之處;這運動乃是到基督這?來。這最終真實並神聖的運動乃是到主自己這?來。在今日這狂風暴雨的環境中,有一種明顯的壓力必定要求我們離棄一切對主較小的利益和目標。不管這些利益和目標在事奉上迄今對我們有多大的用處,我們必定要離棄它們而向著主自己這?來。「事物」導致分裂;主帶進合一。「事物」必要過去;主卻永遠常存。時候要到,在神主宰的權下,一切主曾使用過的方法、工具、手段和附屬物,都要停止其效用。這包括基督教有組織一面的一切事物,並且主要強逼到一個結果,就是質問我們,到底我們有多少是真實出乎祂自己的。

  另外,那些真實出乎主自己者,其根基乃是「用祭物立約」者。意即只有當十字架深深札根在祂子民的真正生命中時,那些真實出乎主自己的才能表現出來。「招聚……到我這?來……用祭物。」真的屬靈職事乃是主超過一切。這並不是消極的反對這和那,或者錯誤的以某種特別的形式或交通來向其他神的子民閉關,乃是基督在祂一切的豐滿?。我們感覺熱心獻身-或多或少-於基督教的某些固定的形式或分割的會派,常常是給主一種限制;但我們要說:「惟願主自己成為你至高惟一的目標;來認識祂,並在祂的豐滿?天天增加;其他的一切也都要以祂來估量其真實的價值。」所以神最終的呼召乃是屬靈的呼召,其運動乃是屬靈的運動。我們要高舉這個神聖的呼召,也要跟隨這個屬靈的運動。

  「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來」──但願我們強調「招聚」和「我」。

星期六, 4月 23, 2005

星期五, 4月 22, 2005

屬靈首領尼希米 - [史百克]

我們來看屬靈首領的一些教訓。這是第二個首領。這並不是舊約?按次序的第二個。前面我們看過以色列中第一個首領,就是摩西,現在要接著第一個再看下去,我們來看尼希米。照著舊約安排的次序這並不是第二個,在尼希米前面還有二十三卷書。尼希米乃是舊約聖經中好些首領中末了的一個。我想你們大家都知道,他在以色列歷史中所站的地位。
  在看尼希米給我們的信息之先,我們先看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地位。我們都知道,尼希米是和所羅巴伯從被擄之地歸回的,這是舊約?相當晚的人物。他是在亞達薛西王面前作酒政,就是在波斯第一個王的時候。你們也知道,亞達薛西王委任尼希米作猶太省的省長。亞達薛西王打發他回猶太去,給他權柄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尼希米所記載的事,乃是他們被擄歸回以後所記載的開始,那時為主前五四四年。當然和中國這大國比較一下,算不得甚麼,但卻有一件重要的事。那時有三個大人物,三個偉大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所羅巴伯和先知哈該,他們的工作一同進行,他們的工作是恢復祭壇和聖殿,以斯拉的工作特別是恢復舊約的律法,並且恢復律法的美麗,尼希米的工作是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這些都是說到尼希米工作的那個時代。以色列的遺民從被擄之地歸回,可是那時猶太地和耶路撒冷的種種光景是很可憐的。那時人相當複雜,猶太人和迦南人通婚了,因此他們也失去了神的話語。他? 抭Q擄七十年之久,也失去了自己的方言,他們完全失去了神的話語。所以那時有人把神的話語、律法書讀給他們聽,還需要一個繙譯的人給他們繙譯才可以。他們不僅失去了神的話,並把神話語的方言都忘掉了。我們也看見他們相當忽略聖殿的事,那是我們在哈該書?所看見的。還有一班人對屬靈的光景漠不關心,他們大多數對屬靈的事都不感興趣。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毀壞之後,就荒涼了,且停在那?很久。這是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所碰到的光景,就在這種光景之下,他的工作開始了。因此耶路撒冷城牆重建的事,乃是尼希米一部份特別的工作。當尼希米記載一件事,是以建造城牆為中心,這個城牆是全本書的一個鎖鑰。我們知道城牆在聖經中是甚麼意思,特別我們讀到啟示錄末了的時候更清楚。我們知道城牆在那?乃是基督豐滿的象徵,那就是完滿來作基督的一個見證,這是一個屬靈的鎖鑰。對尼希米全本書按屬靈一面的意思,這?記載的一切都是基督的見證,如何得著豐滿的恢復。我們可以把這個用在我們身上。在我們這個時代,神所繼續作的一件事,就是要豐滿的恢復祂兒子的見證。神兒子的見證相當被破壞了,在這個見證之間,有很多缺欠的地方。神的心願就是要完滿恢復這個見證。這是另一種說法,說到神工作的目的和人達到基督那個完全的見證。當我們領會這件事,我們就能明白尼希米這本書,我們也就能夠領會作屬靈首領的意思。在我們這個時代,神需要一些屬靈首領和這個見證有關係。就是這一點使我們成為屬靈的首領,也就是這件事能夠使我們看見作屬靈首領的光景如何。

  我們首先來看尼希米自己。關乎尼希米的事是這樣:他是一個非常為著主的見證而感傷的人。要記得當猶太的弟兄從耶路撒冷來到巴比倫的時候,尼希米就問到他們的弟兄和耶路撒冷的光景。當他的弟兄們把那邊的光景告訴他的時候,尼希米因著那邊的光景就大大的傷痛。他為著耶路撒冷種種光景心中相當傷感。第一,他問到那邊的光景。我們可以在那件事上想想看,那邊的弟兄到這?來告訴尼希米,他們看見耶路撒冷是怎樣的光景,城牆如何被破壞、被焚燒。第二,他問說:那邊以色列人對這件事怎樣想法?他們告訴他說:他們對這些事漠不關心。也許尼希米問到別的問題,結果他得到耶路撒冷很不好的消息。我們接著看見這些事情使他大大傷感。他乃是王的一個酒政,他在王面前沒有辦法隱藏他心中的憂傷。自然他在皇宮?不能哀哭,因為在皇宮?沒有一個人可以顯出憂傷的光景。王看見尼希米的光景,就問他有甚麼事情,恐怕他遭遇甚麼事情。尼希米就把耶路撒冷的光景告訴王,我? 抭ㄙ器D,結果王打發尼希米去耶路撒冷,他親身去看那邊的光景。

  這件事的過程,有兩件事發生。第一,他把這件事帶到主面前。他傷感的心叫他不能不禱告。這就是我們常常該有的一種光景。責任的負擔,首要的一件事,該把我們帶到主的面前。尼希米作事的開始是在禱告?。我們讀到他的禱告,那是一個非常大的禱告。我請你們再讀一遍。那個禱告有一個特點,尼希米把他自己置身在不好光景的責任之下。他沒有告訴主說,是巴比倫人毀壞耶路撒冷。他沒有對主說到不好的光景,但卻對主說出不好光景的原因。這一切情形都是我們屬靈光景有了失敗,不是因為巴比倫人,也不僅是一點偶然發生的事,完全因著我們屬靈的失敗。不僅以色列人失敗了,乃是「我們失敗了」。他把他自己置身於這種責任之下,所以這就變作他自己個人的一件事。這是他在主面前努力的開始,這不是一切,他還應該作一點事。

  第二,他是一個有作為的人。當王看出L憂傷的時候,他就給尼希米權柄去耶路撒冷作一點事。我還看出來,在這第二件事之間,有一點工作,尼希米禱告過,然後進到王面前,一直等到主出來行事,他一直等,等主作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實在這是主出來作事了,主就摸著了王的心,出來作一點事。我們等一下再來看這一點。尼希米後來到耶路撒冷,聖經給我們看見,他在那?作甚麼事:

  首先,他晚上出去。當別人都睡覺的時候,他就出去圍繞城牆,去看破壞之處。他要親身去調查那?的光景,當別人都在那?沉睡的時候,他花功夫來了解那個局面,這就是尼希米隱密努力的地方。這些點我們都需要抓牢。因為這些使我們真實成為屬靈的領袖。尼希米說,我沒有告訴長老們我要作甚麼。他首要了解整個的局面,他需要清楚他所要作的事。在他沒有對任何人說這件事之先,他要這樣作。他對這件事相當謹慎,如果他行的不仔細,他會毀壞了那件事。假使說,他來到耶路撒冷,看了一切,他告訴人說,我們可以有行動作事吧!他沒有回到巴比倫去,就停在那?開始工作。你就會看見整個局面混亂了。那就把事情拿到他的手中,不會把那件事交在主手中,等候主的時候,在主面前尋求該怎樣作。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常常我們知道一件該作的事。有的也許是我們為主作的。我們怎樣作法?我們常常馬上作了,我們常常把那件事拿到自己的手中。這時很難把這件事交給主、等候主? A這在屬靈首領是一件重要的事。你能夠覺得主需要一個人來承擔而同時交在主的手中,等候主的時候,你能夠為這件事倚靠主;或者就這樣急忙的作,把這件事拿到手中要想作一點事,如果你這樣作的話,你把整個事情毀壞了。在作屬靈首領這件事上,這樣信託主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人常常也得到了消息,像尼希米得到的一樣,那?有某種的局面,那些外邦人天天死亡,或者另一種光景給他們知道,好些人來到這?告訴這些故事,說到世界可怕的光景,他們就說必須作一點事,而青年男女跑進去作了。他們沒有把這件事帶到主面前,給主一點時間,使他們清楚知道是不是主用他們作。結果常常相當悲慘。在許多例證中,他們這樣作工不能持久。

  尼希米在巴比倫那樣等候的時間,對他一生非常重要。當你讀尼希米其他話語的時候,你就看見,尼希米在那?應付那件事,對付那些事的時候,一次又一次都使尼希米失望而要放棄那個工作。他從來沒有想到他所遇到的艱難。假若最初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拿到自己的手中,他看見這件事的需要,他把需要研究一下,馬上作甚麼事。然後,當他進行碰見一切的艱難,你想看他怎樣說?我覺得我很少相信是主把我放在這個工作?,我是自己跑到工作?面。我沒有把握主把我放在這個工作?頭。你們有沒有看見這個點?尼希米知道這一切。他在心中有這個大的負擔,他把這件事帶到主面前禱告。然後他在皇宮?作工,等候主來作一件事,並且實在作了。結果一點沒有可疑惑的地方,主作這件事。你能等候主嗎?你有沒有學會信靠主的功課?你真的有把握,是主呼召你來作這個工作?不是一點點事情擺在你跟前,也不是要作一件不能作的事,你是不是基基本本的知道主要你來作這個工作。當你往? e作工的時候,會遇到一件事,這件事給你試煉,我們不妨來看,若是主要我作一件事,呼召你我作這件事,主實在把這件事擺在我們身上,作了一個負擔,主會為這件事開路,給我們供應。我的確盼望你們領會這事,這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我們中間有人知道這事。我們若不是十分有把握,知道主把我們帶到這條路上,為我們備預一切,我們就不能向前。主為祂的工作預備一切,主不為人所作的有甚麼準備;就是人在主之外有所作為。我們要記得,時間常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危機常是太急了,我知道尼希米在這件事上受到試煉,當有一個莫大的需要時,我們急著去作,常有一個大的試探。當一種光景叫我們沒有辦法等候,我們還能夠等候,這是重要的。若是不能等候的人,就不能作首領,這是很清楚的事。我們若在首領的地位上,認為作不作不緊要,若這樣我們也不能作首領。能夠作首領的,就是他們覺得有一件事必須作,這是重要的,也是緊急的,可是他們覺得沒有主不敢向前。這是你們必須學的功課,這是尼希米所給我們看見的。一個作屬靈首領的人必須看見每一件事是從主那?開始的,不是從他們的想法開始。

  我們注意尼希米這個人的特質:

  (一)他是一個禱告的人。他開始的時候是禱告,結束的時候也是禱告。我們要看見開頭是在一個很大的禱告根基上,他作了一個很大的禱告,那個禱告是很大根基的禱告。然後當他站在王前的時候,王看到他面孔憂愁,王問他甚麼事。這時尼希米說,我的心舉起來向著主。我知道那次禱告不是小禱告,必定背後有很大的禱告來支持。若是我們忽略了禱告,偶然有事情發生去禱告,主不答應,你們必須記得這一點。尼希米能夠在一?那之間得著答應,乃是他背後經常有禱告。我們禱告,不能光是在事情發生的時候,需要我們在隱密的地方和神時時有交通。尼希米說,我舉起心來仰望天上的神,那是一個緊急的需要,可是天上的神老早看見那個人如何向祂傾心吐意,這是作首領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尼希米是一個有作為的人。當他禱告的時候,他?頭想到要作的事,這在全部書?看出來,他是何等有作為的人。他不是一個夢想的人,不是?面滿了理想的人。在這樣的事上不是道理的問題,他不是抽象的幻想那面的光景。有許多人談論教會的問題,談論主的見證,他們對這些事有教訓,他們台上講很好聽的道,但是對聽講的人沒有多少幫助。禱告和行動必須並行,行動總是跟著禱告。

  (三)尼希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熱心,同時也有智慧,他不是糊塗熱心。我願你們把整個的書都讀過,你們就看見尼希米的智慧。他和人接觸是多有智慧,這給我們看見很大的事,也許我們要花二、三個鐘頭來講這件事。你們讀聖經的時候,能夠看見甚麼地方提到建造,甚麼時候就把智慧放在一起。你們記得,他們建造會幕。那時來製造會幕的人,都是神給他們智慧的人。建造的事特別是一件智慧的事,那麼智慧是甚麼東西?不是用他自己的判斷力,可是清楚知道主要作甚麼,並且照著行。在整個會幕上,神沒有一點留給人決斷,神預先把一點一點都詳細說明了。而那些製造會幕的人,僅僅照主所指示的而行。神從來不許他們的看法來代替主的看法。假使說那些製造會幕的人,有人這樣說,摩西說那個幔子應該是白的,你看藍的不是更好嗎?有的說,那個是用鋼作,你想看用銀子作不是更好嗎?你看見我的意思,那樣整個神的意思擺在一邊了。神在這樣事上,絕不許可人的意思帶進來。? u實的智慧是僅僅守著神所啟示的,智慧總是聯於建造的工作。你再來看聖殿。我們都知道所羅門在人前特別有名的就是智慧,神給所羅門一個廣大智慧的心。示巴女王來到這?看他的智慧就是看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智慧。再來看新約,保羅說到他自己乃是一個智慧的工頭,你們要看見,智慧和建造的工作並行。

  尼希米在這?重新建造城牆,但他是一個何等有智慧的人。若是不應用智慧的話,他把整個破壞了。我請你們弟兄姊妹禱告,求主給智慧。在這?我們要看以弗所書,以弗所書給我們看見神完滿的心意,也給我們看見教會得以建造。使徒就為教會禱告說:「求主給他們智慧和啟示的靈。」我若是請你們禱告的話,不知道該請你們先為甚麼禱告。我若是說到為你們個人生命的事禱告,我把溫柔擺在第一。一切事上先為溫柔禱告,在主看來,這是最寶貴的一件事。若是論到建造教會,我說先為智慧禱告。

  (四)我們再看尼希米是大有勇敢的人。這人需要何等大的勇敢:在各方面他需要這個美德。這樣的工作,一個膽怯的人沒有辦法來作;這樣的工作,除非完全有信心和膽量就不能完成。尼希米是一個大有膽量的人。這在一件事上特別可以看出來。尼希米從來不用政治手腕,他從來不妥協,他總是守住了原則,他從來沒有受到那個局面的影響。他自己從來不與人妥協,他對外面的一班人不妥協,也不肯和?面的人妥協。在他們中間有首領,也有長老,他不肯和他們妥協,這些事使他有資格作首領。他是一個有禱告,有作為的人,因著禱告,更有作為,是一個有智慧、有膽量的人。

  (五)他是從來不想到自己利益的人。他從來不為自己好處打算,在任何事,在任何一點上有妥協。這就是尼希米這個人。

  我們再看他所遇到的難處,就是從仇敵來的難處。我想這本書很多地方很清楚給我們看見仇敵是如何作工,好像仇敵一點一點盡牠所能的阻止這個工作,若是牠在這一點上不能達到,牠在另一點上來阻止。

  仇敵首先用的一個方法,就是輕看你所作的工作。他輕看尼希米和尼希米的工作。他們說:「這些微弱的猶太人要作甚麼事,他們所建造的城牆,就是狐狸上去也能夠跐倒了。」仇敵想要叫尼希米和他的同工們小得可憐,要叫他們的心失望、被輕看、被藐視。但是這些在尼希米身上沒有用,尼希米是一個有膽量的人,他能夠說我是作大工的。你必須領會主呼召你所作之工的偉大性。到了人說你作的工作小得可憐,要叫你的心失望,而相當影響你。這些人算得甚麼,他們是一班可憐的人,他們所作的一文不值,你必須有把握,主呼召你所作的是偉大的工作以此來應付這個。若是我們覺得我們所作的工作沒有甚麼重要,我們就完了。對於尼希米,仇敵在這一點上失敗了。

  仇敵又從另一面來攻擊,就是在妥協中同謀來反對他。他們來商量,仇敵這樣的來商量-你看,我們光用軟弱、輕視、藐視沒有辦法成功,那個人知道他的工作太大,我們用那個方法沒有用。我們再用一個方法得著他,也許從各方面商量得著尼希米。他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讓我們請他來開一個討論會,和他一同商量。當我們把他請來,我們要一直一直不斷的會議,我們要一直討論沒有止境,當我們一直討論的時候,他們就不能建造城牆了,我想這是他們當初的用意。好像說得太過了,但是聖經給我們看見他們開過圓桌會議,很清楚看見他們的意思實在是要害他。只要把尼希米從工作中拖出來,那他們就有機會說,他們在那?是為著作事,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但是尼希米看破了他們同謀的詭計。保羅對他的同工說:「我們並非不曉得他們的詭計。」在屬靈方面,對仇敵的詭計要非常的儆醒。每一件事要問一個問題-這件事是不是神交給我的,到底我是不是可作這件事,到底這件事? 釣S有價值?到底這件事會不會把神真實要作的事脫開了?仇敵常常向我們提議一點別的事,牠的目的是要把我們從主一件特別的事情上脫出去,所以尼希米說,我們作最大的事,沒有辦法離開。為甚麼我要停止我的工作,到你們那?去?你一直守住了神旨意的最高水準,不要讓你自己從工作上被拖下來。尼希米說我不能下去,仇敵的詭計就是要他下來。你們一直要保持上面的事。尼希米遇到了外面的攻擊,用盡了各種各樣的作法,可是那不是所有的難處。

  他在內部也碰到兩個大難處,他的僕人來說百姓們對這件事漠不關心,又是軟弱,特別在開頭的時候,那些百姓是無心的。那實在不是他們要作的一件事,在他們中間對這件事太漠不關心了。那就告訴我們說,只要一有難處,他們準備放棄工作,這就是漠不關心和軟弱的光景。那時興起尼希米一直作一件事,要用力在那件事中間,用他自己的熱情感動他們的心,把他有作為的宒镼捶鴠L們中間去。我們能作首領,必須作這件事才可以,我們必須能夠感動別人,我們必須是別人的一種能力,除非我們能把屬靈的能力供給別人,我們就不能作首領。我們在工作上必須是一個榜樣,並且我們必須有一個感動力。

  另一面尼希米在百姓中間碰到的難處,就是百姓的不忠誠,這個不忠誠從前沒有發生過。尼希米有權柄可以得著這些長老的支持,但是卻從他們身上得不到忠誠的支持。這是一個試驗。我們有權利確定可以得著支持,但沒有得到。反而我們發現他們批評我們,他們對這些事都是消極的。他們對事情常常看弱點和錯誤,就是我們的弱點,我們的錯誤。我工作的弱點他們常常看出來,這常是仇敵最聰明的一個作為,批評論斷,叫神的工作停下來。人的不忠誠對於神的工作是何等令人失望。

  作首領的人要準備應付這一類的事,也許這是整個局面最難應付的部份。若是外面的攻擊,我們容易對付,若是外邦人的攻擊,我們能夠對付。但如果我們內部弟兄姊妹不好,相當難對付,尤其他們在那?指出我們的弱點,一再批評論斷我們。若是我們弟兄姊妹這樣作,那就難了。這也是我們作屬靈首領需要付的代價。摩西遭遇過這件事,從他肉身的哥哥姊姊遭遇到,從以色列人身上遭遇到。他遇見何等愁苦的事,使他的工作為難。尼希米也遇到這種事,我想主耶穌遇到這樣的事,我知道保羅遇到這樣的事。在保羅的書信?,好多地方給我們看見這件事,使他大有憂傷,弟兄和同工不夠忠誠,這?需要有勇氣,這也須我們領會我們的工作是何等的偉大。這個也就叫我們知道,不是我們的事,乃是主的事。但願主使我們從尼希米身上得到一些教訓,使我們如尼希米那樣作屬靈的首領。

星期三, 4月 20, 2005

從印度教到基督教

作者:張佳音(現任平安福音堂宣教士)

編按:本書所載乃作者個人的經歷,讀者切勿仿效。據作者經驗所得,打坐或其他秘術的本身,都是非常危險的,都算是通靈術;讀者切勿嘗試循印度瑜伽或其他通靈術與靈界接觸,因為這是聖經所禁絕的。若讀者之中,已有開始修習類似上述秘術的,應儘快與就近教會聯絡,尋求幫助。

引子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六日,香港啟德機場的接機處,出現了一個身穿黃袍的少女;她肩披長髮,架起太陽鏡,腳踏涼鞋,手提滿袋祭神器具。這個少女似幽靈般緩步移向人群中,她的家人差點辨認不了眼前這個木訥陰深的印度瑜伽修習者,原來就是他們那個遠赴美國留學多時,一向活潑時尚的女兒……她變得沉默寡言,卻堅持要去印度避世修行,甚至願意削髮為尼,終身修道,沒有人能阻止她……

  然而,今天的她,不單沒有到深山遁隱,卻活躍於人群中間傳教,所傳的竟不是她昔日那些神秘玄妙的打坐經驗,而是她自己素所鄙棄的基督教十字架救恩。究竟是甚麼力量叫她改變?是甚麼吸引叫她終身傳揚基督?以下是她個人真誠的自白。

見證
  聖經記載耶穌基督向全人類發表一個驚人的宣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去。"(約翰福音十四章六節)這句是甚麼話?如此獨裁、自大、專橫,是昔日的我所無法接受的。我一向認為每個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條條大路都可以通到羅馬,用不著一定要信耶穌嘛。特別是我們中國人,有我們自己所拜的神,不是一樣很好嗎?何故要信奉洋教呢!

(一)童年時期--滿天神佛

  我生長於一個拜菩薩氣氛極濃厚的家庭。母親在年輕時已發過毒誓皈依了先天道,得法號李果英,曾有志於終身念經修道。適逢抗日時代,戰亂頻臨:自下嫁家父後,旋抵港定居,生下四兒四女。我自幼見她甚是虔誠,家中菩薩琳琅滿目,日日香火鼎盛、晚晚紅燈普照。除供奉祖先、天神、天後、土地、灶君等諸神外,家人還特別供奉黃大仙及地主財神。因為黃大仙靈簽有求必應,曾指點過我們不少迷津;其神茶也曾醫治過我幼時的疾疹。至於地主,則是家父賭狗賭馬時的靠山,所以他悉心用紅泥自造一座地主神翁,貼滿紅布吉語,盼望從此橫財就手、財源廣進;可惜多年來贏少輸多,弄到家境一貧如洗。長兄自幼好研掌相命理,甚麼中西星相、鬼穀子神算,皆一一鑽研;甚麼道家吐納煉丹、長生養命之術,無不修習;甚麼鬼神佛道,無不膜拜,唯恐事奉不周,使家宅不寧、身心不安。

  大弟則喜聯群結隊,遊蕩街頭,不學無術,打打殺殺,學來一身神功,上得齊天大聖為師,乩童時刀槍不入、香火不傷,許多時在家中上壇,大開金眼時,得見滿屋神靈;大開金口時,又講得一口流利的北京方言,狀似猴子;跳來躍去而不會撞跌,使我們大開眼界。漸漸地,見他越來越疲乏,不停繞圈跳躍,無法停止。真想上前去幫助他,但又怕觸犯神靈,便只有不了了之。就這樣看見他的生活每況愈下,始終一蹶不振。唯盼神靈庇佑,使他吉人天相吧!

  家中除了母親、父親、大哥及大弟有較特出之宗教行徑外,其他各人也隨父母拜菩薩,按中國人傳統拜神習尚,因循地過日子,對任何宗教並無特別興趣。只是回顧這段童年時期,總括來說有以下兩事令我十分困惑。第一,就是日日吵架;第二,就是夜夜鬼魘。雖然一家人親如骨肉,也算十分「神心」,照理本該蒙諸神眾佛保佑,使上下和睦,出入平安,然而在這二十多年來,家人常因一些小事就爭吵不休,親人變仇人,以憎恨取代相愛、冷漠取代溫暖;真是家不似家,何其可悲!為甚麼一個供奉如此眾多菩薩的家庭仍得不到菩薩賜福,沒有家庭溫暖?!

  更令人費解的,就是夜闌人靜後,家?時常發生一些「被鬼壓」的事。有時聽到父親在床上掙扎糾纏,然後破口大罵的聲音;有時又看見弟妹恐懼顫抖,縮作一團之狀。醒來時便道出昨晚可怕的經歷,嚇得我們甚至不敢上廁所。究竟這些經歷是出於心理作用,還是真有其事?終於在小學六年級的一個晚上,我開始親自體驗到確有此事,而且有被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耳邊聽到一連串恐嚇的說話,我用力掙扎,心中呼喊全屋的神靈相助,但仍無效,直至父親醒來開燈,我才能坐起來大哭,父母都齊來安慰,說可能是移動過神台傢具,神靈不安,便會如此,又說我所遭遇的,是司空見慣的事,不用大驚小怪。於是隨手便拿出一條黃大仙靈符給我戴上壓驚,可是我仍不斷有這些類似的經歷,使我十分恐懼。家中沒有一人敢說這些是「鬼」,只解釋說是我「時運低」罷了!究竟這些是甚麼?若是神靈,怎會如此叫人受苦?若是邪魔,怎敢來攪擾這個滿屋菩薩的家庭?……我心?的這些問題,都象石沉大海似的,總找不到答案,終於只能擱置一旁,暫且不理。

(二)少年時期--勿講耶穌
  為了爭取更好的求學機會,父親把我送進了九龍塘的一所天主教學校?念書。從小學到中學,這所學府都充滿著濃烈的宗教氣氛。除了每週有聖經課及早會外,還有每年學期完結之前的三日佈道大會。只是那時天性愛玩的我,甚麼也沒聽進去,他們開口要「講耶穌」,我就悶得呼呼入睡。這些日子就這樣不知所謂的經過了。後來又因成績欠佳,轉到又一村一所天主教修女中學去念書,情況比前更壞,因為在那兒我遇見了一些對聖經一知半解的修女,面對許多宗教問題總無法給予我們滿意的答案,乾脆就推說一聲「這是神的奧秘」便草草了事。再加上看見她們明爭暗鬧的情形,使我更不滿傳教人士了。

  一次,教「要理問答」課堂的修女因小故向我們無理取鬧,使我更是不滿。於是我懷恨在心,要找機會與她爭論,但誰敢反抗權威?!同學們都敢怒而不敢言,要爭取發言資格,除非成績斐然啦!於是,我用盡苦心,背熟了那本「要理問答」,真的取了最高的分數,就在課堂上以純熟的「要理」知識,詢問了許多有關問題,當然又一次得不到滿意的答案,爭論到最激烈時,還記得我曾手按書桌、挺胸昂首地揚聲道:「有神?!讓我看見他吧!我說這張桌子就是神!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是蠢才,除非我親眼看見神跡,否則我永遠不會相信有神……!」只見那位修女臉色陣紅陣青,同學們都不敢作聲,課室?充滿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下課鐘聲一響,那位修女如釋重負地匆匆退堂。下一課上「要理問答」時,竟出現了另一位主任級修女代課,前一位似乎是知難而退了。然而,校方從此就認定我有「叛教」行為,處處小心觀察監視,逼使我更站在敵對的立場來看她們的宗教。

  那段日子,我深信科學才是至上的,人定可以勝天,只要對得住良心,便不需要相信任何宗教。中學時期是理性啟蒙時期。雖然我高唱無神的口號,但當遇著力不能勝的困難時,我仍暗地去求籤問卜,請教相士指引前程,這真是人類心靈矛盾的本相!

(三)青年時期--無神主義
  中學畢業以後,踏足這個花花世界,現實環境、物質、享樂、名利、愛情……於是忙忙碌碌地、花花綠綠的佔據了全人的時間與生命,甚麼神神鬼鬼,天堂地獄,不管也罷!
因著興趣,也是上進心的驅使,不久,我又進入了香港一所大專院校繼續求學,主修外文系,副修大眾傳播,如此就開始了兩年的半工半讀生涯。在這段日子?,我的思想才漸漸成熟,開始懂得探索一下宇宙人生等形而上的問題。

  適逢遇著一位愛爾蘭籍的天主教男修士作某幾個科目的講師,我們都相處投契,樂也融融。只是每當他提及宇宙間有位主宰管理一切時,便立刻使我反感起來!故此在這兩年?,我們常為此問題在課堂?爭論不休。每當他有意無意地提起有神的時候,我總按捺不住,用蹩腳的英語和他辯論,把原本要學習的題目都放下來,把其他同學都拋諸腦後。不知怎的,我們總是為神是否存在這問題辯論不休。直至有一天,我無法否定萬物的來源總有先存的第一因存在,問題才暫告一段落。

  可是,當第一因或創造者的理論一被確立時,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更加辣手了。就如:「神若存在,為何世界如此混亂邪惡?人生為何如此痛苦不公平?……若神真的存在過,他現在可能已死掉或已退休了,否則他不會對他自己所造的世界如此無能吧!」這種對神不滿的心情,甚至流露在我的公開言論上。在一期大專的月刊?,我投上了一篇英文詩「NO GOD, NO WARS!」來表示我對造物弄人的憤慨!

  無論如何,從「無神論」進到「神退休論」(理神論)已是一個可喜的進展。可是,這只屬曇花一現便化成烏有。因為不久我又發現那位一向表現敬虔的男修土竟是已有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黑市夫人」從菲律賓來找他,站在課室門口,等待他結束香港的獨身傳教生涯,返菲島經營生意去也。於是,他一待學期完結,就匆匆與我們道別,辭退了修土的名銜,隨妻子赴菲與兒女團聚。啊!天呀,這班有神論的人的道德水準真教人望而生畏,不若維持無神主義更教人發現道德之可貴!

(四)留學時期--尋找真我
(1)感喟人生
  就在這年暑假,我有機會往美、加去遊歷探親。二十多年來受物質主義薰陶,使我養成虛榮心,我遂放下工作、家人,甚至相識八載的男朋友,帶著一顆踴躍的心乘坐飛機去迎接新的挑戰。

  然而,在舊金山、多倫多、以至紐約,我都無奈地接受舊好友的冷淡接待、親戚們的忙碌艱辛、華僑在異鄉的孤苦實況、大都市人心腐朽,以及自己兄長在外國多年不中不西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我不禁歎息「天下烏鴉一般黑」,眾人所想往的美國也不外如此罷!我還是再進大學,繼續尋求哲學及文學?更能令我人生昇華的學問吧。於是,我進入了紐約市一所環境優美、華人不多、教授不錯的政府大學?繼續念書。教務處認為我以前所修的文科已夠,但普通科卻不足,故提議我選修一些來平衡思想的發展。我樂意地選修了人類學、天文學等普通入門科目,嘗試去瞭解一點點宇宙另一面的奧秘。

(2)尋找主宰
  因為其他普通課程已滿了位,我就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被安置在物理學院高級天文學系的課堂?。我本打算光作旁聽生,如覺不妙,就趕快溜之大吉。怎知課堂?連我在內只出現了三個學生,這位印度籍的講師也正在寫作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的論文。為了他的生活費,我便偉大地留下「捧場」,而他也樂意在分數上有所「見諒」,於是我們就快樂地合作起來,以後竟成為經常交往,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的好友(因為其他兩位學生甚少再出現)。日間我們在實驗室內收看人造衛星所拍攝下來的星際雲海電影圖片;晚間我們齊齊上天文臺去用望遠鏡觀察天象。我內心不時暗暗驚訝這創造的奇工,真是深奧難測。誰創造這廣闊的宇宙?誰托著這無邊的萬有?

  昔日在香港,眼睛只會看見自己、盯著別人,比較著名位錢財、尊卑貴賤,從來沒有閒情來觀察天空,現在卻越看越有味道……「我」,在這測不透的宇宙、看不盡的銀河、數不完的星宿?,變得渺小、無知、可憐!想到人生匆匆幾十寒暑,若只花費在短暫的名成利就?,恐怕換來的也是一堆黃土,若然真有造物者,這井井有條的宇宙是從他而出又由他維持的話,那麼,我身為萬物之靈,未曾識荊又豈能瞑目!究竟如此渺小的人怎能與造物者相通呢……?!

  終於我忍不住開始與講師討論起宇宙之來源,主宰之去向等問題。想不到如此一問,又牽起了一連串宗教比較之爭辯來了。我說中國的佛教很高深,他就說佛教乃源出於印度,中國沒有高深之宗教;我忿而轉談中國道教玄虛奧妙之煉丹修行之術,他也提出印度教悠久歷史之瑜伽打坐來。甚麼「靜」、「空」、「無」等等境界,談得天花亂墜,有聲有色,究竟哪一種靜坐法厲害?真是要經過實驗才知曉。但是,叫我教他道教內丹嗎?我自己只是大吹大擂,其實一竅不通,於是唯有放膽試試他的印度教打坐了。我與兄長曾就此事一同在紐約校園宿舍內用卜卦方式誠心求問過黃大仙,但所得答案卻模棱兩可。於是我本著一股好奇心,就開始了瑜伽修習法。

(3)奇異安排
  奇怪的是,在未遇見我之前的三個月,這位印度籍的天文學系講師曾去尋訪一位從印度來的著名法師(GURU意即完全導師),人稱BABA(父親),是一位被譽為近世紀五位最出色的印度教聖人中仍存留在世的一位神人(GOD-MAN)。他正在美國作第二次環球傳教,影響甚廣。單是在北美,他的信眾在兩年內已為他開設了一百五十個以上的瑜伽打坐中心,且在英、法、加及其他各國均有其聯絡處,跟隨者數以萬計。這位講師曾經跟他學習瑜伽打坐(YOGA MEDITATION),藉以追求最終境界的經驗,盼望能把他在吃迷幻藥(L. S. D.)時所看見的異象及所得到的喜樂維持?久,便不致因吃藥而弄致情緒起落無常,甚至生無可戀(這是北美許多心靈空虛、渴望尋求真我的青年人的經歷)。

  就如其他被吸引去參加的人一樣,他本來也是半信半疑,但他卻不能解釋那些超自然經驗的來源。雖然他是物理學博士候選人,極具科學頭腦,然而,當法師離開紐約往舊金山去建立屋侖活佛堂(ASHRAM)之前,在芸芸眾信徒中,竟把他叫到跟前來,預言三個月後將有人會到他那?求問有關神的事情,他便要奉法師的名(SRI GURUDEV BABA MUKTANANDA)把一句梵文的口訣(MANTRA)傳授給那人,並教他修習佛性瑜伽打坐法(SIDDHA YOGA),這人將會是法師的一位得意弟子。當時講師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謂,沒有記在心上。

  奇怪的就是我這個從香港來的外國留學生,竟在預定的時間?出現,且是第一個向他追問如何與神相通的問題。起初他不以為然,就與我一同研討一些美國人為了尋求真我而嘗試吃迷幻藥而得的諸般怪異經歷(L.S.D. TRIPS);又適逢美國各大學?均流行著東方神秘主義(THE EASTERN MYSTICISM ),到處都是瑜伽健身運動(HATHA YOGA)、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簡稱T.M.),甚至是跟隨一位屬靈導師(GURU),不停念誦其所賜的口訣(MANTRA),就能加速進入這導師所臻之完全境界的那些愛神瑜伽(BHAKTI YOGA)和佛性瑜伽(SIDDHA YOGA);各校園都流行著這些方法,人人各適其式。

  我們興致勃勃的去閱讀那些在印度教的瑜伽打坐?、佛教的禪坐?、道教的氣功及回教的蘇菲派中等等被譽為歷代聖人高僧之自傳及其神秘的經驗;又親自拜訪一位從錫蘭來,自稱是完全人的百歲老翁(GURU BAWA),聽過他數篇稱為最高智慧(DIVINE WISDOM)的演講(SATSANG)(有英語翻譯),而我卻一竅不通;又見過一個懂得從杯中的水看出人的過去未來,用撲克紙牌占算出人的命運,及替人念咒語灑符水驅邪魔的波多黎各籍女巫師;甚至碰上一些能看見人身體的光環,和一些能以星座算人一生、具有「強度念力」(PSYCHIC POWER)的奇人……

  其實,在紐約市上,就算在街頭或地底火車,都經常遇到不少人派發招魂、驅魔、神醫、占卜等等的單張,凡此種種的廣告,四處張貼。甚至某些大學所選用的英文課本,也多有談及拜魔教(SPIRITISM)、黑魔術(BLACK MAGIC)和白魔術(WHITE MAGIC)等事。真是見怪不怪了!校方又搜集一些現存的原始巫術、玩蛇附身的拜靈教(HOLY GHOST MOVEMENT)影片,在人類學課程中放映,使我對我所處身的今日世界有一個嶄新的看法。似乎物質越文明的社會,人類的心靈就越顯空虛。放眼看美國一般青年男女,他們面對貧乏的生命,他們的反應就是用縱煙、縱酒、縱性、縱毒,以自我毀滅行動來對自己無意義的生命作出最殘酷的抗議。我的心底就禁不住更要追尋這位看不見、摸不著的造物者。我要認識他、接觸他、甚至擁有他;這樣,我才能躍出這空虛失落的深坑,再一次尋回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4)深入靈界
  於是,我開始了修習世界宗教歷史上最遠古最高深的印度瑜伽術。講師帶我進了他的書房,教我全人放鬆地坐著,面對著法師的照片,點燃起一枝香,然後口念咒語,用大姆指按在我的三眼位置上(即兩眉之間),又叫我閉上眼睛,重複背誦此口訣約五分鐘,這便是佛性瑜伽簡單的傳授儀式(INITIATION)。據說如此專心打坐,就是通到宇宙至高真我的最佳捷徑了。這本不易叫人相信,我想自己很快就可以推翻這種誇張的理論。怎料到當我第三次嘗試念咒打坐時,竟發現自己的身體自動地旋動起來,而且開始聽到異聲及看見異彩,一下子把我嚇傻了。難道真有靈界嗎?這些力量真能領我進到宇宙之神那?嗎?

  我帶著又好奇又戰兢的心情,大膽地繼續嘗試。在短短的三、四個月內,從五分鐘、十五分鐘、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兩小時……半天、整天、到整晚,我越來越被吸引進入那個奇異的打坐新境界?,發現有數之不盡的新感覺、新異象、新經歷。我就在一種異常寧靜的心境下,被內心之光(THE INNER LIGHT)所吸引,觀察著自己的真我(MY TRUE-SELF or MY SPIRIT)在身體內外的旅程……

  最初我觀察自己的身體竟會自動地搖擺,特別是當我聽到那些梵文口訣(MANTRAS IN SANSKRIT)在不停地唱誦時【筆者按:這種單音的口訣經過不停的重複念誦後,是有助於集中精神,叫思想空白,失去防守而容易進入自我催眠的狀態。】身體便會有猛烈的反應,不能受控制。我雖然把雙腳交叉地盤坐在地,這是蓮花坐的姿式(LOTUS POSTURE),但全身仍如觸電般受到搖撼,上身會象蛇般不斷旋轉。印度瑜伽解釋這是一種身體的淨化過程(PHYSICAL PURIFICATION),就是女蛇神(MOTHER KUDALINLI)在打坐者的體內沿脊髓神經而上,以火焰般焚燒的能力(SHAKTI)潔淨他的身體,使他忍不住自動旋轉,甚至跳起蛇舞來。若焚燒的能力強大,那人縱使是盤膝而坐,也會帶著雙鎖的姿式在地上彈跳,狀如青蛙,不能自製。

  不久,我又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單會猛力旋轉,口?竟會發出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如:鳥鳴、雞啼、鴨叫、獅吼……等,很是駭人。印度瑜伽又解釋為一種因果之浮現(KARMA),越過這些,就能超脫輪回的苦海,進入梵我合一的境界了。

  漸漸地,我進入了身體靜止的狀態,開始經歷靈魂活躍的階段:我發現自己的靈魂竟會離開身體,浮游於房子內,還穿牆過壁,別人竟看不見我;有時在半睡半醒之間,我的靈魂突然會打一個筋斗,飛起,飄越屋頂,浮於樹梢,瞬息間又會穿過雲層,向星際直奔。記得一次,我竟飛向一個綠色的大星球(狀似土星),站在它周圍金黃色的光環上,正想看清楚這是甚麼,可是一剎那又不受控制地飛回身體?去……

  啊!我真象著了迷一般,從早到晚,我都不斷念誦那句口訣,不斷地用心打坐,也不停地將這些異象異夢異聲記錄下來,因為這些經歷實在太新鮮、太奇妙了!不過,我心底最盼望的,還是早日看見這些景象背後的更高境界,那就是與內在真我(THE INNER SELF)--那位藍色的人(THE BLUE PERSON)--合一的境界。

(5)內在真我
  印度教的基本教理乃是認為人人皆是神(梵天BRAHMA),每個人的內在真我(THE INNER SELF),就是宇宙的大我(THE UNIVERSAL SELF)即梵天本身。只因人無知(即佛教之無明AVIDYA),被外在世界的幻力(MAYA)所困而迷失了自己;故此,人要向內尋找真我,便能與梵天合一了。而印度教認為尋回真我的最佳途徑(THE PATH TO REALITY)就是瑜伽打坐(YOGA MEDITATION)。其實印度瑜伽也分很多種類,流派也甚眾,不能在此一一介紹。

【筆者按:今天流行於香港的先有:哈達瑜伽健身術(HATHA YOGA),重於操練身體層面。雖然夾雜印度神像姿式,但是宗教性質仍不算太重。後有瑪哈禮師(MAHARISHI MAHESH YOGA)的「T.M.」,即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自稱非宗教,只屬靜坐技術,其實此乃宣傳手法,其宗教性逐漸加濃,只是在初步接觸時,仍算較重於精神鬆弛方面,故多為現代繁忙人士所接納。最近盛行的則有世尊A.C.巴維丹達?史華米?巴布巴(SRI 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的國際基士拿知覺協會(ISKCON)所傳的愛神瑜伽(BHAKTI YOGA),純用唱頌神名基士拿(KRISHNA)來進入靈性、自我催眠式的忘我昇華狀態,就以為是與神合一的境界了。他們到處派發精美的書籍及張貼美麗的廣告,又上電視作宣傳,頗受注目。然而基督徒當留心,切勿在以上所提及的印度瑜伽教派作任何嘗試,免給魔鬼留地步!!!】

  至於我在美國所學習的佛性瑜伽(SIDDHA YOGA)要算是最簡易、又算是最高深的正統瑜伽術之一。因為它強調要跟隨一位已達覺醒境界(ENLIGHTENED STATE)的完全導師(GURU,PERFECT MASTER),他宣稱他的小我已經與大我合而為一,故此,他就是宇宙之神的化身(GOD-MAN,MAN-GOD)。只要忠心跟隨他,用愛服事他,定睛望著他,重複背誦他所賜的口訣,就可以不用太費力地到達他的超然境界(TRANSCENDENTAL STATE),因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他就是我的內在真我,也就是這個宇宙之大我了。故此,印度教徒均以法師為神本身,讓他坐在一個藍色絲絨鋪成的寶座上,以香、花、果,及其他貴重物品供奉於他的腳前,又全人俯伏下拜,肅坐兩旁聆聽其智慧教導以作人生之指引。

  當一個印度教徒如此虔誠地愛神,又如此用心地修習瑜伽時,他就會象我一樣,經過身體活動的潔淨階段,及靈魂出竅的異象過程,之後就會超越這一切變幻的景象,看見一粒小小的藍色珍珠(BLUE PEARL),這就是印度教稱為世界種子(THE SEED OF THE WORLD)的總體形象,進入這種子,就即是進入了數之不盡的宇宙世界?。進到如此境界的人,宇宙就在他?面,他涵容了一切,也超越了一切。繼之而來的一個終極境界就會很快出現,那就是看見一位超越宇宙萬有的一個藍色的人形靈體(THE BLUE PERSON)【筆者按:請注意許多印度教的神靈都是用藍色來繪畫的】,他就是稱為宇宙之大我的梵天(BRAHMA)若與他融合為一,便是眾所渴慕忘我歸梵的至終境界了。

(6)切心追求
  為了進入這個與神合一的境界,我全人投往於其中。從早到晚,我都默念著那句梵文的口訣,摒棄了一切思想雜念,若要思想,就只容許一個觀念在腦海中,那就是「我就是梵」(I AM BRAHMA,I AM GOD,I AM THOU…)!所以,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我是沒有思想的,若有思想,也只是「我就是梵」。為了要讓體內的氣血在打坐時運行得更好,人人都追求取用坐蓮姿式盤膝進行打坐。然而,我已上了二十多歲,筋骨早已不是那麼容易長時間屈曲的,更妄想要雙鎖而坐。但是為了血脈暢順無阻,達致更高境界,我就不斷強迫自己的雙腳合作,甚至疼痛得不能走路,我仍是忍痛繼續蓮坐。終於,我成功了。整天我都可以用蓮花坐姿式進行打坐,別人看見真是羡慕不已。隨之,我發現自己的打坐真的又突破進人了新的領域--那就是氣貫天庭的經歷。

  印度教認為人類因無知而將精液外泄使身體多病,人生多苦。若然領會瑜伽打坐法,就能將精液保存而得以內治。就是在打坐過程中,將全身精氣彙集而形成一股金光般的氣球(PRANA)於丹田位置上,類似中國道教內丹修煉法的「氣守丹田」當集中內視此金光氣球時,見其循環運行於體內,打通體內各個竅門(CHAKRA)(中國人稱之為奇經百脈),繼而打通一個小周天,再一個大周天,就這樣把精氣打上天庭(頭頂),如此就能滋潤百骨,自醫百病,不單獲得類似道教的長生不老之訣;更能隨時入定,白日也隨處見異象,與靈體相通,甚至進而獲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超然的能力……【筆者按:請留意印度教的瑜伽打坐、佛教的禪坐與道教的氣功靜坐法均有類似過程。】以上的境界我都經過了,甚至我可以通過那藍色的珍珠,開始看見了那藍色的小人,這小人越來越大,像要將我吸進他?面,看來我很快就要與他合一了……我仔細把這些奇異的經歷逐一記下來,結果我竟寫滿了十多本日記簿子。

(7)追隨法師

  半年來在紐約濃烈的打坐經歷的結果?,使我變成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我開始穿著黃紗道袍,頸掛印度佛珠,日夜口念梵經,齋戒禁欲,盤膝冥想,甚至在那年的暑假,我毅然放棄紐約大學?的學習,認為只是一大堆人頭腦製造出來的知識(MAN-MADE KNOWLEDGE)我穿州過省,往加屋侖,到法師的活佛堂?去跟隨他,為的是要得著與神合一的真智慧(DIVINE WISDOM)。

  當我第一次在肉身?遇見法師時,他正因身體不適(心臟病等類)而要在加州醫院留醫,但他仍舊風采依然地穿著一身黃袍、禿著頭顱、說話滔滔地解答著數十位訪客的問題(有一女弟子替他翻譯英語),我因感到他法力高超,便靜靜的坐在一旁,一言不發。怎料他解答完眾人一切疑難之後,竟突然對我說:「你的打坐功夫甚好!」於是我道出來意,他竟特地給我一個獎學金去跟隨他,視我為一得意弟子。從此,我就與他數以千計的跟隨者同住過著佛堂式嚴謹的生活。(他們大多是美國人,我是罕有的中國人。他們來自各種宗教,最多的是未重生的掛名基督徒,也有不少天主教的修女。因為他們甚少自稱是印度教,他們都強調瑜伽打坐只是一種通往神的途徑,個個宗教都是歡迎的。)

  我們每天淩晨三時起床,沐浴更衣,一同來到活佛堂靜坐(我們是男女分座的)作早晨唱經(MORNING CHANTING)七時才開始做一點打掃潔淨佛堂的工作,午飯後有少許休息,在下午四時又開始黃昏唱經(EVENING CHANTING)及打坐,大概在這時候法師將出來主領聚會,進行講經(SATSANG),最後接受全會眾輪隊之供奉及敬拜。當信眾把禮物奉到他的面前,又在他腳前俯伏,吻他雙腳時(這派認為神人的腳是最充滿宇宙能力的),他便悠然地微笑,又用孔雀羽毛輕拍他們的頭以示祝福,聚會總在和平快樂的氣氛下完結。

(8)耐人尋味
  從加州屋侖,到紐約市郊等地,在大概年半的時間?,我一直是一個忠誠的跟隨者,我所有的靈界經歷,連跟隨法師已久的僧尼也羡慕不已,他們邀請我在他們全寺的年鑒?寫了一篇見證(是用英文,又翻譯成印度文),述說一個真正虔誠的愛神瑜伽修習者,無論甚麼國籍,都能在異常短促的時間內進入至終的境界(他們認為我的境界已進入接近終極了)。這篇文章刊登後,數以千計從世界各地踴來的跟隨者,他們不僅要謁見法師,更要來見見我,表示他們對我的尊敬和欣羡。甚至有一天晚上我漫步在附近的街道,一位與我素未謀面的跟隨者遠遠看見我的身體所發出的光環已到達紫金色,他認定這就是聖者,後來上前向我表示尊敬。我想既然我已到達此境界,也好計劃跟隨法師返印度寺院(GURUDEV SIDDHA PEETH,GANESHPURI,MAHARASHTRA),打坐研經,深山遁隱,甚至削髮為尼,終生修行。再入世救人時該是已臻化境之女神人了(GURUMAI)!

  然而,就在這完全在望的階段,我卻不斷發現一些令人十分困惑的事情。特別當我越吃越少,越睡越少,完全放棄任何思想,全人空白,集中內視時,我發現自己的靈魂不受控制地被吸入一個聲、色、光的漩渦內,越鑽越深,耳邊的梵音(OM,被稱為宇宙原始之音)頻率越來越高,眼前的光彩越來越大,這股旋轉得令人暈眩的吸力迅速地把我全人吸進去,越吸越深。然後一些黑色背後發光、有多手多頭、似人非人的靈體、帶著嘻嘻的笑聲就會出現眼前。他們將我一直拉下去、拉下去,去到一個很深很黑的坑?,那?充滿了類同樣子的可怕靈體,進行著一些邪淫污穢的舉動。每次我的靈魂都驚駭地呼喊著,要竭力從那深坑?跳出來,迅速返回身體的知覺去。這樣,我心靈不安地整晚不想入睡,也不願再被帶到那境界去。

  多少次我心中暗暗地疑思:那位創造萬有的主宰該是何等至高無上、聖潔光明的,怎會有這些可怕的臉孔?也怎會作這些污穢的事?我已到達打坐極高的境界,為何還會被這些邪魔攪擾?我恐怕自己是走火入魔了,於是我與昔日教授我天文學的印度籍講師討論起這個問題來,他也不能回答,他只能告訴我,連他自己及不少跟隨者也有類似淫穢的異象經歷,甚至那些靈體會伏在他們身上,與他們行淫,使他們在肉體中也感到那陣陣的性欲,異常可怖。但大家都以為這是進到完全的過程,就不以為然了。

  當我查考法師的打坐自傳(CHITSHAKTI VILAS:THE PLAY OF CONSCIOUSNESS)時,發現自己是照著法師的經歷進展的,沒有走火入魔,但是我內心仍感不安,於是在一次講經聚會中(SATSANG),在數百個跟隨者面前,我勇敢地問及此問題,法師回答得很簡單,說此乃因我前生的孽報,若越過這孽關就能與梵天合一了。這答案超乎我的理解,使我再無法懷疑下去。但是他竟預言我會離開他並警告我說:一腳不能踏兩船等語。這使我更感困惑。但無論如何,我已定意跟隨他返印修行了。

(五)返港時期--靈界爭戰
(1)家人反應
  一九七六年暑假,法師回國。兩架珍寶包機要將在美、加、英、法、澳等地千多的信眾送到印度孟買市郊的法師總廟?去(GURUDEV SIDDHA PEETH,GANESHPURI,MAHARASHTRA)。我也願意拋棄令人羡慕的美國式生活,準備天涯海角地去尋找真正的智慧。正要啟程時,香港家人的來信如雪片飛來,象十面金牌似的要召我先回家一行。想著出家人也好藉此機會了斷塵世因緣,便轉念獨自乘坐英航返港。航空公司也遷就我吃素的習慣,每餐給我奉上鮮果,我便在飛機內盤膝而坐,閉目入定了十多小時。想著回港只屬過境性質,很快又會回印度去。怎知這一別竟成了我生命的轉捩點。

  九月十六日下午,我身穿黃袍、肩披長髮、架起太陽鏡、手提裝滿祭神之物的布袋、腳踏涼鞋、表情木訥、無憂無喜地出現在啟德機場接機處,緩步地移到家人面前,他們竟都認不出我來。我第一個要求是翌日去印度專員公處辦理申請入境的手續,他們見我如此虔誠,想必因家中一向敬奉我佛,八個兒女中有一人能與佛有緣,也不敢攔阻。唯盼在這短短相聚的日子?,好好的擺上齋菜,象敬奉活佛般侍候我吧!次日,父母就陪同我去辦理簽證手續,一切就緒,只須等候一個月至三個月的時間便可成行了。

(2)接觸福音
  因著心境與習慣的改變,我再不能欣賞香港式的逛公司、看電視、打麻將等娛樂,我只喜歡躲在房間?,面壁打坐,閱讀經書,偶爾也會有數位舊好友來訪,交談數語,想著很快便與這一切永別了。怎知就在這無聊等候的期間,一個頗為引起我興趣的消息傳入我的耳中--一位昔日在大專院校?與我要好的同學,她今天不單成了基督徒,而且正在神學院接受訓練,將來要作終身傳揚基督教道理的傳道人呢!

  她嘛,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常常沉醉在自己思潮?的人,她那迷惘的眼神,甚至吃了飯沒有也答不上來的樣子,是我很難忘記的。今天竟與我不謀而合的去事奉神,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啊!就是這一點的好奇心引動我步出了家門,親自來到這所環境幽雅的神學院,要見見她,與她話別。令我希奇得很,出現在我眼前,竟是一副十分清新、滿有信心朝氣的臉孔,究竟甚麼叫她有如此大的改變?只見她手抱聖經,愛不釋手的樣子,難道她的神真有如此大的能力將她全人更新嗎?我暗暗的驚奇著。

  但是,當她滔滔不絕地述說聖經才是唯一的真理,耶穌基督才是唯一的真神時,我心底?不禁暗笑她狹隘無知,且不知天外有天啊!我安祥地把雙腳盤起,打著一個舒適的蓮花坐,眼看著這班神學院牧師、講師及學生傳道們向我投以驚訝的目光,聽著他們向我發出逼切焦急的歎息,於是,我忍不住悠然開口告訴他們印度教深奧的哲理、打坐?神秘的經驗及我時刻入定,與諸神眾佛溝通的境界,處處都勝過基督教單憑相信一本人手所寫的聖經。可惜他們表現得執迷不悟,還不斷地勸導我趕快皈服基督,免受魔鬼迷惑等等。甚至他們的副院長在苦勸我無效之下,竟自言自語地望著我而嗟歎說:「若有你這樣的人信了耶穌,作基督教的傳道人就真好了!」

  我覺得他們很可愛,卻又很可憐。沒有見過神,竟信得如此癡迷,真可笑!我想:他們都是憑著一本聖經說話做人的,若然我不以聖經來反駁他們,就永不能叫他們明白聖經以外的經典的真理。若能揭穿聖經是虛構的,就更可以教導他們打坐,使他們經驗神的臨在,勝過他們只對神有頭腦上的知識,那麼,或許可以救他們脫離這無知膚淺的基督教了。帶著這種使命感,我回到家?,把自己關在房間內兩個禮拜的時間,專心仔細地把新約聖經讀完了一遍。心中一面祈求宇宙之主教導以辨真偽,一面又用心牢記書中句語以作後來辯論之根據。

(3)心靈掙扎
  然而,出乎意料之外,今次讀聖經所發現的耶穌基督,竟與中學時的判若兩人(可能昔日只讀聖經之片斷,又視之為洋教鄙之為神話,很難接受其中的道理)。耶穌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簡潔直接有力的,又充滿絕對權柄的打入我心坎?。雖然我是獨自一人關在房間?研讀這本書籍,但不知怎的,耶穌的話語就象活生生的、一錘錘的向我胸口猛捶下來,使我多次覺得有紮心的窒息感。當我越發將他的言論及神跡與昔日研讀過及接觸過的各宗教的神人作比較時,就越發發現他的大膽自稱是絕無僅有的。好象他在約翰福音十四章六節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去。」等語就是最好的例證了。

  我想:倘若聖經是真的,這位耶穌就真的令人佩服了,但是這本書籍不會是真的吧……為了使自己心靈平安,我立刻忙碌起來。我跑到香港某些大書店去,設法尋找一些參考書籍,證明聖經只是人手所寫的,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啟示。於是我忙碌了大約半年的光陰,嘗試從歷史學、考古學、科學、醫學、甚至預言論等等的立場去察看這本聖經的真偽。怎知,結論竟與我的原意相違【筆者按:「聖經真偽辯」此類偉大的專題,有待讀者自行參考其他書籍,因篇幅關係,在此不多贅述。】我竟發現聖經真是神的默示,雖然透過人手寫出來,卻逾數千年而不改變,乃是絕對無誤的真理。這結論叫我難以接受,難道我要放棄我已臻的境界,回頭向這班狹隘的基督徒投降嗎?不!不可能的!我正在猶豫掙扎著……

(4)混亂時期
  就在這段心靈忐忑不安的日子,一些"耶和華見證人會"和"基督科學會"的人【筆者按:這些都被稱為基督教的異端,對聖經信仰不正確,沒有真正的救恩。】,竟出現在我這正混亂的時刻。他們都很有禮貌很有愛心地向我傳教,有些甚至到我家中與我詳談。但是當我一閱讀其典籍或刊物時,就不難發現這些記錄與聖經所載的十分不符,於是我便婉拒他們了。

  不久又來了昔日在天主教中學?的舊同學,熱心地給我介紹了兩位天主教知名的神甫,一位是屬耶穌會的外籍神甫,另一位是今天在天主教華人圈子?十分具代表性的革新派分子。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對我赴印研經修行一事表示十分欣賞及予以推崇。屬耶穌會的神甫還熱心地把早已赴印度、日本等地修習印度瑜伽及日本禪定的神甫們的名單地址寫了給我,歡迎我順道去探望他們;他又借了一大疊蓋著「神甫必讀」的書籍給我閱讀,這些都是描述近世紀天主教邁向東方神秘主義的探索而得到的奇異收穫(Christianity & Mysticism, etc.)。噢!這些書籍使我十分興奮,因為它們正好迎合了我的口味:信耶穌是聖經典籍的真理,但靜坐才是經驗耶穌的最好方法!這麼一來,我就象尋得知音似的快樂。於是我想我是可以信天主教的耶穌了,因為這總比信那間神學院?狹隘的基督教好。

  然而,當我認真研讀天主教教義時,我又發現有許多信條是不合聖經的。諸如:聖經與梵蒂岡大會規章,兩者之中,誰是絕對權威?耶穌與馬利亞,誰是真正中保呢?救主與神甫,誰是認罪(辦告解)的對象?地獄與煉獄或天堂,哪兒是信徒永遠的歸宿?……為這一連串關鍵性的問題,我帶著一大疊天主教教理的書籍,去請教另一位革新派的神甫。當我逐一道出聖經與天主教教義不同點時,他竟不耐煩地說這些都是幼稚班同學的問題,無需費時解答。

  我在沒趣之餘,便試問他對聖經的看法,他的回答頗新鮮:「這是每一個人的一生寓意,從開始到末了,都是教訓人向善的。」我又問:「聖經說要信耶穌才能得救啊?!」他答:「不用那麼緊張,世上若只有五個人,或只得一個人真真正正的愛耶穌,那麼耶穌便繼續存在這世界上,到後來全部人類都因此得救。」我又問:「聖經說末日有審判啊?!」他竟答:「這是預表而已,其實聖經記載很多是自相矛盾,神跡都是不可信的,聖經只能作人生的參考。」我忍不住的再問:「那麼你為何會進天主教當起神甫來呢?」他雙眉一縐,嚴肅的說:「沒甚麼,只因我年幼時看見教堂?的一個神甫很是不好,故我立志要做一個好神甫,如耶穌行事為人的正直和良善。」

  我再無話可說,他的態度與瞭解聖經的程度真不可與那所神學院的基督徒相比。其實他這樣看聖經及其中的主角耶穌,我本應心安理得吧!然而正在這同時,我冷靜地從心?明白過來:若要相信耶穌,就必定要本著這本載滿啟示的聖經,因為聖經若是真確不變的,聖經?的耶穌才是可信靠的了!但是,若要我單單相信耶穌而放棄我已得著的高深境界是談何容易的啊!完全在即,我決不能功虧一簣!

(5)主名得勝
  就在這心靈交戰的時候,神學院?的基督徒正在不斷地為我迫切代禱,他們不單全學院數十人一同跪下來祈禱,他們更轉告各教會的信徒,在個人私禱中均向耶穌祈求,使我不能去印度!當我從神學院?那位女同學口中聽到這消息時,實在覺得有點兒滑稽,想著:我親生父母也管不著我,他們這班奇怪的陌生人竟要攔阻我的去路?但是……如果他們所祈求的耶穌真能令我不可成行的話,那麼,我一直跟隨的法師豈不是不及他們的耶穌……?若然如此,我便該留在香港,看看哪一位才是真神了!

  不久印度專員公處來電說簽證有點問題,要求我重新辦理,該官員也表示困惑,認為這是罕有的事件,還道歉說這恐怕是誤會吧【筆者按:當時申請印度簽證是頗為容易的】!啊,神啊!事到如今,我真不敢再任性妄為了。你既然是宇宙萬有的主宰,我深信你必看見我真心尋求你的心意,就求你帶領我的前路吧!我不願再聽別人的意見,也不甘就此放棄打坐而得的神秘經驗,若你真是耶穌,求你親自向我啟示你的真實吧!

  於是我耐著性子、茫茫然地呆在香港等、等、等,一直等到一九七七年三月廿二、廿三、廿四日連續三個晚上,我才得著真正的答案--耶穌基督在我最驕做自恃的靈界領域上迎頭痛擊我,教我全人從心底?歸降於他,得著靈魂真正的釋放。

  因為心靈掙扎而停止了差不多半年的異象異夢,在這三天的晚上又再出現。三月廿二日晚上,我臥在床上還未入睡,突然我的靈魂不由自主地進入了一個意志集中的境界,我又看見了那些旋轉燦爛的光彩,通過這些光與彩的過程,我的靈魂又進入了那超越時空的靈界領域?,我又看見那個藍色的小人,又聽到那種越來越高頻率的尖音,直把我拉進去,跟著我發現自己在念起法師給我的咒語(MANTRA)來(是用梵語,意思是「我跪在你這宇宙之主面前」,這宇宙之主當然是指印度教神明的名字)。這是我一向熟識而且渴慕進深的境界。但不知何解,今天晚上,我心靈?不知從何處來了另一種抗拒力,叫我意志立時醒悟,迅速遏止了那種潛意識的念誦,掙扎著趕快回到身體去,立時從床上坐起來。我沒有把這些當作甚麼回事,只覺不大願意進入這些境界,過了一會,便倒頭大睡去了。

  三月廿三日晚上,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但這次卻異常迅速地被帶過那些光與彩的空間,呈現在眼前的竟是法師在印度的總廟。我的靈魂進入了一個房間,看見一班從美國去修道的好友在那?談話,我很高興能見到他們。於是我上前將心?一直藏著對印度教是否真理及法師是否真神等問題一點一點地舉列出來,與他們討論,在交談中我並沒有提及其他宗教或耶穌基督的名字,可是他們卻沒有一人能解答我的質疑。就在他們聽得入神的時候,我們久慕慈祥的那位法師竟突然變得目露凶光地,從外面衝進來,一手把我抓住,迅速把我拉進他的房間?,使我跪在當中,我覺得很是痛苦,我不知道他用甚麼方法折磨我,但我卻感到渾身不舒服,身子也直不起來。於是,我竭盡所能地拔足狂奔,沖出房門,跑過一個大大的花園野地【筆者按:作者有機會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首次親到該寺視察,環境與在十年多前這異象中所見的類似。】朋友們也見形勢不妙,也隨我逃跑了,地上揚起一大陣塵沙來,遮蓋了眼目。直出到大門時,他們都從另一方跑光了,只剩下我一人站在門外,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危急之際,轉頭發現自己右手竟有一把長長光亮的寶劍賜下來,我也未及瞭解這寶劍的來歷,就順勢把劍舉起,指著遠處法師所在的房間,揚聲說:「我奉真神的名字把你消滅!」立時聽到「蓬」的,一聲巨響,有紅橙色燃油般的火焰猛烈地從那房間燃起,火光熊熊,十分燦爛,那間全座房子都被硫磺般的火焰掩盡了。我正驚訝這寶劍的威力時,這劍在手中突然消失了。我立刻轉身準備奔逃,忽然在門外的空地上看見另一位印度教中的好友,是一位英籍少女,她正拿著掃帚在這空地上打掃,這是她在廟中素常的打掃崗位,她目睹事情發生的一切經過,便對我說:「你不帶我走麼?」我趕緊一手拉著她的手說:「好,我們一起走吧!」當我們一同拔足逃跑時,一切景象便消失了。

  我立時從床上坐起來,知道剛才是一個很清楚的異夢,但是我不大明白:那劍代表甚麼?它必是從更大的能力那?賜下來的。我奉真神的名字竟有火降下來,那真神是誰?那法師竟被火燒滅,那法師又是誰?……這一連串的問題使我甚感困惑。(不久,我真接到那位英籍女友的消息,說她曾回英國,象我一樣要辭別家人往印度去,怎知也遇攔阻,不能成行,要返紐約念書去。真湊巧!)

  三月廿四日晚上,我又一次被帶進了那光與彩的境界?(連續三晚有類似的經歷出現是罕有的),我又看見那藍色的小人,他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楚,快要把我吸進他?面了。這本是所有瑜伽修定者一向渴慕與神合一的最終境界,但我在靈?直覺到他要拉我到那又深又黑的大深坑?去,在那?將有許多多手多頭、似人非人、目露凶光、姿態淫穢、黑色卻背後發光的靈體聚居的地方。啊!真的,我開始聽見他們嘻嘻的笑聲,我開始看見他們張牙舞爪的猙獰臉孔,啊,不!我不想去那污穢可怕的深坑!……我竭力掙扎,卻被一股強大的吸力直吸下去,正在完全無助之下,我猛然從靈?呼喊出一句話:「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字驅趕你!」

  突然「呼」的一聲大響,甚麼都走光了!那眩人眼目的旋轉光彩、那越來越大的藍色人物、那深沉難抗的吸力、那使人不寒而慄的笑聲、那猙獰可怖的靈體……一聽見「耶穌基督的名字」霎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切又歸於寂靜。我從床上躍起,立時感到一條又粗又黑、多年捆綁我靈魂的無形伽鎖「砰」然墮地。耶穌基督的說話迴響在心靈間:「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去。」我如今才真正恍然大悟,是的,耶穌基督才是至大至高獨一的真神,宇宙萬有之主宰,除他以外,別無拯救。而這些我一直膜拜的神靈,原來只是污鬼邪魔的化身。聖經約翰一書四章一至三節說:「親愛的弟兄阿,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神的靈來。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你們從前聽見他要來,現在已經在世上了。」感謝真神的大憐憫,使我認識耶穌基督,得以脫離魔鬼的掌握,啊,我該用何等的言語述說他在我身上所作的大恩呢?!

(6)棄假歸真
  同年受難節開始,我決心參與教會聚會,讀經祈禱,從今以後,徹底放棄那些異能異象,單憑聖經真理,專心信靠救主,重新過著正常快樂的生活。
同年六月十九日,我在禱告中蒙聖靈大大光照,整整一周內痛哭認罪,悔改前非,真正得著從神而來赦罪的平安,新的生命。從此,我高舉基督十架救恩,努力傳揚福音,首先竭力領家人歸主,幾經艱辛,流淚代禱,靠著神恩浩瀚,家人逐一被領到主前,迄今已有九人受浸歸入主的名下。家中偶像清除,闔家蒙恩筆者按:因篇幅關係,家人歸主之見證有待日後再續。】

  同年七月十二日蒙天召終身事主。遂於同年九月進入神學院受訓,於80年畢業,此後全時間作傳道聖職。家中也先後有一弟一妹蒙召,現今也已分別在神學院畢業,在主廣大的禾場上,努力事主,搶救靈魂。神能浩大,神恩廣博,不能用有限的言語文字述說清楚,唯用聖經羅馬書十一章卅三至卅六節使徒保羅的慨歎以作感恩結語:"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六)末了警告
筆者有以下數項事情,懇請讀者儆醒留意:

(1) 靠主得勝:上述見證內容涉及邪靈在此末世利用各種神秘途徑擄掠人心,筆者懇請讀者誠心尋求真理,歸向基督,倚靠真神,方能抵擋魔鬼。聖經啟示錄十二章十一節說:「弟兄勝過它(魔鬼),是因羔羊的血(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救贖我們的罪孽),和自己所見證的道(所信仰的聖經真理),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篤信不移,至死忠心)。」在耶穌基督?的人,才能勝過魔鬼。

(2) 勿入迷惑:魔鬼喜用各種深奧難測的玄學,虛假怪異的經驗來收買人驕傲的心,筆者懇請讀者閱畢這見證書後,切勿對打坐或異靈之事產生好奇心,或進而生髮試探神能力的惡念,以免反給魔鬼利用了。聖經雅各書四章七節說:「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要與一切異教邪術切斷關係),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

(3) 要敬畏神:每一個人信主的過程都不同,或快或慢、或平淡無奇、或多姿多采,我們均要為他的救恩感謝他,因為他是最智慧的,他將最適合我們的經歷賜給我們。請勿羡慕我這曲折離奇的得救經歷,其實這是異常危險的,若不是神憐憫,今天我不知變成甚麼樣子。以我所知,能從印度教中逃出生天的人甚少。今天的我,在大家面前與大家一樣性情,一樣會膽怯、會軟弱、會哭會笑;神使我這罪魁蒙恩,是要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鑒戒的。巴不得這本見證小冊,能警戒人勿中魔鬼詭計,且能領多人悔改歸正,將一切榮耀頌贊歸給至高的真神,我主耶穌基督,阿們!

聖經考古

(一) 死海古卷聖經神奇的發現

  這本古卷遠在第一世紀以前大約一百年的時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山洞中。因為這個地方離開耶路撒冷大約只有十五、六哩的路,所以就稱這本古卷叫死海古卷。

  它是在1947年才被發現的。古本是抄在羊皮上面,距離今天大約有二千年以上的時間。在這以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舊約聖經抄本也不過是九百至一千年以前的抄本,名叫馬素列古卷( Masoletic)。但是聖經最前面的摩西五經是在3500年以前寫的,那麼我們怎麼能知道,經過了2500年以後多次地轉抄又轉抄,競沒有把錯誤加到聖經裡去呢?尤其在十九世紀時代興起了神學批評家來,再加上進化論的學說一同興起攻擊聖經。

  他們指責今天的聖經和3500年以前的原著聖經相差很大距離,所以它是最靠不住,最敗壞,最不可信的。甚至不信派的傳教士們和教會中的主教們,也有附和和響應他們的。到了這時候,護衛聖經的人只好嘆一口氣說:“我們實在沒有發現一本比這本一千年的希伯來文古本聖經更古的抄本,可以用來証明現在聖經的正確性。”感謝主,就在1947年春,一個牧童在死海山上追蹤一只迷路的山羊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個山洞,在山洞里他尋到一些高瓶,里面裝有古卷聖經,後來它被撒母耳主教買去。因為他知道只有在公元前100年的時候,曾有修士們在這裡住過,以裡遭遇兵亂,便沒有人住了。

  按照歷史記載,那時候曾有一些修士,離開耶路撒冷一帶的罪惡城市,躲住在死海荒山洞穴里,專門苦修學道,并且抄寫聖經,後來那裡逐漸成為社區,再後又遭遇戰亂,他們便把抄本聖經藏在洞里逃跑了。古修士們在第一世紀以前所抄的聖經,後來又在十一個洞穴中被發現,撒母耳主教收購的死海山洞里的古本,一直拖到1948年二月才送到美國東方研究學院和耶魯大學,被近東語言研究院院長Burrows博士謹慎查核。他們從希伯來古文字體的對照上,鑒定認出它確實是公元前一、二百年時的抄本,從這裡可以証明二千年前的抄本聖經和我們現在所用的聖經在內容上是完全相同的。

  這樣便堵住了攻擊者的攻擊,并且確証今天所用的聖經和原始聖經內容完全相同,內中并沒有一點錯誤的攙雜,在這一切古卷中,以以賽亞書的全卷最為完整(只有兩個地方稍有缺漏。)全卷和我們現在所用的以賽亞書字字句句相同。這本書被抄在寬一尺,長二十四尺的羊皮卷上,藏在瓦質的瓶中,並用麻布包裹,外面還澆上瀝青。現在被保存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圖書館裡。

(二)敘利亞泥版

  根据洛杉磯時報和費城尋報的報導,知道羅馬大學的兩位教授──保羅馬太及格尼巴蟠第拿多在敘利亞北方的提勒、馬迪克城的古時伊布拉皇宮里(公元前2300至2500年)發掘了一万七千片古代圖書泥版,這些泥版上面分別記載公元前2000至2900年的歷史事實;里面有創世記11章14至17節所記載信心的先祖亞伯拉罕的六代祖宗希伯的事,舊約洪水泛濫的事,挪亞造方舟,和所多瑪、蛾摩拉兩個城市被毀滅的問題,另外還有提到耶路撒冷,加薩,米吉多,夏瑣等城市,和當時的假神巴力,以斯他和基抹。(士師記11章24節)

  這一件偉大的考古發現已經不知不覺地打倒了新神學派──就是不信聖經為神話語的高等批評學者──的謬論,他們一直盲目地認為創世記不過是一篇神話罷了。然而這些泥版的事實卻証明了聖經實在都是神所默示的話語,它是經得起考驗并且有事實為証明,叫相信的人可以得著益處和亮光。美國密西根大學聖經考古專家大衛挪爾甫利門博士表示近東歷史新的一頁已經開始了。這是對舊約聖經研究的最偉大貢獻。

(三)尼尼微古城圖書館

  尼尼微城是最古老的八個城市中的一個,是亞述王國的首都。它在戰爭中被毀壞之后,經過了几千年的時間,一直被埋藏在沙土里,直到近世記中,才被法國考古家包特氏、英國考古家里約氏和其他考古家,經過了七、八十年時間才把它挖掘出來,這不單証明了聖經上所說的尼尼微城是確實有的,而且還堵住了批評者的話說聖經是神話的謬論。

  而且在這個城市中,還掘出了這個城市的王,就是亞述王的圖書館,其中藏書大約有十万塊楔形文字的泥磚。這些書籍里面有歷史、字典、詩歌、祭禮、合約、信札、又有許多藥方。另外還有描寫洪水的故事,它和聖經創世記沒有出入,并且還提到聖經所記的舊約人物象亞哈、西拿基立、西耳根等人,而這些都是歷史中所沒有記過的著名人物。從這點也可以明确地証明聖經所記的人和事,并不是捏造或神話,而是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非常真實的。

「實有是」與「空無非」──中國宗教哲學與基督教哲學相通的一大障礙?

常有論者說起,中國本無宗教,對中國而言,宗教都是外來貨。又有論者更說,中國人天生只有道德感,而無宗教感。精深博大如德哲黑格爾,亦有此說。事實真是如此嗎?

請按以下聯結進入本文
http://04202005.blogspot.com/

星期一, 4月 18, 2005

屬靈首領-摩西(2) - [史百克]

我們繼續來看作屬靈首領這件事。我們是從以色列中的首領來看這件事。我們繼續來看第一個首領摩西。我們從摩西的生平中找出一些屬靈首領的功課。我們已經看到摩西在荊棘火焰?敬拜主,現在來看主從荊棘火焰中給摩西的使命。在出埃及記四章?,主給摩西兩個神蹟:『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是甚麼?」他說:「是杖。」耶和華說:「丟在地上。」他一丟下,就變作蛇;摩西便跑開。耶和華對摩西說:「伸出手來,拿住牠的尾巴,牠必在你手中仍變為杖。」耶和華又對他說:「把手放在懷?。」他就把手放在懷?,及至抽出來,不料,手長了大痲瘋,有雪那樣白。耶和華說:「再把手放在懷?。」他就再把手放在懷?,及至從懷?抽出來,不料,手已經復原,與周身的肉一樣。』(出四2~4、6、7)
  這兩個神蹟,對屬靈首領的問題,有許多可以教訓我們的。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原則,也是一個定律;就是一個屬靈的首領必須是神子民中的一個頭。這就是說,他必須先經歷要教訓神子民的事。除非我們自己達到了那種境地,我們就沒有辦法教訓別人,所以主就在這些作屬靈首領的人身上,花相當工夫,先在他們身上給他們教訓。他們應該作頭,先來經歷他們要帶領別人經歷的事。摩西願意把以色列人帶到這兩個神蹟所指明的意思?去,所以他就先來懂得這兩個神蹟的意義。我願意停一下,請你們一直把這一點記牢,也許會帶你們經歷一些很奇異的經歷。那些經歷你們當時不知道主的用意如何,但慢慢就會發現那些意義,那些經歷就成為你們幫助別人的一些根據。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這件事,在祂的子民的身上是有關係的。這不僅是把人從埃及帶出來,經過曠野而進入迦南,乃是把那些百姓帶到屬靈的根基上,照著神的意思,把那些人造成某種人才行。這件事包括在這兩個神蹟?? 情A所以我們把這神蹟看一下。

  杖的故事----這是很有意思的,原來它是一根牧人的杖;就是摩西用來牧養看顧他岳父葉忒羅羊群的杖,那是很簡單的牧人的杖而已。主對摩西說:「你手?是甚麼?」他說:「是一根杖。」我剛才說過,這根杖很有意思,也是很有教訓的。就是這根牧人的杖,是將來神聖權柄的一個表號。摩西帶著這根杖,進埃及去見法老,在法老跟前,那根杖就是神權柄的一個表號。以後也就是那根杖,伸出來打紅海的水,因此紅海的水分開,以色列人過去,然而摩西再轉回身來,把杖放入紅海?,紅海的水就合起來,淹沒埃及的軍隊。以後亞瑪力人來攻打以色列人,摩西上山伸出這個杖來,伸出就得勝了。這些很清楚給我們看見,這杖是神權柄的一個記號。主對摩西說:「你手?是甚麼東西?」摩西說:「是杖。」主說:「丟在地上。」他一丟在地上,就變作一條蛇,摩西便跑開了。這是一件很可怕的東西,這不是別的,就是摩西自己。蛇總是撒但的一個表號,這是一件可怕的東西。人只要一看見蛇? N跑開了,但是主對摩西說,要把牠的尾巴拿起來。摩西照著主的話,把蛇的尾巴拿起來,又變作一根杖。魔鬼變作權柄的表號,在這?有撒但的權能,摩西要到埃及去對付撒但的權能,摩西在整個曠野?對付魔鬼的權能,他需要學習認識神的權柄如何勝過撒但一切的能力。主耶穌對門徒說,我給你們權柄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這是作屬靈首領一個非常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說,基督的權柄勝過魔鬼一切的能力。

  我們在主耶穌身上看見這件事。我們把祂在地上的行動看一看,祂在那?作甚麼?祂在各地都是拿著撒但的尾巴。撒但在祂前面行,在這?有撒但的蛛絲馬跡,留下來的軟弱、病症、死亡,在主耶穌前面各處都有這一條蛇,這一條蛇盡牠的能力在人身上作。主耶穌就在撒但的尾巴上施行大能,祂把撒但的尾巴拿起來,使牠變作祂權柄的表示。祂把蛇的尾巴拿起來,因此撒但的工作變作祂權柄的一個表號,這是很清楚的。這是摩西應該學的功課,也是每一個主的僕人應該學的功課。神呼召我們在這個地上,追蹤撒但工作的尾巴。在各地都有撒但工作的記號。我們怎樣對付這種光景?我們是跑掉嗎?我們是在這個跟前逃跑,或者我們因著這個害怕?可能我們自己是這樣,我們沒有能力對付撒但,但是主卻把祂的話給了我們。祂的話是一根有權柄的杖。當我們在追蹤撒但這事上忠誠的時候,主很可能用撒但的工作來顯明祂的權柄。

  我們在行傳?看見這件事是何等的實在,在那?那條蛇厲害地作工。牠興起了大數的掃羅,在那?大大的苦害教會;他也在那?幫助撒但,殺害了殉道的司提反。這是撒但的工作,這也是那蛇的權柄和能力。但是主耶穌來到這?,對付撒但的尾巴。主就用那個工作,叫大數的掃羅得救。我想我們可以這樣結論,司提反的死對大數掃羅的得救有相當的影響,那是保羅沒有辦法忘記的事,保羅一再一再的說到那件事。他作見證的時候總是回到那件事,就是主怎樣用撒但的工作來叫掃羅知罪悔改。在行傳十二章?面,我們看見彼得在監牢?,在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他用刀殺了雅各就是約翰的哥哥。當希律看見猶太人喜歡他作這事,又把彼得捉來放在監?,意思說,第二天處決他。也許他想以對付雅各的手段同樣對待彼得。那件事結果怎樣呢?希律被一個蟲子咬死了。聖經說:「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那就是那個故事結尾的光景。主在蛇的尾巴那?作工,就是用撒但的工作,來作? 侍╪菑v的工,這是教會學習的一個功課,也是主的僕人需要學習的第一個功課。主耶穌有權柄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並且祂把有權柄的話語賜給我們,叫我們能夠來對付仇敵的尾巴,並且撒但的工作也就變作主工作的見證。這是一根有權柄的杖。

  摩西在這?學了甚麼功課?他在這?學了一個莫大的功課,實際有勢力的範圍,乃是屬靈的範圍。這不僅是對付法老的問題,這也不僅是對付埃及人的問題,這完全可以說不是地上的事,乃是對付靈界的事,我們看兩處聖經:

  出埃及記十二章十二節:「因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又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華。」主所作的,是在一切事的背後,來對付屬靈的能力。出埃及記十八章十一節:「我現今在埃及人向這百姓發狂傲的事上得知,耶和華比萬神都大。」

  摩西要對付一切事物背後的東西,不是法老,不是埃及,不是埃及的祭司,乃是這一切背後屬靈的勢力。「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色列得以從埃及出來,乃是在世界的君王手下蒙了拯救。那不僅是從埃及地蒙拯救,也不僅是從法老王手下得蒙拯救,乃是從一個屬靈的國度?得著釋放。那是我們的光景,也是我們的工作。我們不僅要把人從地上甚麼勢力?救出來,我們乃是把人從黑暗權勢?救出來,從撒但捆綁之下救出來,從另一個國度?救出來,使他們能遷到神愛子的國?,而得以從世界?被拯救出來。這是說一個國家的制度被推翻了,這是摩西需要對付的一個東西。

  我們現在來看,摩西用這個權柄進到埃及去。我們在那?看見摩西在這件事上受到嚴重的試驗。他用這根杖行了十大神蹟。第一個審判失敗了,第二個審判又沒有用。就是這樣一直到第九個,這些都沒有果效,以色列人還不能出來,所以在權柄這件事上,摩西受到很嚴重的試驗。但是我們要清楚一件事,這並不是主要作甚麼不能作成,並不是說,主說:這個作不成我用另外的方法。這方法又沒有用,我們再用一個方法。結果看見又沒有果效,我們又用一種方法。好像主九次用各種方法,結果都沒有用。我們不應該這樣想。主這樣作,到底是甚麼意思?祂乃是要把一切仇敵消耗了。祂要把仇敵消耗淨盡,祂把仇敵忍受能力消耗盡了。祂是給仇敵看見,牠們到底能夠忍受多少,仇敵實在忍受了相當多,但是主是逐漸消耗了仇敵的力量,現在把仇敵的能力消耗盡了。在這?有無比的力量,主再來作一件事,用這件事把整個埃及長子殺了。那就是說勝過了仇敵的一切能力。主的能力不僅勝過仇敵一? I點的能力,主的能力乃是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在十字架上,主是把仇敵一切的能力消耗盡了,然後向一切誇勝。但是這件事在摩西身上是很厲害的功課。摩西每次回到主面前說,這個沒有用,我們失敗了。主說,你再回去,摩西又回來說沒有用。主說:還要回去。主知道祂作甚麼事,然而摩西不知道。我們要看見,到末了的時候,主把仇敵的能力完全消耗了,然後主用祂最厲害的一招,那就是神聖的權能。那時候仇敵不能站立。乃是在逾越節的時候,仇敵的能力完全完了。在十字架那個地方完成了。摩西當時經過相當的艱苦,才能學這個功課,他學這個功課,好像一直覺得失敗。這不過從人看是失敗了,從神看不是如此。神與人的看事絕對不同。主永遠不許可我們暫時失敗而放棄工作,主能作成功。主一再打發我們回去,結果在神的手中完全勝利。我想你們看這根杖的教訓,也就是神聖權柄的一個功課。我不是向你們提議,用自己的能力和魔鬼打仗。我所給你們的,你們要相當謹慎,不要這樣作。若是僅僅憑天然的能力打仗,就要在魔鬼跟前逃跑了。除非我們有神權能的話語束腰,我們就不敢同魔鬼打仗。他所說的,所以有果效,界線乃是屬靈界。你我若不能看見事物背後對付屬靈的勢力,你我不能作屬靈的首領。我們必須知道在任何局面背後,常有它屬靈的意義,背後有仇敵自己,也許局面很簡單。若是那個局面和神的旨意有相當關係,那?面有相當屬靈的意義。如果那個局面能影響神在祂子民身上的完全旨意,我們知道那個背後有屬靈的故事,總有一點光景仇敵在那地方。我不願意你們?頭太有鬼的感覺,這也是仇敵所喜歡的事,就是你們常常想到鬼。你們一直想一切人的背後看見甚麼鬼了,仇敵用這個辦法放在你身上來得著你。牠若是不能使你不承認牠的存在,就是使你承認牠太存在。我們該一直有一個感覺,覺得主自己。我們必須緊記仇敵實實在在是一個實際。我們也必須知道,如果要對付一切事物背後的那個仇敵,只有像保羅告我們說,需要用禱告來對付,需要厲害? 疑咩i來對付。這是以弗所書六章給我們看見的。這件事與作屬靈首領相當有關係。

  我們再來看摩西的另一件事。摩西進了埃及,他還帶著他的老觀念。聖經給我們看見,當他離開了埃及,就有那個觀念,他以為以色列人知道主藉著他的手來拯救他們,在他?頭一直有這個觀念。所以他把埃及人打死了。第二次他看見希伯來人打架,他把他們拉開,然後那欺負人的說,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麼?這使摩西相當不高興。等到四十年之後,再回到埃及,他仍舊有這個觀念。這些以色列人到底能不能看出我的工作?到底懂不懂我為他們作甚麼?我要得著他們的心,支配他們的心,我不要在他們身上遇著難處。他們是圍繞在我的面前,我也許在法老身上遇見難處,但不應該在神的子民身上遇見難處。在他的頭腦?有這個觀念。不久他在這件事上完全失望。結果,主的百姓轉過來反對他,這是一個很痛苦的功課,我想有的傳教士曾經學了這個功課。他們傳道的工作有這種經歷,他們想那些遠方的外邦人實在可憐,於是很願意把美妙的福音傳給他們聽,他們定規會信,並要接受我? 怍珔?滿A他們對我們說,我們好多年等候你們這班人。但結果發生甚麼?事實不是這樣,沒有人歡迎他們。有許多時候,人過了許多年才肯聽他們一點;有的時候,在神的子民中間作工,也是這種光景。弟兄姊妹請記得,這是我們在地上作基督徒,完全跟隨主所遇到的一個難處。當你對他們講怎樣得救,怎樣得著復興,他們接受了。若是對他們傳很簡單的福音,他們很喜歡,但你想要把他們帶到神完全的旨意?頭,你碰到艱難了。我說:主所碰到實際的頂撞,乃是在祂的子民中間。我想我沒有說錯。對基督完滿旨意所碰到的難處,是在神的子民中間。我們開頭需要懂得這件事。若是主給你使命,若是主給你很大的啟示,不要心想甚麼都要被歡迎接受。你們要看見神僕人最大的難處,乃是在神的子民身上碰到。這就是摩西當日所學的功課。為著以後的四十年,他需要學這個功課。若是把那班人帶到美地,是何等艱苦的事。這就是在摩西身上,在開頭時需要學這個功課,他需要藉著這種失望來學習這種功課,我不是要你們灰心,我卻是要你們了解這件事。若是你們只講到基督根基的道、開端的道,這是容易的,自然人喜歡得救脫離地獄,他們願意上天堂,只要講這些他們定規很歡喜你,他們只盼你一生都是講這些東西。但是你講神完滿旨意的時候,你就遭遇難處。在這時候,你的工作一開頭,就是艱苦的工作。你就會在本族人身上碰到失望,你是把一生為著他們,他們在這事上卻不在意,這就是摩西發現遭遇而學習的功課。這是很艱苦的功課,但是要作屬靈的首領,這是很重要的功課。

  我不願意單看摩西一個人,還有別人我們也要看一下,所以我越過曠野看屬靈首領的問題。我們來看摩西生平的末了,就是一個首領的失敗,這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這是一個很好職事的慘局,我們在這事上應當學一點功課,我們不應該盼望我們工作的結果是悲慘的局面,我們不盼望被主用過了,我們失敗了。所以聖經記這個故事是為著我們。你們知道這是甚麼事嗎?以色列人又需要水喝,主對摩西說,你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摩西卻拿杖擊打磐石,自然水流出來,但是主在這?責備摩西。等到主自己對摩西說話,祂對摩西說了厲害的話,因為你在百姓中間沒有尊敬我,所以你不能進迦南地。摩西聽見主說他不能進迦南,就一再求告主。主說:不要再向我提這件事了。這是多悲慘的局面!摩西一切的生活,一切的苦難都結束了。他一生教訓別人,自己反被丟棄,這是聖經?悲慘事情的一件。我承認我的心常常為著摩西難過,當我年幼的時候,這件事使我在主面前過不去。我對主的慈愛發生很? h的問題。當我想到摩西怎樣在埃及捨去一切,在曠野四十年之久忍受難處,怎樣花力量,帶領他們的那種艱苦,這是很難懂得並了解的。

  主在這?有甚麼意思?我想你們知道,這是為我們有很大的教訓,這?有它的另一情C自然頭一面是主必須保守祂很重要的真理:有一次主說過你拿你的杖去擊打磐石;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說,那個磐石就是基督。為著神的百姓從那個被擊打的基督流出生命來。但是基督不能受第二次的擊打。你們知道希伯來書說過這件事;說有一種不能赦的罪,就是把基督重釘十字架,在原則上,這在摩西身上發生。神沒有意思要摩西第二次擊打磐石,只說,你吩咐磐石。在這?有一個很神聖偉大的真理保持著。主對真理非常留意,祂絕不許可祂的真理原則有甚麼錯誤。而摩西破壞了這一點福音基本的工作,一次擊打磐石就夠了,神不再擊打祂的兒子第二次。祂從來不吩咐這樣作。這件事的基本意思是很清楚的。

  還有另一個意思,假使摩西可以往前去,並且這個故事傳到世世代代。那麼,以後世代的人怎樣說?摩西作了那個事情,摩西是偉大的人,摩西是首領,摩西是神的僕人,主和摩西同在,可是他也作那樣的事,我們那樣作不要緊了。為著後代的人,主不忽略這件事情。

  這件事是要以後世世代代作錯事之人的警惕。你看看這比我們偉大的摩西,受了何等的虧損,這對以後世世代代是一個警告。弟兄姊妹,這是我對你們說的話,一個作首領的人,不可做別人所犯的錯誤,祂在作首領的人身上是非常的嚴格。若是我們是屬靈的首領,主將非常嚴緊地對付我們。

  百姓所要學的功課,這是作屬靈首領的人所經歷的,將它變作他們的功課。在我們中間,有許多神的僕人,受了警戒。有的人被主大用過,末了的時候,他們作了錯事,他們的結局不是光榮,乃是悲慘。我們應該受到警戒。這摩西是遭受嚴厲管教的一個首領,一個榜樣。

  我喜歡這故事另一面的意思,我不是停在這?。願主給你們教導。這對摩西是一個苦難,我再往前看,我看見變化山上的光景。主耶穌得著榮耀,摩西在那?,主對付摩西,摩西知道這個故事。主沒有告訴摩西,主知道一切。你們不要灰心。無論如何,違背主乃是一件嚴重的事。我不過說另一面的意思叫大家有一點指望。

星期四, 4月 14, 2005

屬靈首領-摩西(一) - [史百克]

我覺得主給我一個負擔,來看屬靈領袖的問題。屬靈的領袖這件事,無論對祂自己,或祂的子民都是相當重要的。特別在我們今天這時代中,這件事是非常需要,在我們這時代?很少有偉大的屬靈領袖出來,這是一件稀奇的事。這些日子以前,離現在不遠,在教會中有好多首領,然而今天卻不是這樣,今天的教會中很少有顯著的屬靈首領,為甚麼這樣?我沒有意思來說明,但是我卻知道,主需要屬靈的領袖,同樣我知道仇敵盡牠所能的反對屬靈的領袖。仇敵盡牠所能的,或阻止教會有屬靈的領袖;或破壞教會屬靈的領袖,我不是說我們中間會出來甚麼偉大的屬靈的領袖,但是我盼望主能使你們有屬靈領袖的才能,所以我覺得要來看這件事。
  我要從士師記?面找出我所要引用的聖經。士師記五章二節:「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這是需要頌讚耶和華的一件事,就是有首領(中文繙作軍長)率領。我們要從聖經中找出幾個首領,在這件事上作我們的教訓,在他們身上我們找出幾個作屬靈領袖的原則。

  以色列人中第一個首領就是摩西,對屬靈的領袖,摩西的故事中有許多能教訓我們的,但現在我們不能把他作屬靈領袖的各方面都看過,我們先要看他作屬靈領袖的準備,就是摩西作首領的各種因素。

  我們來看摩西的生平,從他生下來一直到在曠野帶領以色列人,我們從摩西身上十分確定的看見一件事,就是他得以作一個首領完全是出於神的主權。在作屬靈領袖這件事上,這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有一個很確定的感覺,知道我們作屬靈的領袖是出於神的主權。我們所以能夠在屬靈領袖這個地位上乃是出於神,這並不是我們自己的一個選擇,也不是因為人把我們安置在這個地位上,也不是一個組織把我們擺在這個地位上,這乃是因為神這樣作了,這樣安排了。這是作屬靈領袖的第一個原則。在我們全人最深處,必須有一個很深的感覺,乃是神如此作了,所以我們才有這樣的光景。主耶穌對祂門徒說的話,在我們身上也實在是這樣。祂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乃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設立你們。」我們要注意,主這些話不是關係他們自己的得救,乃是說到他們怎樣事奉。我可以換一個說法,不是你們選擇這個職事,乃是主選擇了你們來盡這職事。不是你們自己選擇這個工作,乃是主把你們安置在這個工作上。這是作屬靈首領一個基本的原則。

  我相信摩西定規知道神選擇他,當他定規事奉神的時候,必定非常喜樂,若不是這樣的話,摩西沒有辦法受得起所要經歷的事。請我們把摩西年老的光景想一想,在那個時候,有許多艱難的事興起來,有許多苦難臨到他身上,在以色列百姓中間有很多使他失望的光景。假若摩西說:「我當初決定作這種工作太糊塗了,我為甚麼來擔負這種工作,我盼望從來沒有作這件事就好了。」摩西如果這樣的話,會落到一種完全軟弱的境地,他那個忍受的能力,在聖經中給我們看見,「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他那個忍受的能力,是因為神把他安置在那個地位上,不是他自己選擇的工作。我們若是能說,神把我安置在這個地位上,這對我們的工作和忍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整個地位是根據神的安排,不是我的揀選。這是我們在摩西身上所看見的頭一件事。

  他生下來的光景,說出這個原則來。當以色列中所有的男嬰孩都被殺死的時候,神就進來主宰管治這件事。他的出生完全是在神的主宰之下,他其餘的事,也都是這樣,在摩西這個人身上,他的生平和工作都是神開頭作一切,在一切事上都是神負責來開頭。就是以後摩西遠遠到了曠野?去,可以說他埋沒在那個地方,好像在他甚麼事都了了,但是神卻知道他在那?,神知道他是在曠野的地方,神出來到曠野的地方去尋找他,我想你們看見了這個原則。在屬靈首領這件事上,我們深知道神安置的地位,這是一件重要的事。若是在我們身上是這樣開始,或者一個工作是這樣開始,或者任何一班人是這樣開始,我就忠告你們要好好站住。你可以檢查一下看,到底是不是主呼召你站在這個地位上,必須要有這個。這就是摩西作屬靈首領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我們帶領別人需要頭手的知識,頭手的經歷。在這?又是神主宰的另一部份。以色列人那時是在埃及,所以神把摩西放在埃及四十年,在那四十年之內,摩西對以色列人的處境,非常熟悉,非常關切。我不是向你提議要在世界有四十年的光景。我在這?指出一個屬靈的原則,就是你對於拯救別人,從他們的處境中出來,需要有頭手的知識。若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經歷的話,我們的工作相當軟弱,或者說我們對不合於主心意的事,也是如此。有的時候,青年男女不過僅僅讀畢他們的學校,他們想要作一點甚麼事,他們有的人定規要作甚麼傳道人,或者國外佈道的教師,而他們對世界的世事沒有一點經歷,他們開始擔負工作。或者有的時候,有的人有這種光景,人想要作一種工人,只要他是一個得救的人,就可以作基督教的工作了。結果許多的人作基督教的工作,對世事人情沒有多少經歷,他們對人所生存的境地沒有多少經歷,他們對人生的艱難、試煉很少有經歷。他們不過自己作工,或者別人安排這樣作工而已。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所要救出來之人的那種環境。這個原則可以把它擴大用在很多的事情上,這包括一切。主把人拯救出來的那種境地我們必須了解。我們不能置身在環境之外用理論對人講甚麼,我們必須知道人所在的那種境地到底怎樣一回事。主使摩西的一生,頭四十年先在埃及地,我盼望你們中間不都是這樣,但有一部份人知道我的話是甚麼意義。你們大多數的人仍在世界?,你們知道世事人情是怎樣一回事,所以你們對世界的人相當同情,你要看見,這?的原則是這樣,作屬靈的首領不是職業化而是屬靈的,是從屬靈經歷?頭產生出來的。

  我們再看摩西身上的第三件事,摩西需要學習基本的功課,就是主的工作是屬靈的,不能依靠我們的才幹、我們的學問和我們的能力,聖經告訴我們,摩西學盡了埃及一切的學問和知識。不錯,埃及是叫人得到特別學問的地方,而摩西學盡了埃及給人的知識,他在埃及學校?受過教育,他在法老的皇宮?受過教育。有人這樣說,他是一個身體非常強健的人。有一天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一個希伯來人,他就起來打那個埃及人,沒有打第二次,一下子即把埃及人了結了,他把那人埋葬掉。這就告訴我們說,摩西的身體非常強健有力。他是頭腦很強的一個人,相當有學問,並且受了很好的教育,身體很強健。摩西想這些事是作主工的必具條件,所以他以自己的力量作根據來開始工作。摩西以為說,他能用天然的能力作主的工作,他需要學一個功課,並不是這樣作主的工作。主的工作是屬靈的,不能倚靠天然所能所是的,摩西需要學這個功課。我相信到以後,他的學問和教育與他有益處,但是在開頭時候,他要作主的工作,不能靠這些東西。你在這?看見在法老的皇宮?有一個青年人出來,他有能力、幹才和學問。他看見希伯來人受埃及人的苦待,就血氣大發,這件事不能容忍,他就定規有一個作為,他是一個為神大發熱心作工的人,我們可以說,他是為神心中火熱的人。但是摩西需要學習知道,熱心不夠,還有一點東西比熱誠還要重要。對於青年人要求熱誠有一個危機,用一個很大的努力,叫青年人熱誠來作主的工作,只要他們被鼓動起來,那我們就得著了所要的了。但是必須有比這個還重要的,摩西學了這個功課,就是熱誠不能完成主的工作。我們知道好些人作主的工作,都是這樣有熱心,這樣有熱誠。若是不動,就盼望不作主工,動了就燒起來。當他熱誠消沉時,就沒有甚麼東西了。

  摩西需要進入很艱苦的學校,這一個學校就教導他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失敗。這是一個很艱苦的學校,在這?他認識自己是何等的失敗。我想當摩西到了曠野之後,他也許說:「哦,我是作了何等的錯事,我遭遇了一個怎樣的失敗。」也許在第二個四十年之內,這是摩西身上最痛苦的事,他學習知道,他不是那個理想的人物,他不能作想像的工作,他真的發現了自己是甚麼光景,這就是藉著失敗而給人覺得的一件事。這是我們作屬靈首領一部份該有的功課;照樣,我們都要學這個功課。我們要學習知道,我們寧可沒有這個熱誠,比有熱誠還好。我們會被帶到一個境地,不是我們的熱誠,乃是主的帶領。在這件事上,我們應該非常清楚。我們要當心,如何鼓勵少年人來作主的工作。我若是這樣鼓勵人,可能叫主的主權,在他們的生平中沒有甚麼地位。我們要謹慎,不要把我們的手放在人的身上,把他們拖到主的工作中,那是主的工作,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可以為他們禱告,可以在屬靈的生命上幫助他們,我們可以作他們的一個榜樣,但必須主的手臨到他們身上,帶他們作工。他們必須確定知道,乃是主揀選他們,不是他們的熱誠,也不是他們的鼓動。你若是去看新約,你找不出有甚麼人鼓動人作工,在新約?頭沒有人的鼓動,但是有人禱告求主興起工人來。沒有人鼓動作主的工作,但是能夠在新約聖經中看見好多為主作工的人。主所作的一件事在我們身上必須如此。

  我們再來看第四件事,我們現在看見摩西在遠方的曠野中,他在那?作很卑下的工作。他從世界?被隱藏起來,那個代表世界的埃及,完完全全忘掉了摩西。他在一切人的眼光之外,人看不起他,他是作隱藏卑下的工作。他是在那?牧養他岳父葉忒羅的羊群。世界的人沒有看見他,他所作的事,是世界的學者和埃及的學者所輕視的。請你們想想看,埃及皇宮的一個太子,也就是埃及法老女兒的一個兒子,他學盡了埃及的一切學問,這樣一個有才幹的人,現在在曠野?牧羊,且作這工有四十年之久。自然他有功課學習,但是有一隻眼睛看著他,他卻沒有看見那隻眼睛。他不知道有眼睛看他,主的眼睛注視他,主知道他在甚麼地方,主知道他心中有甚麼故事發生,主知道他的忠誠,並且主有一天找到他。在這?給我們看見一個極大而重要的功課,主在我們隱密的生活?看見我們。當一切人看不見我們的時候,主注視我們,並且主注視我們,看我們怎樣作法。照我看來,摩西作那部份卑下的工作,是非常的忠誠。你記得摩西牧羊時有一件小的事情嗎?那時牧羊人把羊帶到井邊喝水,有一班女人看守羊群。她們把羊帶到井旁的時候,有男的牧人阻止她們這樣作,他們說:你們不過是女人,要把地位讓給男人。摩西卻說,不可以這樣,你們男人應該站在井旁,讓女人先飲她們的羊群。這就證明摩西必定是身體相當強健的人。若是小孩子,那些牧人絕不肯這樣作。他們把摩西看了一下,最好站在一邊吧!這人比我們強。我的意思在這?,這個人很忠誠的盡他工作的職事。這在主看是非常重要的,若是知道大家都注意我們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把事情做得很好。我們在眾人注視之下,我們定規盡我們所能的做事,但那不是主注意的。主注意我們隱秘的生活,當沒有人感動我們的時候,祂給我們一點平常的事做,那時候主注意我們。當我們想到青年人做主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在那?想,他們遇到些不被人注意之事的時候,他們怎樣做法。我知道我給他們一些大的工作,他們定規喜歡做,但是在這?有平常的工作,沒有人喜歡做人看不見的這些小工作。也許就是掃掃地,也許是擦擦窗戶。他們以為做了這些事沒有甚麼益處,這不是重要的工作,沒有甚麼幫助。但神卻在這?注意人。在作屬靈首領的事上,這是很重要的。在摩西身上是這樣。他可能成為一個灰心喪志的人,也許他心?滿了艱苦,也許他覺得他一生偉大的事沒有辦法成功,他在這?是做一些小事。但他並沒有說,這個工作不夠好,我的資格只能作大的事。他做那麼小的工作,乃是很忠誠的作。在新約?這件事有個原則,凡在小事上忠心的,主再託他管理更多的事,這是作屬靈首領的一個原則。

  我們再來看第五件事。那就是看見荊棘叢學的功課,我們知道這個功課?有好多不容易說的,但是我願意從其中找出一點簡單的功課。你們知道那個故事。摩西正在牧養他岳父葉忒羅羊群的時候,他帶著羊群出去,忽然看見一件事發生;在曠野?有一堆荊棘被曬得發火,並沒有甚麼希奇,因此荊棘燒起來還沒有特別注意那件事,也許他從前看見過這事。所以他再往前牧羊,但是他再看那堆荊棘,被火燒著不熄。我不知道他怎樣想,也許他再往前去一點,他定規過了一段時間,再回頭看荊棘燒著的故事。那火越燒越旺,他說這件事不平常。他說,這個定規特別,我從前看見被火燒的事,可是這些荊棘一直燒著,我過去看看這件奇妙的事,他就過去要知道這件事的意義。主從荊棘中呼招他「要他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乃是一個聖地」。我們現在不必來看摩西受使命,我們來看荊棘。

  荊棘代表甚麼?那就是人做大器皿的一個表號,是人的一個象徵。就著荊棘自己來說,很容易被火燒盡,火指著甚麼?我們在聖經?看見,火常是聖靈的一個表號。在這種乃是一個比喻,就是神的靈在一個作器皿的人?面,這一個人沒有給聖靈毀壞,但是這器皿一直有聖靈的保持,並且滿有生命。這一個器皿變作一個很大的矛盾。這個器皿應該一再被毀壞,應該一再被了結才是,但是一直有生命保持著,不僅沒有被燒毀,反而有生命保持他。我想我們在這?看見主教導摩西甚麼功課,自然我也信這是基督的預表。但是在這?對摩西有一個功課,在這時主要給摩西一個使命。摩西發現自己是何等不像樣子的器皿,他是何等的軟弱,他是應該完全破壞。摩西在這時候對自己一點自信也沒有,當主對他說話的時候,這件事很明顯;他對主說:「你若找著別人,不要找我作這件事。」摩西被帶到一個地步,乃是在曠野?算不得甚麼的荊棘,很容被人了結,但是聖靈進到他?面,這一堆荊棘變作矛盾的東西。應當死,但卻活著,並且一直活著。這對摩西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後面的四十年,需要他學這個功課。這個脆弱的人,如何能夠向前,只有藉著他?面的聖靈才可以。這是作首領的一個基本原則。

  我們記得保羅說到這件事,這樣說法:「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以後他接著告訴我們說,有困難臨到他身上,他怎樣衝過去,不是因著他自己忍耐的能力,乃是因著他?頭聖靈的能力。我們需要學習這功課。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應該是何等矛盾,我們實在應該是死的,有許多事應該一次一次的毀壞我們,各樣的艱苦、試煉,了結我們。按天然來說,應該如此,但是我們卻學習知道了復活的大能。這是作屬靈首領的人,一個重要的功課,屬靈首領就是這樣,保羅是這樣。我們以後還會來看保羅,但是在摩西這個職事最開頭的時候,他學了這個功課。凡你所不能的,神的靈叫你能。凡你不能作的,神的靈能夠藉著你來作。我們要用主說的話來結束。

  主說:「要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你們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在聖經中主一再對首領說這話:「腳上的鞋脫下來。」親愛的倪弟兄說過這件事,鞋是指著世界的接觸。你必須先把世界的接觸脫下來。我把這件事留給你們,世界的接觸必須被脫節,在職事上我們只能與天有連結,從你的腳上把鞋脫下來。摩西用敬拜來開始他的工作。
258

星期三, 4月 13, 2005

聖 經 中 的 群 眾 心 理

自 從 「 民 主 」 的 觀 念 在 近 代 引 入 這 個 世 界 之 後 , 許 多 人 就 開 始 以 為 「 民 主 」 就 是 真 理 。 其 實 聖 經 完 全 沒 有 「 民 主 」 這 回 事 。 雖 然 羅 馬 書 十 二 章 十 七 節 勸 勉 我 們 說 : 「 眾 人 以 為 美 的 事 要 留 心 去 作 。 」 但 「 留 心 去 作 」 並 不 等 於 「 必 須 去 作 」 , 因 為 還 要 「 留 心 」 眾 人 以 為 美 的 事 是 不 是 符 合 神 旨 意 的 事 。

當 然 , 我 們 萬 萬 不 能 「 自 以 為 是 」 , 就 完 全 不 聽 別 人 的 意 見 , 我 們 應 該 謙 卑 下 來 , 各 人 看 別 人 比 自 己 強 ( 參 腓 2:3 ) 但 是 , 倘 若 我 們 以 為 凡 是 群 眾 所 認 為 對 的 事 , 就 一 定 是 對 的 ; 凡 是 潮 流 所 趨 向 的 , 也 一 定 是 準 確 的 , 我 們 就 大 錯 特 錯 了 。 試 想 一 想 , 為 甚 麼 主 耶 穌 勸 勉 我 們 說 : 「 引 進 滅 亡 那 門 是 寬 的 , 路 是 大 的 , 進 去 的 人 也 多 」 呢 ? ( 太 7:13 ) 主 的 意 思 豈 不 是 要 指 出 , 群 眾 常 是 盲 目 的 嗎 ? 一 般 人 的 心 理 總 以 為 , 那 一 條 路 更 多 人 走 , 就 必 定 是 對 的 ! 誰 知 走 寬 路 的 群 眾 完 全 沒 有 想 過 這 路 會 引 到 「 滅 亡 」 。 他 們 選 上 這 條 路 只 不 過 是 為 趁 熱 鬧 , 為 目 前 走 路 舒 適 。

但 選 上 窄 路 的 那 幾 個 人 就 不 同 了 , 他 們 明 知 窄 路 難 走 , 人 又 少 , 為 甚 麼 仍 然 堅 持 走 這 路 ? 因 為 他 們 知 道 , 這 條 窄 路 的 盡 頭 是 「 永 生 」 。 因 此 主 教 導 我 們 分 辨 潮 流 , 不 要 以 「 人 多 」 為 準 , 應 以 潮 流 的 「 目 的 地 」 為 準 , 這 樣 就 可 以 看 出 「 人 少 」 選 擇 的 才 是 聰 明 的 選 擇 了 。

我 們 說 , 群 眾 心 理 常 是 盲 目 的 , 是 不 可 靠 的 , 讓 我 們 舉 幾 個 聖 經 例 子 來 加 以 證 實 吧 : 以 弗 所 戲 院 的 群 眾 讀 者 應 該 記 得 , 保 羅 在 以 弗 所 講 道 三 年 , 帶 來 大 復 興 , 使 許 多 拜 偶 像 的 人 都 悔 改 歸 向 神 。 他 們 焚 燒 行 邪 術 的 書 , 總 值 也 高 達 五 萬 塊 錢 , 甚 至 影 響 全 城 製 造 底 米 丟 銀 龕 的 銀 匠 也 沒 有 生 意 , 於 是 群 眾 就 聚 集 在 以 弗 所 戲 院 , 怒 氣 填 胸 , 大 喊 大 叫 , 滿 城 都 轟 動 起 來 。 聖 經 形 容 當 時 的 情 景 說 : 「 聚 集 的 人 , 紛 紛 亂 亂 , 有 喊 叫 這 個 的 、 有 喊 叫 那 個 的 , 大 半 不 知 道 是 為 甚 麼 聚 集 。 」 ( 徒 19:32 )

未 進 入 研 究 這 裡 所 形 容 的 群 眾 心 理 之 前 , 讓 我 們 先 交 待 清 楚 「 聚 集 的 人 」 一 詞 。 原 來 這 詞 在 希 臘 原 文 就 是 ek-klesi'a , 我 們 大 家 都 很 熟 悉 ek-klesi'a 這 個 字 , 因 為 它 通 常 在 聖 經 中 被 翻 譯 為 「 教 會 」 的 。 基 督 教 一 直 研 究 「 教 會 是 甚 麼 ? 」 學 者 們 先 推 翻 天 主 教 的 說 法 , 認 為 教 會 不 是 教 堂 那 座 建 築 物 , 而 是 「 神 呼 召 出 來 的 一 群 人 」 , 因 為 他 們 研 究 「 教 會 」 這 詞 的 希 臘 文 ek-klesi'a , 認 為 是 「 神 呼 召 出 來 的 一 個 集 會 」 之 意 。 於 是 就 產 生 「 神 召 會 」 之 類 的 教 會 名 稱 ; 倪 柝 聲 弟 兄 甚 至 認 為 不 應 該 稱 「 教 會 」 , 因 為 不 是 「 宗 教 的 集 會 」 , 於 是 就 改 稱 「 召 會 」 。

然 而 , 後 來 有 人 發 現 , 以 弗 所 戲 院 這 次 「 聚 集 」 , 在 原 文 也 是 用 ek-klesi'a 這 個 字 , 難 道 那 些 銀 匠 聚 集 也 是 「 教 會 」 嗎 ? 現 在 我 們 知 道 了 , 其 實 ek-klesi'a 這 個 字 並 沒 有 人 「 神 呼 召 」 的 意 思 在 內 , 它 只 不 過 是 指 「 為 同 一 個 目 的 而 聚 集 一 起 的 群 眾 」 而 已 。 這 樣 , 我 們 也 看 見 , 眾 人 以 為 對 的 事 , 未 必 一 定 對 , 因 為 真 理 不 能 由 於 人 多 來 確 定 的 。 研 究 以 弗 所 戲 院 那 些 銀 匠 的 心 態 , 經 文 明 明 指 出 : 「 聚 集 的 人 , 紛 紛 亂 亂 , 有 喊 叫 這 個 的 、 有 喊 叫 那 個 的 , 大 半 不 知 道 是 為 甚 麼 聚 集 。 」 聚 集 而 不 知 為 何 , 喊 叫 而 不 知 所 謂 , 這 就 是 群 眾 熱 血 之 時 的 心 理 了 。

這 使 我 們 想 到 希 特 拉 激 昂 的 演 說 , 根 據 一 位 納 粹 黨 員 的 回 憶 , 他 指 出 : 「 希 特 拉 演 說 時 , 聽 的 人 都 熱 血 騰 騰 , 非 常 激 動 , 及 至 回 家 想 一 想 , 希 特 拉 其 實 並 沒 有 說 些 甚 麼 ! 」 我 們 又 想 起 中 國 文 革 時 的 「 公 審 」 , 當 群 眾 高 叫 打 倒 XXX 之 時 , 群 眾 中 每 一 個 人 都 感 到 壓 力 , 心 中 認 為 , 若 不 隨 眾 高 叫 , 就 會 連 累 自 己 也 有 罪 了 。 於 是 枉 死 於 這 樣 公 審 的 人 , 真 是 多 得 不 可 勝 數 。 彼 拉 多 也 是 在 這 樣 的 群 眾 心 理 下 將 主 耶 穌 交 給 猶 太 群 眾 去 處 死 的 。 群 眾 通 常 在 熱 血 的 情 況 下 會 變 得 盲 目 , 彼 此 牽 制 , 不 准 旁 邊 的 人 運 用 自 己 的 良 心 自 由 去 判 斷 事 物 , 人 人 以 「 同 心 」 和 「 團 結 」 為 理 由 去 將 整 體 捆 綁 在 一 起 , 去 做 出 一 些 異 常 危 險 和 不 合 理 性 的 事 。

例 如 「 同 性 戀 」 , 這 種 行 為 本 身 已 經 具 有 非 常 可 怕 的 捆 綁 力 , 叫 人 難 以 脫 離 , 患 者 若 加 入 了 「 同 性 戀 組 織 」 、 再 參 加 「 同 性 戀 大 遊 行 」 , 這 樣 , 要 脫 離 這 種 罪 行 就 難 似 登 天 了 。 同 樣 , 那 些 參 加 「 教 會 大 合 一 運 動 」 , 出 席 甚 麼 「 世 界 大 會 」 的 人 要 小 心 , 因 為 在 這 樣 的 場 合 裡 , 參 加 者 會 變 得 盲 目 , 雖 然 明 知 大 會 某 些 主 張 不 合 聖 經 教 訓 , 但 內 心 仍 以 為 「 全 世 界 這 麼 多 偉 大 的 教 會 領 袖 都 在 這 裡 , 難 道 全 體 都 錯 , 只 有 我 一 個 人 對 嗎 ? 」 於 是 內 心 儆 醒 謹 守 的 心 理 就 大 大 放 鬆 , 一 步 一 步 走 向 與 天 主 教 聯 合 , 漸 漸 又 與 其 他 宗 教 聯 合 , 最 後 甚 至 有 可 能 將 不 肯 聯 合 的 人 定 為 「 危 害 宗 教 和 平 」 份 子 , 並 且 加 以 屠 殺 , 因 為 心 中 以 為 , 屠 殺 這 些 偏 激 份 子 事 小 , 危 害 世 界 和 平 以 致 產 生 戰 爭 事 大 。 到 那 時 , 加 入 宗 教 大 合 大 的 群 眾 已 經 失 去 了 理 性 , 完 全 沒 有 想 到 用 不 和 平 的 手 段 來 假 造 和 平 , 是 已 經 中 了 魔 鬼 的 詭 計 了 。

聽 約 翰 講 道 的 群 眾 我 們 再 看 約 翰 所 帶 領 的 大 復 興 運 動 。 主 耶 穌 指 出 , 約 翰 本 是 凡 婦 人 所 生 , 沒 有 一 個 興 起 來 比 他 更 大 的 , 因 為 他 是 耶 穌 基 督 的 開 路 先 鋒 。 他 一 個 人 在 曠 野 大 聲 喊 叫 , 就 有 成 千 上 萬 的 人 , 從 各 城 出 來 聽 他 講 道 。 經 文 形 容 說 : 「 耶 路 撒 冷 和 猶 太 全 地 , 並 約 但 河 一 帶 地 方 的 人 , 都 出 去 到 約 翰 那 裡 , 承 認 他 們 的 罪 , 在 約 但 河 裡 受 他 的 洗 。 」 ( 太 3:5-6 ) 在 這 大 群 人 中 , 當 然 不 乏 真 心 悔 改 的 人 , 甚 至 連 兵 丁 、 娼 妓 和 稅 吏 都 受 洗 表 示 悔 改 , 應 驗 了 以 賽 亞 先 知 的 預 言 , 說 : 「 一 切 山 窪 都 要 填 滿 , 大 小 山 崗 都 要 削 平 , 彎 彎 曲 曲 的 地 方 要 改 為 正 直 , 高 高 低 低 的 道 路 要 改 為 平 坦 … 。 」 ( 路 3:4-6 ) 意 思 是 各 種 心 靈 需 要 的 人 都 得 到 幫 助 。 然 而 , 在 群 眾 中 , 約 翰 也 注 意 到 那 些 假 冒 為 善 的 法 利 賽 人 和 撒 都 該 人 , 約 翰 勇 敢 地 指 摘 他 們 說 : 「 毒 蛇 的 種 類 , 誰 指 示 你 們 逃 避 將 來 的 忿 怒 呢 ? 」 ( 太 3:7 ) 但 約 翰 卻 忽 略 了 群 眾 中 佔 大 多 數 的 「 看 熱 鬧 份 子 」 , 這 些 人 前 來 受 洗 , 很 容 易 給 人 一 個 錯 覺 , 以 為 「 大 復 興 」 真 是 這 麼 「 大 」 ! 約 翰 很 可 能 會 因 為 這 樣 「 龐 大 的 群 眾 」 而 暗 暗 自 喜 , 後 來 他 坐 監 之 時 同 樣 也 會 為 失 去 這 「 龐 大 群 眾 」 而 感 到 灰 心 。

然 而 , 我 們 的 主 卻 沒 有 依 賴 這 「 龐 大 的 群 眾 」 , 在 馬 太 福 音 十 一 章 那 裡 將 這 「 龐 大 群 眾 」 的 虛 假 心 態 揭 發 出 來 。 當 時 , 約 翰 在 監 裡 派 兩 個 門 徒 來 問 耶 穌 說 : 「 那 將 要 來 的 是 你 麼 ? 還 是 我 們 等 候 別 人 呢 ? 」 約 翰 這 樣 問 , 表 示 他 有 點 懷 疑 了 。 從 前 「 龐 大 的 群 眾 」 跟 隨 自 己 , 那 時 自 己 有 多 偉 大 的 成 功 感 ; 何 竟 公 開 介 紹 耶 穌 為 「 神 的 羔 羊 」 之 後 , 「 龐 大 群 眾 」 就 轉 去 跟 隨 耶 穌 , 而 耶 穌 卻 沒 有 半 點 跡 象 會 前 來 救 自 己 脫 離 監 獄 ? 主 耶 穌 指 示 約 翰 的 門 徒 回 去 答 覆 約 翰 之 後 , 就 轉 過 來 對 跟 隨 祂 的 「 龐 大 群 眾 」 說 : 「 你 們 從 前 出 到 曠 野 , 是 要 看 甚 麼 呢 ? 要 看 風 吹 動 蘆 葦 麼 ? 你 們 出 去 到 底 是 要 看 甚 麼 , 要 看 穿 細 軟 衣 服 的 人 麼 ? 那 穿 細 軟 衣 服 的 人 是 在 王 宮 裡 。 你 們 出 去 , 究 竟 是 為 甚 麼 ? 是 要 看 先 知 麼 ? 我 告 訴 你 們 , 是 的 , 他 比 先 知 大 多 了 … … 。 」 ( 太 11:7-9 ) 主 耶 穌 一 連 三 次 指 出 他 們 從 前 出 到 曠 野 , 原 來 不 是 為 「 聽 」 約 翰 講 道 , 他 們 出 去 只 不 過 是 為 要 「 看 熱 鬧 」 而 已 。 主 指 出 他 們 出 去 「 看 風 吹 動 蘆 葦 」 , 心 態 上 以 為 約 翰 只 不 過 像 風 吹 動 蘆 葦 那 麼 平 凡 和 沒 有 意 思 而 已 ; 主 又 指 他 們 出 去 「 看 穿 細 軟 衣 服 的 人 」 , 心 態 上 以 為 約 翰 是 名 人 , 外 表 和 衣 著 必 定 也 很 特 出 , 及 至 他 們 看 見 約 翰 穿 的 只 不 過 是 最 粗 的 駱 駝 毛 衣 , 就 感 到 沒 有 甚 麼 好 看 了 , 主 說 , 如 果 要 看 外 表 衣 飾 , 為 甚 麼 你 們 不 到 王 宮 去 看 呢 ? 至 於 其 中 有 一 部 份 相 信 約 翰 為 先 知 的 , 主 指 出 他 們 還 是 去 「 看 看 」 而 已 , 完 全 不 是 為 「 聽 先 知 講 道 」 , 因 為 他 們 一 點 也 不 明 白 約 翰 的 真 正 身 份 。 面 對 這 樣 的 群 眾 , 主 耶 穌 非 常 感 歎 地 說 : 「 我 可 用 甚 麼 比 這 世 代 呢 ? 好 像 孩 童 坐 在 街 市 上 , 招 呼 同 伴 , 說 , 我 們 向 你 們 吹 笛 , 你 們 不 跳 舞 ; 我 們 向 你 們 舉 哀 , 你 們 不 捶 胸 … … 。 」 ( 太 11:16 ) 主 耶 穌 形 容 他 們 為 「 這 世 代 」 , 意 思 是 「 非 常 龐 大 的 群 眾 」 , 主 又 形 容 他 們 這 種 「 看 熱 鬧 」 的 心 態 , 好 像 「 看 孩 童 在 街 市 上 玩 耍 」 的 心 態 一 樣 , 常 將 自 己 所 看 的 , 看 為 「 與 自 己 無 關 , 只 看 看 就 好 了 , 不 要 作 出 任 何 反 應 」 。

主 又 指 出 , 約 翰 來 向 他 們 講 道 , 用 非 常 激 動 的 話 來 責 備 他 們 , 他 們 卻 「 不 捶 胸 」 ; 而 主 耶 穌 來 向 他 們 講 道 , 將 大 喜 訊 息 告 訴 他 們 , 他 們 卻 「 不 跳 舞 」 , 這 種 沒 有 反 應 的 心 態 , 正 是 「 看 熱 鬧 」 的 心 態 , 並 且 以 約 翰 和 主 耶 穌 為 「 孩 童 在 街 市 上 」 , 玩 「 出 殯 遊 戲 」 和 「 娶 新 娘 遊 戲 」 而 已 , 是 假 的 、 是 玩 耍 的 、 是 可 笑 的 、 是 不 值 得 回 應 的 ! 親 愛 的 讀 者 , 連 約 翰 所 帶 領 的 大 復 興 也 有 這 麼 多 「 看 熱 鬧 」 的 人 , 你 想 , 今 天 在 大 教 會 裡 、 在 神 醫 佈 道 大 會 裡 、 在 葛 培 理 佈 道 大 會 裡 、 在 大 合 一 運 動 裡 … … , 有 沒 有 類 似 的 人 呢 ? 根 據 多 次 大 型 佈 道 會 的 事 後 分 析 , 我 們 發 現 在 跑 到 台 前 表 示 決 志 信 主 的 人 中 , 常 有 高 達 七 成 的 人 是 假 決 志 的 , 原 來 其 中 有 一 些 是 想 要 走 前 一 點 , 為 要 看 清 楚 講 員 的 ; 有 一 些 是 被 人 勉 強 走 到 台 前 的 ; 有 一 些 只 不 過 為 陪 伴 親 友 決 志 , 免 得 散 會 時 走 迷 或 失 散 的 。

韓 國 趙 鏞 基 就 捉 到 了 這 樣 的 群 眾 心 理 , 他 建 造 一 間 「 全 世 界 最 大 的 教 會 」 , 說 是 主 耶 穌 要 他 建 造 的 , 筆 者 認 為 這 一 點 剛 剛 與 主 耶 穌 教 訓 人 「 不 要 進 寬 門 」 相 反 , 證 明 趙 鏞 基 在 說 謊 。 其 實 趙 鏞 基 明 白 , 「 看 熱 鬧 」 心 理 的 人 最 多 , 只 要 建 造 一 間 最 大 的 教 會 , 那 些 「 看 熱 鬧 」 的 人 就 會 自 動 來 了 , 用 不 著 怎 樣 傳 福 音 就 可 以 叫 教 會 增 長 。

幾 年 前 台 灣 有 一 位 青 年 傳 道 人 名 叫 孫 大 程 , 他 宣 說 自 己 看 見 神 , 於 是 人 人 都 擁 去 看 他 所 主 持 的 佈 道 大 會 , 一 時 間 , 風 聞 全 球 。 他 想 要 到 溫 哥 華 來 舉 行 佈 道 大 會 , 希 望 溫 哥 華 的 教 牧 同 工 支 持 他 , 我 們 中 間 有 一 些 同 工 擔 心 他 是 靈 恩 派 份 子 , 就 差 派 筆 者 去 問 他 許 多 問 題 , 他 極 力 表 示 自 己 不 是 靈 恩 派 。 可 是 當 筆 者 問 及 他 : 「 倘 若 你 不 是 靈 恩 派 , 你 能 不 能 改 變 日 期 舉 行 佈 道 會 呢 ? 因 為 你 原 定 的 日 期 剛 剛 與 本 城 已 經 策 劃 有 一 年 的 聖 樂 佈 道 會 衝 突 。 」 他 說 : 「 不 能 , 因 為 那 日 期 是 聖 靈 自 己 定 的 。 」 這 樣 的 回 答 已 經 很 像 靈 恩 派 份 子 了 。 筆 者 又 問 : 「 那 麼 你 能 不 能 多 停 留 在 溫 哥 華 兩 週 , 我 們 可 以 舉 行 分 區 佈 道 會 , 由 你 主 講 , 這 樣 你 豈 不 是 同 樣 達 到 目 的 嗎 ? 」 他 說 : 「 不 能 , 因 為 神 的 旨 意 是 要 我 主 領 全 城 聯 合 的 大 型 佈 道 大 會 , 不 是 要 我 主 領 小 型 的 佈 道 會 。 」 為 這 兩 點 , 我 們 全 體 教 牧 同 工 認 定 孫 大 程 是 假 借 神 的 旨 意 來 舉 行 佈 道 大 會 , 因 為 我 們 無 法 相 信 , 聖 靈 感 動 他 所 定 的 日 期 必 須 與 聖 樂 佈 道 大 會 衝 突 , 一 點 不 能 改 變 ; 我 們 又 無 法 相 信 神 的 旨 意 是 要 他 只 講 大 型 佈 道 會 , 不 講 小 型 的 。

我 們 的 主 決 不 是 這 樣 , 就 算 是 與 門 徒 一 同 坐 船 過 海 , 只 為 救 一 個 格 拉 森 被 鬼 附 的 人 , 主 也 願 意 。 聖 經 從 來 沒 有 一 個 教 訓 , 只 注 重 大 型 人 多 的 聚 會 , 小 型 人 少 的 聚 會 就 可 以 忽 略 。 但 是 , 想 要 人 多 的 心 理 卻 是 比 比 皆 是 。 今 天 不 少 教 會 增 長 的 專 家 們 想 盡 千 方 百 計 , 為 的 是 要 使 教 會 聚 會 人 數 增 多 , 極 少 考 慮 到 會 眾 屬 靈 質 素 的 問 題 。 有 專 家 認 為 : 「 過 份 強 調 質 素 , 會 拖 慢 教 會 增 長 。 如 果 我 們 在 一 年 內 領 一 百 個 人 信 主 , 其 中 若 有 三 十 個 是 假 意 的 , 我 們 也 有 七 十 個 是 真 心 的 ; 倘 若 我 們 過 份 強 調 教 會 的 質 素 , 恐 怕 連 五 十 個 人 信 主 也 沒 有 。 」 筆 者 認 為 這 樣 的 教 導 是 危 險 的 , 因 為 過 份 注 意 數 字 。 其 實 我 們 怎 能 以 為 一 百 個 人 中 有 七 十 個 真 心 信 主 , 就 比 五 十 個 真 心 信 主 好 得 多 ? 為 甚 麼 不 考 慮 那 三 十 個 假 意 信 主 的 人 將 來 會 造 成 「 麵 酵 使 全 團 發 起 來 」 的 惡 果 ? 怎 知 道 這 三 十 個 假 基 督 徒 後 來 所 帶 來 的 禍 患 , 不 是 遠 遠 比 少 了 二 十 個 人 信 主 更 嚴 重 ? 再 者 , 那 七 十 個 真 心 信 主 的 人 又 怎 可 以 與 這 五 十 個 真 心 信 主 的 人 相 比 ? 倘 若 這 五 十 個 是 以 利 亞 , 他 們 就 能 將 全 世 界 翻 轉 過 來 了 ; 倘 若 那 七 十 個 人 都 是 革 流 巴 ( 主 復 活 時 在 以 馬 忤 斯 路 上 被 主 挽 回 的 一 個 信 徒 ) , 他 們 即 使 得 救 , 也 只 不 過 平 平 無 奇 而 已 。

其 實 , 聖 經 有 許 多 例 子 顯 示 , 神 從 來 不 擔 心 福 音 傳 開 而 沒 有 人 相 信 。 神 知 道 , 凡 預 定 得 救 的 人 , 若 不 是 在 這 個 時 候 信 主 , 也 會 在 那 個 時 候 信 主 , 直 到 得 救 的 人 數 滿 足 為 止 。 整 本 聖 經 從 沒 有 半 節 經 文 指 出 , 神 責 備 那 一 間 教 會 , 或 那 一 個 傳 道 人 , 傳 福 音 領 很 少 人 信 主 。 筆 者 認 為 , 聖 經 顯 示 神 的 旨 意 是 要 教 會 在 「 質 」 先 增 長 , 「 量 」 隨 之 而 增 長 , 這 是 非 常 清 楚 的 。 倘 若 「 質 」 增 長 了 , 而 「 量 」 不 增 長 , 這 決 不 是 我 們 的 責 任 , 乃 屬 特 殊 情 況 。 但 是 那 些 只 謀 取 「 量 」 增 長 而 忽 略 「 質 」 增 長 的 人 有 禍 了 , 因 為 他 們 在 不 知 不 覺 中 , 替 魔 鬼 仇 敵 預 備 大 量 變 質 的 教 會 , 為 末 世 的 大 迷 惑 舖 路 。

我 們 知 道 , 越 靠 近 末 世 , 假 基 督 徒 就 越 多 , 真 基 督 徒 就 越 少 。 直 到 那 「 兩 個 見 證 人 被 殺 」 之 時 , 全 世 界 絕 大 部 份 教 會 差 不 多 都 支 持 敵 基 督 和 假 先 知 , 他 們 因 二 見 證 人 被 殺 而 互 相 餽 送 禮 物 , 大 肆 慶 祝 。 而 支 持 二 見 證 人 的 真 基 督 徒 卻 少 得 可 憐 , 他 們 都 不 敢 出 來 埋 葬 二 見 證 人 的 屍 首 。 聽 天 國 比 喻 的 群 眾 也 許 讀 者 以 為 , 大 概 施 洗 約 翰 時 代 的 群 眾 才 是 這 樣 吧 。 不 , 我 們 研 究 主 耶 穌 的 生 平 , 就 看 到 許 多 時 候 , 跟 隨 主 的 那 些 群 眾 也 是 這 樣 。 就 拿 馬 太 福 音 十 三 章 , 主 耶 穌 講 著 名 的 「 天 國 的 比 喻 」 為 例 吧 , 首 先 我 們 發 現 , 第 十 二 章 結 尾 之 時 , 主 耶 穌 在 房 中 講 道 , 因 為 塞 滿 了 人 的 緣 故 , 以 致 馬 利 亞 和 主 的 弟 妹 們 前 來 找 祂 , 也 無 法 進 去 見 祂 。 然 後 第 十 三 章 一 開 始 就 說 : 「 那 一 天 , 耶 穌 從 房 子 裡 出 來 , 坐 在 海 邊 , 有 許 多 人 到 祂 那 裡 聚 集 , 祂 只 得 上 船 坐 下 , 眾 人 站 在 岸 上 , 祂 用 比 喻 對 他 們 講 許 多 道 理 … … 。 」 可 見 , 這 「 許 多 人 」 很 愛 聽 耶 穌 講 道 , 所 以 從 房 子 出 來 , 跟 主 來 到 海 邊 。 然 而 主 只 用 比 喻 對 這 些 人 講 話 , 若 不 用 比 喻 , 就 不 對 眾 人 說 甚 麼 。 但 是 這 些 比 喻 , 連 門 徒 也 不 明 白 , 眾 人 怎 能 明 白 呢 ? 於 是 門 徒 就 進 前 來 問 耶 穌 說 : 「 對 眾 人 講 話 , 為 甚 麼 用 比 喻 呢 ? 」 耶 穌 回 答 說 : 「 因 為 天 國 的 奧 秘 只 叫 你 們 知 道 , 不 叫 他 們 知 道 。 因 為 凡 有 的 , 還 要 加 給 他 , 叫 他 有 餘 ; 沒 有 的 , 連 他 所 有 的 也 要 奪 去 。 」 在 此 , 主 耶 穌 稱 那 些 蒙 恩 得 救 的 門 徒 為 「 有 的 」 , 又 稱 與 那 些 只 來 看 熱 鬧 的 群 眾 為 「 沒 有 的 」 ; 主 解 釋 用 比 喻 的 原 因 , 是 為 要 叫 「 有 的 」 還 要 「 加 多 」 , 叫 他 「 有 餘 」 ; 又 要 叫 那 些 「 沒 有 的 」 更 沒 有 , 因 為 要 「 連 他 所 有 的 也 要 奪 過 來 」 , 意 思 是 , 這 些 人 聽 完 比 喻 , 因 為 不 明 白 , 很 快 就 忘 記 了 。

或 問 , 為 甚 麼 要 這 樣 呢 ? 難 道 主 傳 福 音 不 想 人 明 白 嗎 ? 這 樣 , 倒 不 如 不 傳 ! 主 解 釋 說 : 「 我 用 比 喻 對 他 們 講 , 是 因 為 他 們 看 也 看 不 見 , 聽 也 聽 不 見 , 也 不 明 白 。 在 他 們 身 上 正 應 驗 了 以 賽 亞 的 預 言 , 說 : 『 你 們 聽 是 要 聽 見 , 卻 不 明 白 ; 看 是 要 看 見 , 卻 不 曉 得 。 因 為 這 百 姓 油 蒙 了 心 , 耳 朵 發 沉 , 眼 睛 閉 著 , 恐 怕 眼 睛 看 見 , 耳 朵 聽 見 , 心 裡 明 白 , 回 轉 過 來 我 就 醫 治 他 們 。 』 」 請 注 意 , 主 的 意 思 不 是 神 不 肯 醫 治 他 們 , 而 是 他 們 「 恐 怕 」 自 己 回 轉 過 來 就 得 神 的 醫 治 。 因 此 他 們 將 自 己 接 收 外 界 信 息 的 所 有 功 能 全 部 關 閉 : 例 如 他 們 將 「 心 」 蒙 上 油 , 意 思 是 叫 福 音 信 息 無 法 掛 在 心 上 , 很 快 就 溜 走 了 ; 他 們 的 「 耳 朵 」 發 沉 , 意 思 是 只 聽 到 「 哦 哦 … 」 的 聲 音 , 而 無 法 將 之 轉 化 成 為 信 息 , 傳 入 心 中 ; 他 們 又 將 「 眼 睛 」 閉 上 , 眼 看 本 來 是 證 明 真 實 的 意 思 , 但 他 們 卻 不 肯 睜 開 眼 睛 來 看 , 不 肯 正 視 福 音 的 真 實 性 。 這 樣 , 他 們 將 接 收 信 息 的 功 能 全 部 關 閉 , 主 耶 穌 講 甚 麼 也 沒 有 用 。 為 此 主 只 講 比 喻 , 為 要 定 他 們 的 罪 。

倘 若 他 們 有 一 點 點 想 要 明 白 的 心 , 他 們 必 定 會 像 門 徒 一 樣 上 前 來 問 耶 穌 , 耶 穌 就 會 給 他 們 講 解 了 。 然 而 , 我 們 希 奇 , 這 些 人 一 方 面 跟 主 到 海 邊 來 聽 , 另 一 方 面 又 關 閉 自 己 內 心 接 收 信 息 的 功 能 , 豈 不 是 很 矛 盾 麼 ? 是 的 , 這 就 是 「 愛 看 熱 鬧 」 的 「 群 眾 心 理 」 了 , 這 種 心 理 只 叫 人 愛 看 熱 鬧 , 而 不 將 所 看 的 存 放 在 心 裡 , 這 樣 的 人 比 比 皆 是 。

因 此 , 如 果 教 會 聚 會 人 數 眾 多 , 不 要 因 此 而 開 心 , 乃 要 因 為 這 些 人 都 明 白 福 音 , 並 且 重 生 得 救 而 開 心 。 然 而 , 今 天 要 求 聚 會 人 多 而 不 要 求 人 人 得 救 的 教 會 實 在 很 普 遍 , 這 些 教 會 , 為 了 達 到 人 多 的 目 的 , 甚 至 不 惜 將 福 音 的 要 求 降 低 , 叫 人 差 不 多 不 用 悔 改 就 可 以 信 耶 穌 , 也 不 追 問 是 否 重 生 得 救 就 批 准 他 們 受 浸 加 入 教 會 , 試 想 , 假 於 時 日 , 教 會 會 變 成 怎 樣 的 一 個 團 體 ? 讀 者 由 此 可 以 明 白 , 為 甚 麼 末 世 時 代 絕 大 部 份 都 是 假 基 督 徒 了 。 然 而 我 們 的 主 耶 穌 並 不 是 這 樣 , 大 量 群 眾 跟 隨 祂 、 支 持 祂 , 祂 不 一 定 開 心 , 也 不 一 定 接 納 他 們 。

請 看 約 翰 福 音 第 六 章 所 記 載 的 , 那 些 吃 過 主 分 五 餅 二 魚 得 飽 的 人 , 知 道 主 耶 穌 沒 有 跟 門 徒 一 同 過 海 , 就 繞 過 加 利 利 海 , 辛 辛 苦 苦 來 到 迦 百 農 來 找 耶 穌 , 主 耶 穌 知 道 這 些 人 是 為 食 物 而 來 , 不 是 為 聽 道 而 來 , 於 是 就 對 他 們 說 : 「 不 要 為 能 朽 壞 的 食 物 而 勞 力 , 乃 要 為 存 到 永 生 的 食 物 而 勞 力 。 」 然 而 他 們 不 明 白 , 甚 麼 是 存 到 永 生 的 食 物 ? 主 知 道 這 些 人 存 心 不 正 , 就 是 解 釋 給 他 們 聽 , 他 們 也 不 會 明 白 的 , 於 是 就 用 比 喻 說 : 「 我 的 肉 是 可 吃 的 , 我 的 血 是 可 喝 的 , 吃 我 肉 喝 我 血 的 人 有 永 生 。 」 那 些 人 就 說 : 「 這 話 甚 難 , 誰 能 聽 呢 ? 」 於 是 就 退 去 了 。

倘 若 這 事 是 發 生 在 今 天 一 間 大 教 會 裡 , 本 來 每 主 日 有 五 千 人 聚 會 的 , 突 然 傳 道 人 講 了 一 堂 「 怪 道 」 , 將 五 千 人 都 嚇 跑 了 , 你 想 , 教 會 會 怎 樣 對 付 這 位 傳 道 人 呢 ? 可 見 主 並 不 介 意 人 怎 樣 看 祂 , 也 不 介 意 有 多 少 人 跟 隨 祂 。 祂 所 介 意 的 , 是 人 是 否 真 心 跟 隨 祂 。 群 眾 不 可 靠 聖 經 還 提 過 許 多 類 似 的 群 眾 , 就 如 「 高 唱 和 散 那 的 群 眾 」 ( 其 中 有 一 部 份 是 小 孩 子 。 他 們 比 成 年 人 好 一 點 , 因 為 比 成 年 人 來 得 「 真 」 ) , 他 們 高 聲 歡 呼 迎 接 主 耶 穌 入 城 ; 可 是 , 才 只 不 過 五 天 之 後 , 主 耶 穌 被 捉 拿 , 在 彼 拉 多 院 子 裡 受 審 的 時 候 , 群 眾 就 喊 叫 : 「 除 掉 他 , 除 掉 他 , 釘 他 在 十 字 架 上 。 」 ( 約 19:15 ) 我 們 不 禁 會 問 , 前 幾 天 喊 叫 「 和 撒 拿 」 的 群 眾 到 那 裡 去 了 ?答 案 是 , 可 能 躲 藏 起 來 , 也 有 可 能 受 大 祭 司 的 賄 買 而 加 入 大 叫 「 除 掉 他 」 的 行 列 中 !

這 使 我 們 想 起 以 利 亞 , 他 在 迦 密 山 上 與 四 百 巴 力 先 知 鬥 法 , 結 果 支 持 他 的 群 眾 高 聲 呼 喊 「 耶 和 華 是 神 」 , 並 且 起 來 合 力 將 四 百 個 巴 力 先 知 殺 了 ; 可 是 才 只 不 過 兩 三 天 之 後 , 當 耶 洗 別 下 令 要 追 殺 以 利 亞 之 時 , 支 持 殺 巴 力 先 知 的 群 眾 竟 然 沒 有 一 個 人 敢 出 來 繼 續 支 持 以 利 亞 , 叫 以 利 亞 灰 心 得 去 求 死 ! 此 外 , 約 翰 福 音 又 記 載 「 有 許 多 人 看 見 祂 ( 耶 穌 ) 所 行 的 神 蹟 , 就 信 了 祂 的 名 。 」 然 而 , 「 耶 穌 卻 不 將 自 己 交 託 他 們 , 因 為 他 知 道 萬 人 , 也 用 不 著 誰 見 證 人 怎 樣 , 因 祂 知 道 人 心 裡 所 存 的 。 」 ( 約 2:23-25 )

有 一 次 , 主 耶 穌 講 道 , 經 文 指 出 : 「 就 有 許 多 人 信 祂 。 」 耶 穌 對 信 祂 的 猶 太 人 說 : 「 你 們 必 曉 得 真 理 , 真 理 必 叫 你 們 得 以 自 由 。 」 ( 約 8:32) 他 們 回 答 說 : 「 我 們 是 亞 伯 拉 罕 的 後 裔 , 從 來 沒 有 作 過 誰 的 奴 僕 , 你 怎 麼 說 , 你 們 必 得 以 自 由 呢 ? 」 ( 約 8:33 ) 於 是 耶 穌 解 釋 , 所 有 犯 罪 的 , 就 是 罪 的 奴 僕 。 但 是 , 經 文 顯 示 , 無 論 耶 穌 怎 樣 解 釋 , 他 們 都 無 法 聽 進 去 了 ; 並 且 這 些 人 越 聽 就 越 反 感 , 到 了 最 後 , 主 就 見 證 他 們 說 : 「 我 知 道 你 們 是 亞 伯 拉 罕 的 子 孫 , 你 們 卻 想 要 殺 我 , 因 為 你 們 心 裡 容 不 下 我 的 道 … … 。 你 們 為 甚 麼 不 明 白 我 的 話 呢 ? 無 非 是 因 你 們 不 能 聽 我 的 道 。 你 們 是 出 於 你 們 的 父 魔 鬼 , 你 們 父 的 私 慾 你 們 偏 要 行 , 牠 從 起 初 是 殺 人 的 … … 」 ( 約 8:37-44 ) 群 眾 就 罵 耶 穌 是 「 撒 瑪 利 亞 人 , 並 且 是 被 鬼 附 著 的 。 」 最 後 , 群 眾 聽 到 主 耶 穌 說 : 「 還 沒 有 亞 伯 拉 罕 就 有 了 我 。 」 ( 約 8:58 ) 群 眾 就 拿 石 頭 要 打 祂 了 。

請 看 , 本 來 表 示 願 意 「 信 耶 穌 」 的 一 群 人 , 後 來 竟 然 變 成 漫 罵 耶 穌 , 最 後 還 變 成 忿 怒 至 立 即 想 要 殺 死 耶 穌 , 這 是 何 等 難 測 的 群 眾 心 理 ? 像 這 樣 的 例 子 , 聖 經 還 有 許 多 。 但 是 , 說 來 奇 怪 , 除 了 五 旬 節 聖 靈 降 臨 , 彼 得 出 來 佈 道 而 成 立 的 初 期 耶 路 撒 冷 教 會 之 外 , 差 不 多 看 不 見 有 那 一 個 龐 大 的 群 眾 是 有 良 好 反 應 的 , 似 乎 聖 經 記 載 的 群 眾 , 壞 的 多 過 好 的 許 多 倍 ! 怪 不 得 , 我 們 的 神 在 許 多 個 時 代 裡 , 都 只 以 一 小 群 作 為 祂 的 滿 足 。 挪 亞 時 代 是 這 樣 , 因 為 得 救 的 只 有 八 個 人 ; 以 利 亞 時 代 也 是 這 樣 , 因 為 只 剩 下 七 千 人 沒 有 向 巴 力 屈 膝 ; 到 了 耶 穌 的 時 代 , 雖 然 好 像 不 少 人 願 意 信 主 , 但 主 只 看 那 些 真 信 主 的 門 徒 為 「 小 群 」 而 已 , 因 此 主 對 他 們 說 : 「 你 們 這 小 群 、 不 要 懼 怕 、 因 為 你 們 的 父 、 樂 意 把 國 賜 給 你 們 。 」 ( 路 12:32 )            

— — 吳 主 光 弟 兄

加爾文主義 - 預定論

加爾文主義是所有追求歷代豐富的聖徒不能錯過的:


預定論(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是講述神揀選人得救的道理。預定論又稱為加爾文主義,因為加爾文的神學特別強調神揀選人的主權。他的跟隨者後來將加爾文對預定論的見解歸納為五大點,即是加爾文主義五點(Five Points of Calvinism)。它們分別為「人完全敗壞」(Total Depravity)、「無條件揀選」(Unconditional Election)、「有限度救贖」(Limited Atonement)、「不能抗拒恩典」(Irresistible Grace)及「聖徒的堅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現在讓我逐一簡單地解釋一下。

http://04132005.blogspot.com/

星期二, 4月 12, 2005

基督的度量 - 史百克

讀經﹕

“基督在你們裡面成了榮耀的盼望”(西1﹕27)。神願意叫他們知道--何等榮耀的豐富--這奧秘--就是基督在你們裡面。
“論到你們自己﹐豈不知你們有耶穌基督在你們裡面麼”(林後13﹕5另譯)﹖
“我小子阿﹐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裡面”(加4﹕19)。
“因為祂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模成祂兒子的模樣”(羅8﹕29另譯)。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恩典是照著基督(恩賜)之度量賜給的。---直等到我們眾人都達到在信服和對神兒子完全認識上的一致﹐---都達到了基督的豐滿的度量”(弗4﹕7﹐13另譯)。基督的豐滿的度量。



基督是目標?目的

我們要立刻集中每一件事物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因為祂是目標﹐祂是一切。當前我們所要得著的﹐不是許多教訓或道理(所謂真理)﹐也不是各項事奉﹐乃是主的自己。

父神從始至終的目的﹐就是使祂的兒子主耶穌﹐充滿萬有﹔並且萬有要充滿了基督。在神的眼光中﹐每一件事物的價值﹐乃是根據於基督在其中彰顯的度量。神乃是從這個觀點來定規每一件事物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的目光集中在這裡﹐就要產生一個偉大的分別﹐並且要去掉許多事物﹐因為主耶穌在其中不能彰顯。我們必須明白父神乃是把祂兒子擺在眼前﹐並且父神眼睛裡只充滿了一個目的物﹐就是祂的愛子﹐獨生的愛子﹔在父神的眼光中每一件事物的價值乃決定於祂兒子在其中彰顯並得榮的度量﹔這是祂的目標﹐也是祂的目的。

基督包括一切

屬靈的事奉?異象?使命?得榮耀﹐若是沒有基督﹐偏離基督﹐就不能存在。他們不是僅僅的一些事物(Things)﹐他們都在主耶穌這個活的人(Living Person)裡面。

對於許多人救恩不過是一件事物。以為救恩不過就是上天堂?不下地獄﹐叫接受的人得著一些好處。成聖或分別為聖不過就是與世俗有分別﹐如不拜年?不醉酒等。我們以為救恩成聖和人的關係﹐就是為著人的一些事物。其實﹐救恩成聖乃是基督自己。

對於事奉和使命也是如此。我們常常聽見人說“努力事奉”。但這不過是真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句可怕的口號﹕許多時候﹐其動機不過是事奉的本身﹐而不是主的自己。你我可能在事奉上非常迫切熱心﹐但仍然把主擺在一邊。我們不過是摸著事物﹐並未摸著主。我們發現我們乃是被事奉攔阻纏累﹐為事奉迫切熱心。因此﹐到末了事奉破壞了我們。再者﹐當事奉困難的時候﹐我們就要放棄?辭退。這乃是證明事奉和主分開了。我們是逐日的被工作佔有﹐而不是被主自己佔有。

對於得榮耀也是如此﹐我們常常唱詩唱到得榮耀時﹐我們很激動?很興奮。但神對得榮耀之事是要我們現在開始﹐而且是必須現在開始。何謂得榮耀﹖得榮耀就是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現在豐滿的彰顯。神所注重的救恩?成聖?使命?事奉和得榮耀﹐都是有關祂兒子的﹔沒有祂兒子﹐這一切都無價值。祂兒子耶穌基督才是救恩?成聖?使命?---。

神拯救一個靈魂並不是僅僅使接受的人得著某些好處﹐也不是以救恩本身為其最終目的﹐乃是為著救主﹐為著祂兒子的榮耀。不是救恩﹐乃是救主。如果人享受救恩僅僅是為著自己的一點好處﹐或某些事物﹐第一步就隱蔽了其豐滿的目的。這豈不是許多得救恩的人常常受困?受逼?煩惱?憂愁等等之原因麼﹖

作主工的人必須被神帶到一個地步﹐因著看見自己的工作沒有深而豐滿之結果﹐以致呼喊說“我不能作甚麼”。因此他就要洞悉救恩的真實本質﹐並且知道救靈魂全然不是出乎自己﹐乃是由於神的工作。因此他也就看見神在救恩裡之目的乃是祂兒子的榮耀。救恩不是某些事物﹐乃是主的增加。“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約壹5﹕12)。“凡接待祂的”(約1﹕12)。

關於事奉也是這樣真實。任何的事奉得以完成﹐若不是基於內住的基督﹐就不能成全神的目的﹐因為只有主耶穌藉祂的聖靈才能完成神的工作。不錯﹐你我蒙召在事奉上作了一個僕人﹐但你我自己永遠不能成全事奉﹔只有凡事讓聖靈作主﹐而帶進主耶穌﹐才是真正的成全事奉。人作主的事奉不能成全神的目的。一切人作主的事奉都要被火試驗﹐而且證明毫無價值。

基督的教會不是道理﹐也不是所謂的真理﹐乃是對主的認識和經歷﹐是認識經歷主耶穌。你我不能被教導成為一個基督徒。基督的教會乃是對主的認識和經歷﹐認識經歷祂住在我們裡面。

基督的宇宙性

神曾選拔了一個人﹐並且把一切神聖的美善都集中在那人身上。每一件事都與那人(祂兒子--耶穌基督)不能分開。神曾將永世和宇宙之豐盛都擺在祂兒子裡面﹐沒有一件在祂兒子之外能得著。一切能表現新造之特性的﹐都在祂兒子裡面。神所豫定的目標和目的﹐就是基督豐滿之完全表現。經上啟示﹕“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弗1﹕23)﹐就是這個意思。

宇宙的每個角落都可聽見在那裡傳說耶穌基督﹔因此我們不能去到一個地方或摸著一個生命而沒有看見主耶穌的表顯。這是我們重生後靈活過來﹐屬靈的耳朵所聽見?屬靈的眼睛所看見的。

“基督在你們裡面成了榮耀的盼望”(西1﹕27)---這是天﹐也是屬靈的境界。你我行事為人應當在主耶穌面前。我們應當思想整個宇宙﹐因為宇宙乃是祂兒子豐滿之普遍表顯。這是神的目標目的﹐使基督充滿萬有。當我們注視每一件事時﹐我們都要發現滿了基督。“萬有都是為祂造的”(西1﹕16)﹐所以在新造裡萬有都是說明祂的同在﹐並且表顯祂的某些特徵。哦﹐何等的喜樂﹗甚至就是現在﹐當你摸著一個生命而立刻發現那生命滿了主耶穌?滿了主耶穌生命之豐滿時﹐那是何等的喜樂﹐何等的有福﹗神選拔了一個人﹐並把祂擺在萬有跟前﹐這人就是神成為肉身?或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教會的宇宙性

在英文世界裡﹐你不能在A到Z之外再找出文字。同樣基督耶穌乃是新造之A到Z?或首先的?末後的?中間的。你我不能在新造中找著一件事物而不是基督。基督是救恩?成聖?救贖?稱義?平安?智慧?愛?天。乃是基督在你們裡面。你我有無看見這事之可能性和這事所達到之驚人的境界呢﹖

神改變祂的宇宙﹐不是從外面﹐乃是從裡面。怎樣改變呢﹖乃是藉著祂的聖靈把主耶穌擺在信徒的裡面。(請參閱西1﹕27﹐約壹5﹕11﹐羅8﹕9﹐腓3﹕21﹐西3﹕10?11)。“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弗1﹕23)。

長到祂裡面

基督徒的生命不是出於努力掙扎﹐也不是出於遵循某種律法規條﹐從始至終完全是在裡面認識經歷主耶穌。自然這是包括答應祂的要求﹐繼續降服祂的運行﹐並且與祂合作同行?以模成祂的形像。

我們出生後都增長了﹐怎樣增長﹖不是藉著研究和討論﹐乃是自自然然就增長了。但增長必須符合增長的律。靈界中也是如此﹐但我們必須認識增長的律。如果我們違反或侵害增長的律﹐我們的增長就會受到阻塞?限制?虧損﹐因而軟弱?生病。編者註﹕簡言之﹐增長的律﹕開頭即藉禱告讀經注視食享基督﹐藉聚會事奉注視食享基督﹔繼續即藉順服聖靈之管訓注視食享基督﹔末了活著是基督﹗

為甚麼屬靈的增長在有的人身上是那麼慢﹐另外的人就那麼快呢﹖因為有人與神反抗?爭論?出問題﹐而且一再問說﹕為甚麼這樣﹐那樣﹖為甚麼別人可以作﹐我不可以作﹖---然而他們還大聲喊說﹕只要神的旨意﹗其實他們的表現常是顯出與神爭執。他們的增長充滿了許多的阻礙。另外的人卻簡單?誠實﹐在純潔的靈裡﹐把自己擺在主面前﹐甘願順服主的引導和帶領。對神的旨意全心降服﹐從不浪費時間。同時﹐不管出任何代價都願讓主得著通達的道路。

這一切完全根據於我們有否注視主耶穌。當我們得著祂真實的價值﹐看見祂為著我們到父那裡去﹐而且我們因相信歸順降服於祂之時﹐我們就靜靜的增長了。經上說﹕“我們看見--主﹐就變成(從裡到外)祂的形狀﹐榮上加榮”(林後3﹕18)。

增長的阻礙就是不注視主耶穌而注視事物。如果我們專一注視祂﹐全心為著祂的榮耀﹐我們就不會繞圈子像已往一樣辯論這?辯論那。我們將要立刻順服﹐讓基督更多得著榮耀。我們的難處豈不是常常注視我們生活中各面事物之本身麼﹖這是屬靈增長延遲的原因。如果我們對主耶穌有適當的注視﹐必可解除一切屬靈增長的約束。基督在誰裡面最有地位﹐基督就在誰裡面最能得榮耀。增長是與愛子(主耶穌)結聯一起的﹔增長乃是被祂佔有的結果。應記得﹐在凡事上都給主耶穌地位﹔祂是首先的?末後的﹔祂是一切?又在一切裡。總之﹐一切都是增加基督度量之問題。我們必須看見﹐每一件事都聯結於主耶穌自己。如果每一件事都是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和經歷﹐就祂必能在我們裡面並藉著我們得著一條清楚的道路。

當集中目光在主耶穌身上﹐並看見祂自己是每一件事物。神的福音乃是要我們重生得救(得著基督)﹐並被模成神兒子的模樣(充滿基督)。意即達到“基督度量”的豐滿﹐“達到長大成人﹐達到基督的豐滿之身量”(弗4﹕13)。

奧秘的雲柱 - Bellett著

一. 前言

舊約中多次顯現的「雲柱」,係神因祂子民的需要及環境變遷,而發揮不同美意,包含了引導、保護,責備及鼓勵等,以彰顯神的恩典與榮耀,新約中主耶穌也扮演了雲柱的角色,使我們因而比自己所知更富足。

許多得救的聖徒們,雖已知道了羅馬書五章十八節的「稱義的生命」,卻怯於認同他們自己的地位。因此,信徒們還需要對「神的榮耀」作更深一層的瞭解與學習。這就讓我想到了伴著以色列營的雲柱(cloudy pillar),我深為這個專題所吸引,不願等閒視之。

在出埃及記中,居住在埃及的以色列人,目睹了神向他們顯示的奇蹟。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和瘟疫掃遍了全埃及的土地,當毀滅使者在夜晚出現時,已在門框上塗了血的以色列人都受到庇護不致滅亡。雲柱開始引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但是當他們走到紅海之濱時,以色列人就把先前神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忘掉了,他們害怕起來而且哀求及抱怨不停。(詳參出十四)

我們看到無論是走在荒野中面對雲柱的以色列人,或是站在拉撒路墳旁面對主耶穌的門徒(詳參出十四及約十一),這兩個例子都在在顯示我們是多麼的愚昧去瞭解,以及多麼遲緩去相信神的恩典與信實的奧秘,但是祂一再地不讓我們受困。

二.雲柱的引導

這奧秘的雲柱伴隨以色列營,從埃及地的中心一直走到迦南的邊界。也就是說,它從頭伴到尾,直到以色列人不再需要它為止。

它讓我們瞭解到,雲柱有多種而且不同的美意在內,完全依照百姓因情況的需要而來。以色列營的狀況,讓雲柱顯明它奧秘的榮耀與美意,這就是它的特性,可從百姓的歷史中領悟。

正當以色列人靠著在門框塗血,獲得拯救並準備出埃及時,雲柱就來和他們相會,引導他們前行。那時以色列人所要經過的地方,是無人居住而且沒有路標的曠野,每天需要從天上降下食物,從磐石中流出飲水,但更需要一位領導者,為他們白天立起雲柱,晚上立起火柱,使他們早晚都能繼續行路,不需要路標就能在這無路的沙漠前進,每日得食物供應,就如同在荒漠中伴隨著玉米田和葡萄園一樣。

三.雲柱的保護

雲柱對以色列人的幫助不止於此,它不僅是白天雲柱和晚上火柱的交替,也能在需要的時候,同時呈現了光亮和黑暗。當埃及軍隊追到以色列孩童足跟之際,雲柱就把它自己放在埃及軍隊和以色列人中間,它讓埃及所處之地變為黑暗,但把亮光賜給以色列人,使雙方都不能跨越。它之前扮演的星光導體,如今卻變成了一面盾牌,完全依百姓的需要而改變,藉此顯示出神拯救以色列人的恩典。以色列人需要的時候,它先做雲柱和火柱,一旦需要改變時,它就同時呈現亮光和黑暗的保護。

不僅如此,大能的神把雲柱當作祂的居所,祂從雲柱中觀察,毀滅所有準備害以色列營的仇敵。因此埃及的花朵在雲柱之下枯萎,法老王的馬匹和戰車也在它之前被紅海的水所淹沒。出埃及記十四章廿四節記載:「耶和華從雲火柱中向埃及軍兵觀看,使埃及的軍兵混亂,又使他們的車輪脫落」。神藉著雲柱顯現了祂的大能,並在以色列中充滿榮耀。

四.責備與鼓勵

更進一步來看,如果懲罰對以色列人有益時,雲柱能表達出神的責備和憤慨。在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後一再抱怨的那段日子,雲柱裡的榮光讓他們知悉祂的寧靜受到了打擾,它也在降嗎哪的日子(出十六)、窺探迦南地(民十四)以及可拉的反叛(民十六)等事件中顯現,讓在場的百姓感受到聖靈公義的憤怒,就如同新約使徒們明白了這憂傷聖靈的憤慨一樣,這也顯示出雲柱不只是以色列人的同伴,而且是火熱及公義的同伴,與以色列人同在並使他們得潔淨。

我們也發現雲柱除了會因懲罰所需而斥責並憤怒外,它更會隨時來歡迎並接納信實的人。當甘心順服的群眾,內心接受了神透過摩西所傳達有關帳幕內應有的擺設與樣式而立起帳幕時,主的榮光立刻充滿了這歡欣的帳幕,雲彩停在其上(詳參出四十),耶和華是多麼用心去建造一個讓信心能得豐盛恩典的地方啊!我們因此看到了這個奧秘同伴:雲柱所具有的諸多榮耀與美意。它能發光來引路;作為安全盾牌;責備悖逆的人,更會對有信心的人立即給予豐富的鼓勵和安慰。

這個原本只要花幾個月時間就能達成的旅程,卻讓以色列營的百姓走了四十年。由於他們的不信和背逆,使他們在加底斯巴尼亞時,被遣回紅海之濱,但是雲柱也陪他們走回。當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漂泊時,它帶領他們跨越一座又一座的荒山、穿越一處又一處的曠野而從不厭倦,我們在出埃及記十三章旅程開始時看到它,又在申命記卅一章旅程終了時看到它。

五.福音書的啟示

在四福音的故事中,雖然門徒每天看到主的作為,但當新的困難發生時,他們卻一次又一次的不知所措。像海邊群眾飢餓時,或是湖上興起大風浪時,他們都無法解決面臨的難處;主如同曠野中的雲柱一樣,必須一再地使他們在困難中,啟發並顯現祂奧秘的美意,按照當時的需要,把祂恩典、大能、榮耀以及對管理風暴的權柄都展現起來。

而如同雲柱一樣,主從不感到厭倦,與門徒一同由始至終。這是一趟需要忍耐,充滿痛苦卻永不疲倦的旅程,祂從加利利接納了這些無知的漁夫作門徒後,到旅途接近終了時,他們依然還是無知,但主卻從來沒有離開或厭倦他們。主對腓力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約十四:8)但祂還是把自己啟示出來︰「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約翰福音十一章我們熟知的故事中,耶穌任由拉撒路生病至死,祂停留在所居之地,直到可以彰顯神的榮耀時祂便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著了,我去叫醒他」,祂在拉撒路的墳墓旁,而不是他的病床旁來顯示神的榮耀,在那裡門徒瞭解到主有無窮的豐富,來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成就他們的福分。

耶穌藉著自己和祂的作為,已經把神的榮耀:復活,顯現給伯大尼的家庭和聚在拉撒路墓旁的眾門徒,在這之前安得烈與腓力,就已因遇著神的羔羊就歡心滿足的跟隨了主(約一);西門彼得相信了耶穌是神的聖者有永生之道(約六);約翰、雅各和彼得看見了主變了形像(太十七);在伯大尼村馬大和馬利亞熱烈的接待耶穌,並聽祂說話(路十),現在他們都聚集在拉撒路墓旁,雖曾屢次知悉耶穌是誰,但還不能完全領悟到主真正的榮耀,就是主神聖復活大能,他們只談到死亡,也瞭解末日的復活(約十一:24)卻都不曉得第一次復活的奧秘,他們已經知道祂是基督,也跟隨過主,但還要在墳墓旁,來領悟主的更大的榮耀─主的復活。

六.我們的領悟

新約的以色列人,如同他們的先祖一樣,不知道在主身上還為他們預備了一樣寶貴的福分,就是榮耀所居的雲柱,有為以色列人所預備的豐富,因此我們都處在比自己所知曉更富足的地方,這位有耐心有恩典的主依然與我們同在直到約旦河畔。西門彼得已察覺主的真道,因此回答主說:「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六:68)但他還是要親自見證空墓才信主所說的真理「我是復活」(約廿),那麼伯大尼的墳墓對我們豈不也如此嗎?

因此即使他當時尚未完全明白,那隱藏在曠野上雲柱內的榮耀和美意,他都應當相信主,跟隨祂一直到底,所有祂的子民,也應當對此有所領悟,這榮耀居所的雲柱,一樣有極豐富的美意在其中。